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49):187-188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在他的《儿童心理》专著中指出:"幼儿从4岁开始,精细动作技能已开始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的手部上,同时这一时期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等也都能发展起来。"手工绳艺活动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为幼儿在多元表现的活动中提供了丰富多彩,适宜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让幼儿能在多元表现活动中快乐动手。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绿茵东湖幼儿园积极构建"四艺"特色活动。激发儿童对"四艺"活动的认同感,乐于选择适合的材料通过描绘、改造、变形、组合来完成艺术创作与造型。同时遵循赏识、支持、因材施教的实施原则、进行指向型、互动型、情境型评价,让全体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四艺"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激发创作兴趣提升儿童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都认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主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本着"面向未来、尊重儿童、促进发展"的课程设计理念,我园将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综合互补、各施所长、并存并用,拟定了科艺融合课程的目标,即:在尊重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将科学的猜想与思维融进艺术的创造与表现中,将艺术的审美与情感渗入科学的探索与技术中,通过多元的环境、活动、手段、方式,让幼儿受到理性和灵性相融的教育,培养成为"健康活泼、自信豁达、纯美灵动、探索创新"的新一代世界小公民。在几年的课程开发实践中,我们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在课程项目上不断吐故纳新,确立了各年龄段侧重的科艺区域项目,目前,我园科艺课程建构正不断充实、完善并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文理艺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设置和审美化教学操作研究”提出的将科学逻辑、审美动力、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综合课程设计模式是综合课程与教学的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综合分析和研究体艺特色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过程,重点呈现在实践与探索上,通过研究来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主要以体艺中的武·艺和童·趣为载体,然后将二者融合,开展了综合实践研究。实践表明:体艺教师形成合力,成功开发的《舞动的彩球——韵律球操》《我学礼仪——礼仪操》《童趣——体育游戏》《武·艺课程(一)——武术套路》和《武·艺》等活动的校本课程,填补了自主开发活动课程的空白;有效构建了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拓宽了校本课程研究的途径与方法,培养了学生自觉锻炼、健康文明的良好习惯,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文化底蕴。"让学生在礼仪中成长、在运动中锻炼、在艺术中感悟、在快乐中学习"。  相似文献   

6.
美术活动是幼儿的"第二种语言",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幼儿园艺趣工作室即幼儿进行开放性美术活动的场所。在教室内创设艺趣儿童工作室,挖掘幼儿的兴趣点,从前期设计布局、材料收集、师幼互动、家庭资源介入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究,追随幼儿的探索轨迹,提供适宜支架,从而让幼儿在艺趣工作室活动中提高审美、收获成长。本文以大班艺趣工作室"蛋蛋工坊"为例,谈谈幼儿与教师在创设工作室过程中的对话与碰撞。  相似文献   

7.
"环艺设计实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目标定位着眼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着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职业能力并熟悉相关理论知识。本文以"环艺设计实务"为例,对环艺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环艺及室内设计专业"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实践体会及教学过程,文章总结出适用于环艺及室内设计专业"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应用规律,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体艺教育是提高学生体艺素养的重要途径,也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体艺课堂上获得浸润和熏陶。利用《韵律与舞蹈》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体验,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向真、向美、向上"的素养。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上更为灵活多样.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但体艺教育相对薄弱.通过将民族元素融入体艺校本课程,可以很好地推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体艺教育的发展,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法,分析了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对口帮扶昭觉县四开片区过程中通过构建校本课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55):161-16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保证幼儿有充分的体育活动和游戏时间,通过全面锻炼幼儿身体促进体质健康。绳类活动以绳子为基本载体,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律和韵律,演变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符合幼儿生活的体育活动或游戏。绳类活动作为一种可塑性强的综合性活动,既可以作为体育活动应用在幼儿教育中,又可以创新为游戏运用在幼儿教学中。通过各种绳类活动,能够让幼儿们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和游戏的快乐,发展基本的动作和技能。因此,在幼儿生活中绳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本文将贯彻"低成本、高质量"的宗旨,针对绳类活动进行研究,对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如何把它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去进行研究,为切实响应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11月份我市组织了全市《中小学体育优质课的评比活动》——《韵律绳操》,首先学校组织全体体育教师进行评比,其次进行片级评比,最后进行全市评比这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我对韵律绳操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教学体验。近几年我校在积极研究小班化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同时体验到体育课或体艺"2+1"活动项目在小班化教学中的深感体验。在这次活动评比中,在校组织评比活动后,我对《韵律绳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艺工结合类院校的特点,建立具有"艺工融合"办学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使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办学特色、学生职业生涯预测和教学管理信息化相结合,并通过研发相关软件,形成了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即将评价体系与教学改革紧密关联,以评价体系的构建思想为指导,完善"艺工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以评价反馈信息为依据,建设跨学科的课程体系;以特色评价指标为导向,构建艺工融合教学团队;以能力特征分析为指南,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素质测试及职业预测为基础,提高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和目的性,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实践。最终以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的反馈来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评价体系与教学改革围绕人才培养双向互动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七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西方很长时间内的主要教育内容,与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等理念密不可分.本文将"七艺"的演变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晚期四个阶段,探讨了这一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并通过课程的视角考察其在西方教育中的制度化过程.文章指出,笼统地说"古希腊罗马的七艺"是不准确的,"七艺"的概念成型于古罗马晚期,并与基督教有不可割裂的联系,它主要是一个属于中世纪与基督教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针对"艺工融合"教育模式特点和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厘清了"艺工融合"教育模式的融合机制:外部构成机制和内部动力机制的特征.为实施"艺工融合"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其基础上构建了"艺工融合"模式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思路及方法,据此积极实践,探索了以模块课程实现多学科融合的方案及标准.  相似文献   

16.
高度重视家校社共育,是推动新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体艺素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指向乡村儿童体艺素养提升的家校社共育机制,对于乡村儿童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物理教学》2021,(4):53-54,59
蜷缩的重绳在打开的过程中,内力不可忽略,分析能量转化时,需要考虑内能;伸直状态的重绳在运动过程中,内力经常可以忽略,不需要考虑内能。本文从力的角度,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从变质量角度求解重绳速度的方法。从能量角度看,计入内能,也求解出了重绳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定居上海后,大力倡导美术创作和传播,其中指导美术社团、培育新人是他弘扬新兴美术的重要形式。在鲁迅先生指导和影响的社团中,"一八艺社"对中国美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一八艺社"相关资料,对鲁迅与"一八艺社"的关系进行梳理,论述鲁迅对"一八艺社"的指导与影响,即鲁迅先生提倡的革命的美术思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及强调美术素养的提升等对"一八艺社"成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钱丹 《考试周刊》2014,(61):190-190
材料的准备是条件、是基础。有了材料,幼儿才有操作可行性,没有材料,工作便无从做起。文章对在科艺活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在科艺活动中为幼儿提供适宜、操作性强的材料,如何让材料的投放为教育目标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以期达到理想的科艺活动效果,提高幼儿的科艺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学生在求解悬绳所受拉力中将力的平行四边形和长度的平行四边形混淆的问题,以一道典型例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并得出"绳长力小,绳短力大"的结论.这将有益于教师在静力学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易错点,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