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就是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内涵,“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就是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实现形式。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根本目的是落实依法治教,依法治教是实现教育管办评分离的主要抓手。本文就推进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作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是适应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是解决当前教育领域供需失衡矛盾的重要手段。相互促进、追求善治与优质是教育供给侧改革与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关系。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引领教育供给侧改革是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现实意义。树立供给侧改革的觉醒意识,明确划分管、办、评各自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管办评分离的监督制度,构建管办评分离的合作联动机制是管办评分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国内视点     
教育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核心是“管办分离”。管办评分离涉及的主体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评价机构。管办评分离也就是要依法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评价机构这三大主体的基本权益,明确其应尽义务,就是要让这三大主体依法活动。“管办评分离”改革中的管、办、评三者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层级关系,管办分离是第一层级,管办评分离是第二层级。  相似文献   

5.
省级政府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的主体,省域是高等教育领域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关键。陕西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仍存在着政府依法管理高等教育的新体制还未完全建成,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较为缓慢,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制度仍处于探索之中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省域高等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需要科学规范省级政府管理权限,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形成社会依法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管办评分离改革工作监测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为了贯彻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署,本刊2014年将围绕"管办评分离"这一主题,就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权责等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初定主要议题包括: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系统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加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但是,评估工作在整个教育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如何顺应国内外改革趋势,从根本上摆脱其现有的思想束缚和制度羁绊,真正回归其作为专业服务的本质,仍需要在教育评估的制度供给和服务供给等方面入手,推进实质性改革,以真正落实"管办评分离"。以评估改革的国内外相关趋势为铺垫,以教育评估服务供给侧问题为聚焦,以推动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教育评估为关键突破口,提出进一步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一些思考与设想。  相似文献   

8.
管办评分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深化综合改革的核心部署。从背景与动因看,管办评分离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新常态,是管办分离改革政策的深化,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观照下,解析高等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的学理含义、权力性质,基于此从改革逻辑出发构建管办评分离的三角权力模型。最后从治理主体、权力基础、治理目标、治理方式等方面阐释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公共治理框架及其要义,进而论述了管办评分离的公共治理实践变革基本条件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2月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正式颁布实施《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将对加快转变教育管理职能,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建立管办评分离的教育管理体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西教育》2014,(4):23-23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今年教育部将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现代化监测和教育满意度测评。这项措施可被视为“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重要改革,旨在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中政府定位研究属于基础性和开拓性研究。文章从新公共管理、公共治理、行政分权、博弈合作等政府定位理论出发,对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所关涉的问题进行梳理,继而结合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探讨了政府定位理论在管办评分离中的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推进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应科学分析管办评权力结构,遵循高等教育客观规律,不断探索政府在管办评分离中的角色定位,逐步构建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各主体既分离又协同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管办评分离的改革核心就是依法治理教育,就是要促使教育走向全面的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新时代,建立起制度体系、决策程序体系、信息公开体系、监督体系、自主办学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子体系,让管办评体系走向完善。具体说,管办评分离其实就是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要做到明晰教育监管、自主办学、专业评价三者的责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督导管理方式的意见》,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管办评分离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去年,在省教育厅大力支持下,由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专家、学者自愿组成,并经省民政厅正式批准成立了陕西省教育督导学会。  相似文献   

14.
王鑫 《考试周刊》2016,(8):132-133
管办评分离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和方向。管办评分离有助于克服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还可以调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参与教育事业。当前管办评分离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原有教育体制束缚、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差、社会专业组织发展滞后等困境。为了推进管办评分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进行体制创新;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专业组织;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实现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5.
管办评分离是当前教育管理领域内深化改革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分析管办评分离的理论基础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的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以期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16.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部署,也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去年以来,我们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在管和办上做了很多工作,但评特别是社会评依然是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强化。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管办评分离特别是教育评价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1987年,我市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实验试点单位;1994年,我市又被确定为全国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课实验试点单位。10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改革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为了保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实验的顺利开展,由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协调体育、卫生、艺术等部门,坚持不懈地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市教委成立了艺术教育指导小组,一名副主任主管艺术教育工作,并担任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体卫艺科、督导室、教研室、普…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优化学前教育环境,天津市教育委员会2010年6月8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通知》。按照要求,从2010年起,天津各区县教育局在审批幼儿园时,要正确引导幼儿园命名,不得在冠名上误导社会和家长。幼儿园名称原则上不得使用“国际”、“中华”、“中国”、“双语”、“艺术”、“特色”等字样。  相似文献   

19.
沈文钦 《成才之路》2010,(17):I0011-I0011
专业学位之所以能够在高校中设立。恰恰是因为它具备学术性。日前,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改变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学术化倾向”.并选择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各30所左右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一些报道认为.这是教育部在倡导专业学位教育的“去学术化”。这是对《通知》精神的误读。事实上.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56):34-35
贯彻管办评分离改革政策是实现高校内外部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有力之举。在管办评分离改革实践中,无论是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还是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改革,其中都牵涉到各方切实的利益诉求。因此改革实施还要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不断地引导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高校"管办评"分离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试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评析其内在逻辑的合理性,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