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1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是古代中国农业,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虽然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对这个主题的叙述方式有较大差异,但是都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如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等。由于教科书的叙述比较简略,一些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时搞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Ⅱ中,关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内容标准”之一是:“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为了弄清“耕作方式”一词,笔者查阅了《辞海》等工具书,并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论述的学习与比较,发现对“耕作方式”的论述主要是围绕“刀耕火种”“火耕水耨”和“游耕制”等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由来 在高中历史必修2(经济史)对中国古代农业的讲述中,"耕作方式"这一概念被大多数中学教材所采用,但是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对"耕作方式"概念的理解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因为不同教材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表述不尽相同,即使同一本教材对耕作方式的前后表述也出现了矛盾.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1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是古代中国农业,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虽然各个版本的教科书对这个主题的叙述方式有较大差异,但是都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如古代农业、传统农业,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等。由于教科书的叙述比较简略,一些教师反映学生在学习时搞不清楚这些概念有什么区别。概念不清,要准确、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比较困难。本文对这几个概念略作梳理,供教师们参考。一、古代农业与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5.
1.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典型代表,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要求学生从农作物的栽培、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方式的进步和水利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理解自耕农经济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本市博物馆,让学生了解东莞农业发展的历程,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要弄清楚上层建筑的发展情况,必须搞清楚经济发展特点和经济的基本结构.在学完高中历史必修二后,为方便学生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所学知识的掌握,我总结如下归纳复习提纲,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男耕女织”是高中经济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人教版教材直接将子目标题命名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岳麓版教材则在正文中表述为“‘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然而.“男耕女织”是否真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呢?笔者在教学以及阅读的过程中。对“男耕女织”是否适合写入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8.
《齐民要术》中所见词源举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所撰,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系统的一部农书,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土壤耕作,粮食作物、蔬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蚕桑、畜牧兽医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9.
专题复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掌握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和走向,了解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近40多首内容丰富、情文并茂的古代诗歌,它们以高度凝练的艺术语言负载着诗人浓浓的或热爱大自然、或忧国忧民的真挚情感,其中更加包含了诗人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所以古人常以"言有尽而意无穷"来形容诗歌的无尽之美。那么,在条件极为简陋、现代化教学媒体非常匮乏的偏远农村小学,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感悟古诗的这种艺术之美呢?这个问题不由得让我想起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句来。诚然,作为古诗这种意蕴深远、感情浓郁的古代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引导学生去细细地进行品读,不去细细地品味和推敲,只靠教师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式的"包办式""填鸭式"教学,就无法使学生从根本上感悟中国古代的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11.
专题复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掌握赋税制度发展变化的情况、特点和走向 ,了解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2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  相似文献   

12.
刘亚玲 《考试周刊》2008,(48):91-92
"浸入式"教学法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崭新模式,是指用第二语言教授其他学科课程,第二语言不仅仅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工具。以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为基础,"浸入式"教学使传统、孤立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知识梳理 农业经济,是相对于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农业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主要特色,而"男耕女织"又最为根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从主导方面和发展方向看,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如生产工具的革新、灌溉、施肥技术等),进行细致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产品总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是中国古代农民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文明持续而不间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识梳理农业经济,是相对于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农业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主要特色,而"男耕女织"又最为根本。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有许多农事诗记载古代"藉田礼"习俗。"藉田礼"是殷商、西周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对了解并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古代天子身先垂范、亲耕垄亩以促进农业生产,也体现了统治阶级倡导敬重祖先、勤俭劝勉的美德,同时,还反映古人的宗教信仰,为深入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及宗教信仰提供了比较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上。所以讲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必讲农业的发展,必涉及农作物的栽培、耕作方式、耕作工具等的发展状况。我国有着悠久的农作物栽培历史,曾对人类文明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同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也注意对新品种的引进,从而大大地丰富了农产品系列。采用图表法,可便于对这部分知识的系统复习,有利纵向比较,清晰地掌握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脉络及概况,从而解答各类相关的习题。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文体的课文主要分布在第二学段,且以传统的经典神话为主。笔者认为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神话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其次,神话故事情节性强,是指导中段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了解事件梗概、复述作品大意"的适宜材料;最后,神话天马行空的想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史不仅知识性强,缺乏叙事性,对现在的高中生和90后的青年教师来说,又是一个相对生涩、抽象的概念。如何把枯燥的农业史讲"活"?在教学中把握应有的叙述结构和问题链设置显得尤为必要。对此,笔者以"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为例,对如何陈述史实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算法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新增内容之一,作为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必修内容,并提出"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的要求.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五册(以下简称课本)第11章"算法初步"中,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对"更相减损术"的解读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