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历一系列教育改革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而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小学教育尤其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也就成为当前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充分展现出自身的情感因素,并能完全投入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最终的效果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制定出完善的教学策略,为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小学生在校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特点是以生活为基础,旨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社会意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树立正确三观和健康心理。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性强,且教学内容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探究并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所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创新,在教育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所突破。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文章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改革为背景,对教育改革发展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旨在提高其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教书育人的课程,也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重视,并且正确引导小学生,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这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大有裨益的。主要对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探讨,进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考虑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特殊性,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道德认识,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将会失去活力,将无法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主要分析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课堂这块主阵地,使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应从课堂教学策略着手。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和德育水平。相对于小学生的理论能力较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教师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的德育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实现课程德育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6,(26):39-40
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制约下,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总是以学生获取知识为出发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特别是像《品德与社会》这类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总是对照小册子划划重点、考点,然后让学生背诵,课堂毫无生机,即使学生记住了,也理解不了其内在含义。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文章中列举了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教书育人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措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核心课程。但在农村小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质量低下。从"强化学习,转变观念;加强管理与督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融入生活,重视实践"等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于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因此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涵盖了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品德与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素质教育提倡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道德素养,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是提高学生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阙瑞雪 《考试周刊》2014,(18):178-179
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基础课程,品德与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的日常社会生活,核心内容是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目的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有传承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纯洁美好的心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者较为关注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改进,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论述了传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旨在为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邱文元 《学苑教育》2019,(14):86-87
新课程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出发,对教学理念和模式进行更新,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创建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和理解。在开展针对性教学模式下,让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变得越来越高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单介绍了作者近年来努力实践的一个教学模式,它基本上遵循了品德与社会学科“激情引趣、自主探究、感悟明理、拓展延伸”的主线,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索到独立思考再到合作交流,多种学习方式互相整合、互相促进,实现了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总结知识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丽静 《教师》2014,(3):88-88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小学生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存在的价值。加强小学生"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力度的提高与社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以如何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效率为题,对提高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文明社会的不断进步,道德和社会学科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的小学德育与社会课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的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小学德育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之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品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引导他们建立起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为了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切实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开发利用好教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