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制定抗战胜利纪念日,顾名思义,是以此纪念抗战这一伟大的事业,纪念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并以此作为政治宣传重要手段和途径。国民党政府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了各式各样的纪念仪式活动,象征性地表达出其政治意蕴,但作为社会舆论的媒介,对此纪念日的态度和观感则表现不一。国民党政府领导下的官媒比较认同官方的意识形态,从而进行带有官方和党派色彩的舆论宣传和政治鼓动,但也有一些媒介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现实感、较少偏颇的政治立场,能够对抗战胜利纪念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议。  相似文献   

2.
1945年5月2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于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同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  相似文献   

3.
冯兵 《历史教学问题》2013,(4):88-91,33
战后惩奸为南京国民政府重要政治抓手,意义不仅在于惩戒邪恶与民族气节之保持,亦关系政府威信树立与民心向背。战后政治态势、舆论监督、经济利益促使国民政府将惩奸工作纳入政治进程。惩处汉奸主要包括刑罚与财产没收两种路径。  相似文献   

4.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鸦片战争期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军侵占。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国民党政府力图收回香港主权,英国殖民主义者则企图继续其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中英两国围绕着香港的受降权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社会围绕教科书如何反映侵略战争历史的问题一直存在斗争。但是日本右倾和保守势力则篡改历史,屡屡发生修改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回避、隐瞒、修改许多重要的侵略史实,不能直面历史的事情。这是其军国主义史观、皇国史观使然。究其根源有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现实等各方面因素。日本的这种歪曲历史修改教科书的做法,严重的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恶化了与亚洲各国的关系,引起了亚洲各国的高度警惕和强烈抗议。  相似文献   

6.
机遇是客观的,但又有其主观性,面对机遇如何去把握其为自己所用,对个人、国家、民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抗战胜利后面对相同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的不同选择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命运,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机遇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机遇是客观的,但又有其主观性,面对机遇如何去把握其为自己所用,对个人、国家、民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抗战胜利后面对相同的历史机遇,国共两党的不同选择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命运,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机遇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马超俊 《华章》2007,(5):95-96
抗战胜利之后,滞留在中国的大量日军以及日本在华工作人员的遣返工作很快提上议事日程.国民党在战俘遣返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工作,除了统计在华日俘日侨人数外,还对于战后受降及遣返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当时国民政府对于俘侨的处理还是相当温和的,体现了一种以德报怨的大国气度.但当时遣返时问的限制没有能够很好地教育战俘,使他们认识到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  相似文献   

9.
《日本国宪法》是1946年在美国主导下制定的。在1952年美国占领结束后,日本国内各种势力围绕宪法修改展开了长期斗争,日本政府试图全面修改宪法的企图虽然没有实现,关键的宪法第9条通过日本政府的解释和议会相关立法,实际已经面目全非。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的修宪活动逐渐增强,安倍内阁通过《修宪国民投票法》等相关立法,使《日本国宪法》的修改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50年。然而,直至如今,许多事实证明日本国内仍然存在着一种对他们以前所发动的侵略战争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军国主义者甚至公然蔑视历史的事实,坚持否认他们的侵略及其所给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人民造成的巨大苦难;而且他们的有关言论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爱憎表现,而实际情况是一种谋求推卸这场战争的灾难的历史责任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惨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成了战后中国国民党政府一项重要外交活动.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前后经历了十余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索赔阶段 国民党政府对日索赔的准备工作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就开始了.为了清算日军侵华战争罪行,以待战后向日本索赔,1939年7月,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制定了《抗战损失调查办法》及《调查须知》,并通令各机关及地方各级政府着手调查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损害.1943年开罗会议后,对日作战各盟国都将战后对日索赔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国民党政府成立了行政院抗战损失调查委员会,加紧系统调查工作.1944年3月19日,参事室外交组代表黄正铭等人参照苏联对德索赔办法,草拟了《战后对日媾和条件纲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对立的基本格局,但是,最尖锐的矛盾并未直接表现在美苏之间,而是存在于广大中间地带。美国以所谓“反对共产主义威胁,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为借口,加紧对这些国家、地区进行干涉和控制,在亚洲首先是把中国变为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战略基地。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败投降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一股歪曲历史、美化侵赂的歪风,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极右势力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日本自身的原因之外,二战结束前后美国的对日政策也是难辞其咎的。日本投降前后,美国从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利益出发,在日本投降问题上,在《开罗宣言》所要求的“无条件投降”的强硬立场上不断退步,同日本法西斯政权作了一笔不光彩的交易,使日本在“‘国体’前提下投降”的要求得以实现;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本报行的民主改革并不彻底,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对战犯的惩治也极不彻底,这为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保留了孽根;从1948年开始,彻底改变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一1945年8月,中国人民流血牺牲、历尽艰辛、奋斗了整整8年零1个月的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而结束。摆在全中国人民和各政党、各政治派别面前的共同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处在三种政治势力的争夺下,这三种政治势力是:代表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他们把持着名义上的国民政府,掌握着中国最大的武装力量。他们要用“扩大政府组织”和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的方法继续  相似文献   

15.
16.
受降与接收日占区是抗战胜利后的重大事件,也应是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政治史视角下,运用政治史、社会史等研究方法,可以看出:国民党接收过程中的种种乱象,从根本上说是由组织制度的混乱所造成的,恰恰是其弱势独裁的表征;普通民众在胜利幻象中的不幸遭遇,激发了对国民党的失望和不满;由于国力微弱,国共的受降之争乃至战后中国的政治态势,不可避免地受到地缘政治和强国政治斗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收复区伪学校及师生进行了教育甄审活动,由于设计和实施本身有缺陷,遭到了收复区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对。甄审的结果不但没有达到政府整合教育资源的目的,反而造成学生与政府的对立局面,开战后学生运动之先河。教育甄审减弱了国民政府对青年学生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各方面的交往日益密切。随着台湾教育祖国化进程的加速,闽台教育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一、福建为台湾培养和提供师资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福建与台湾的渊源十分深厚。光复后,台湾教育当局在全省范围内曾开展了一个查报学生祖籍的活动。其办法是制作学生祖籍调查表一份,分发各校填报;调查程序是先进行各校儿童部学生的祖籍调查,然后再进行各校民教部学生的祖籍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校生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祖籍地在福建。以台南市为例,当时全市民教部学生共1753人,祖籍地在福建…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的归属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刘少奇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中共在东北建立根据地的策略,保证了我党在抗战胜利后很快地在东北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之时,苏联根据《雅尔塔条约》的协议,出兵中国东北地区,协助中国收复东北沦陷区并在当地驻扎近一年方完全撤军。在这期间,一方面苏军在东北地区大肆劫掠日伪政权遗留下来的工矿产业,并作为“战利品”运回苏联,同时滥发红军票,在当地套购民用物资,对当地的经济稳定及恢复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苏联政府试图通过“中苏经济合作”问题的谈判以达到控制东北经济命脉的企图,并以此作为苏联撤军的筹码。在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硬回击和美国的压力下,苏联最终妥协并从东北撤军。面对日伪投降和苏军撤退所遗留下来的东北经济状况,国民政府没有做好充分的接收计划,杂乱无序的接收使东北丰富的经济资源丝毫无益于国计民生,国民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接收同其它地区的接收一样最终陷入失败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