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师生的“问题意识,”让师生不断产生意新质高的问题,不断优化问题结构,努力实现问题教学法,以不断建构师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思考下列问题:一是问题的产生,即是让问题在预设和生成中不断涌现;二是问题的运用状况,在这里主要是学生答问的状态;三是问题的优化,就是对问题进行反馈,不断反思,然后加以改造;四是问题的解答,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方法与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有创意地回答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前进;五是对…  相似文献   

2.
有位学者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里既提出了问题设计问题,也提出了启发和组织学生作答的问题,强调了问题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提问和引导学生作答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各种问题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掌握,并逐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教学包括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以疑启之是进行问题教学的关键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科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这种现实,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方面来.在师生双向交流的对话中,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创造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学历史教学可以从“三化”原则上下功夫。第一,形象化。教师应把所讲的观点和内容熔铸到自己身上,化为视觉形象,把自己的感受满怀激情地讲述给学生。第二,情感化。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也是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催化剂。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能给学生坚定而热烈的感觉,以教学活动实现情感的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多样化。要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方法灵活多变。在教红军长征的艰苦经过时,采取音乐法,放“红军长征组歌”,使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掌握这个过程。在教“南…  相似文献   

5.
据台湾媒体报道,在台湾争议多时的高中历史课程暂行纲要草案终于定案。为避免卷入“政治争议”,台湾“教育部”高中课程发展委员会前天通过的历史课程纲要,删除了《开罗宣言》、《旧金山和约》和《中日和约》等叙述,并将“威权体制”及“国民政府窃政”等文字改成中性用语。  相似文献   

6.
齐萌 《教学月刊》2006,(8):26-27
据说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可谓源远流长。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性课程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思维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问题教学法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什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为什么要引入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思路设计、课堂板书设计、课堂提问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过渡和总结、日常教学中的练习、检测、讲评都从整体角度入手,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9.
在教学思路设计、课堂板书设计、课堂提问设计、课堂教学中的过渡和总结、日常教学中的练习、检测、讲评都从整体角度入手,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中有一些概念抽象难懂,如何化解这些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的体会是:只要遵循教育学原理,正确运用教学原则,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的运用教学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这对于课程难点的教学尤其重要,因为难点就是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果光是“填鸭式”地讲授,而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会产生教师讲得辛辛苦苦,学生听得糊里糊涂的不良效果。因此,在遇到难点时,教师更应积极创造条件,用各种形式激发学…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和 2 0 0 1年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和本刊共同举办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中学历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从本期起 ,将陆续选登部分获奖论文。  相似文献   

12.
吴碧珠 《时代教育》2007,(6Z):97-97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教师应更多地将学生置于“探究者”的位置上,启发其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探究法在历史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最近连听几位教师上人教版必修III《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列表填空“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代表性成果”后,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大量资料说“科技是把双刃剑”.然后不遗余力地谈科技革命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史学家常用具体数量来叙述、研究历史。新编历史教材亦不胜枚举。然而,在教学中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对教材具体数值的作用并不重视。或简单宣读,或熟视无睹,更不会借用数量剖析研究历史。而现代课堂教学除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掌握某一确定的认知对象,实现某些内在的发展变化。即学生能力的提高、方法的掌握、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材处理上读出它的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外,还须读出知识中包含的方法论。教师应在钻研教材基础上,自觉将数量分析运用于历史教学之中,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探究式教学模式应让教师和学生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教师通过创设探究氛围,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有效处理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藉此提升学生质疑与学习能力,促进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联系性及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似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比较,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综合力、概括力、分析力等,同时也能有效地防止学生混淆相似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 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认识事物、分辨是非  相似文献   

17.
要培养历史能力,必须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但是,由于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而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缺乏社会体验,从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必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这种心理特点,势必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把握。为能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进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几年来,笔者作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其中之一就是。灵活地将有关的时事新闻有机地运用到日常历史教学中。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例一,对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理解。彼得一世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据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中,常常出现初等函数的复合型函数问题,试题结构新颖,内容丰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若能根据函数式的结构特征,将函数“一分为二”,即构造两个新函数,然后借助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来处理,常能化难为易,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下面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在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五年间,我国哲学界曾经进行过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讨论。后来,由于那个“理论权威”插手,使那次讨论偏离了方向,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压了下去。现将一九七九年报刊上重新开展讨论以来的情况简述如下: (一)对“一分为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的简明的准确的表述,它恰当地指明了辩证法的本质特征。首先,列宁说  相似文献   

20.
人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某一对象就叫注意,注意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平时人们常说的“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精力集中”等就是注意的意思。注意和人的心理过程紧密联系,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属性或特性。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中,每个人都具有三种注意类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被对象自然吸引),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对象变成探索研究的内容),有意注意的发展就转化为有意后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