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历代多有论述。传统大一统观源自《春秋》,且强调华夷之辨、内外之别,这造成了该思想理论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时存在巨大缺陷。到清代,雍正提出了合中外为一家的崭新大一统理论,这是对孔子以来的大一统理论的空前超越。雍正大一统思想集中反映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本文通过梳理雍正对华夷、正统、君臣、封建等问题的新阐释,论述雍正帝的边疆民族"大一统"观及其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2.
随着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后来影响中国千百年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及政策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另外,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汉民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秦汉时期文化教育发达,科学技术进步,人的活动区域扩大,实践能力提高,民主意识萌芽,以"孝"为代表的道德素质成为人的素质的鲜明特点,人的社会文化素质呈现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3.
董仲舒大一统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便是政治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政治大一统是董仲舒大一统论的目的所在,而思想大一统则是实现政治大一统的重要手段。大一统政治观虽然实质上是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但在西汉前期特定历史条件下,是有利于封建国家政治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定的  相似文献   

4.
以"大一统"思想、"内圣外王"思想、中庸和谐思想和良政善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精髓经过了历史的洗礼绵延至今、经久不衰,给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构建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应当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政治自信、价值自信和理想自信,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成长,用中国梦引领青年逐梦。  相似文献   

5.
贾谊是西汉初期具有超前政治意识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较旱地看到了诸侯割据和匈奴入侵给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带来的危害,并满怀热情的为统治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文章主要就其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承袭和对现实矛盾的反映来探讨贾谊的大一统思想和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6.
贾谊是西汉初期具有超前政治意识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较早地看到了诸侯割据和匈奴入侵给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带来的危害,并满怀热情的为统治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文章主要就其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承袭和对现实矛盾的反映来探讨贾谊的大一统思想和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7.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演绎的虽然是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争霸斗争,但却体现了鲜明的汉代今文经学思想,表现为:一、"大一统"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二、强烈的复仇意志;三、天人感应的政治图式。赵晔著《吴越春秋》,是要借助古人的言行来表达自己作为今文经学者对历史的思考、对时代的关怀,虽非思想巨著,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必然和内在要求."讲政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坚持政治自信,即以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主体,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坚持政治自觉,即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为核心,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坚持政治自律,即以"心怀敬畏"手持戒尺"慎独慎微"为途径,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遵纪守规的执行力;坚持政治自新,即在自我反思、自我革命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跨越和自我发展,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认真研读了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发现新课标在很多方面是针对200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旧课标)存在的问题和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的,而这些问题也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而感到困惑的。新课标是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指路明灯",笔者将其理念付诸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笔者于去年在南京市第一中学面向全市初中历史教师开设的一节市级研讨课《大一统的汉朝》为例,来讲述之。一、教材分析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时代,秦朝为开端,汉朝推向高峰,尤以汉武帝时期的汉朝为代表,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等方面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期。当时的法家以"以法治国"为口号,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用哲学的观点来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应从加强理念引导、突出主体保障、强化制度支撑、注重实践养成等方面,建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观.  相似文献   

12.
张岱年、侯外庐、冯契等马克思主义学者考察了董仲舒宇宙论、天人关系论、人生论、政治论、认识论等领域,分析其概念、命题、体系之理论与实践意义,展现了董仲舒思想研究的多样性主题。针对儒学独尊的政治和思想后果,张岱年等学者探讨了政治上大一统与学术上百家争鸣相容相成、相得益彰的建构路径。在一定意义上,当代中国正在进行西周初年“制礼作乐”、汉初“独尊儒术”以来第三次意识形态建构。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践辩证法指导下总结董仲舒构建封建意识形态、文化制度的历史经验,是深化儒学和董仲舒思想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漫长纷乱,形势动荡,但却又是中国历史上民族交融极其重要的阶段.南北分裂更迭中孕育着新的大一统.本课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之"乱"中所蕴含的民族交融发展之"序"为主线,横跨400年历史,勾连政治、民族关系和经济等关键问题.在建构基本时空观念和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复杂、曲折的...  相似文献   

14.
政治宣誓制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民主制度的确认。中国建立政治宣誓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应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建立与完善政治宣誓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汉代儒学的正统化,为汉王朝统治者建立大一统宗教与礼乐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而儒学化的大一统宗教与礼乐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发韧于汉初的改德改制运动大功告成,也意味着汉袭秦礼的历史的结束。本文以汉代郊祀、明堂、封禅等宗教祀典及其礼乐制度的发展变化之迹为线索,具体地考察了宗教儒学化与儒学正统化的这一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承继优秀传统文化和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思想."党内政治文化"这个概念具有三个核心维度,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方向.第一个维度是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朱磊 《湘南学院学报》2021,(1):37-42,53
以国家视角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也是"多点"与"一核"的辩证统一,"多点一核"强调在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的领导下,中国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大一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深厚的...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20,(2):104-110
康熙初年辅政体制的形成,是特殊时期的产物。以鳌拜为首的部分满洲贵族趁机攫取了更多政治利益,擅权僭越,结党营私,排挤异己,欺压汉官,严重威胁到皇帝的权威,危及到清朝政权的统治。康熙帝基于客观政治需要,开始倚重汉官,积极学习儒家文化,进而形成了君主专制、"教化为先""崇尚宽大"和国家"大一统"的治国理念,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教材的思考是历史教学设计的起点。学术积累推动教学逻辑的形成,助力教学设计创新。本课的核心设计围绕辽国开创、元朝发扬光大的二元制统治模式,其扩大和稳定了"中国"的统治秩序和疆域,突出了元朝通过行省制等制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秩序,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深度统一。同时,本课设计以地理地形角度切入,帮助学生认知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融合和统一,进而更形象生动地认识北方少数民族二元制模式及元朝大一统秩序。  相似文献   

20.
中西古代"大一统"理念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域辽阔的大帝国的建立 ,中西方历史上都曾产生过“大一统”的理念 ,但发展结果则不尽相同。中国的“大一统”思想不仅无数次变成事实 ,而且深入人心 ,以致在国家分裂时 ,地不分南北 ,人不论民族 ,大家都以实现政治统一为己任。相比之下 ,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 ,“大一统”始终处于理念思维阶段 ,很少成为政治现实。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大一统”的结果如此之不同 ,确实值得深思。本文系统地考察古代中西“大一统”理念的形成、发展、影响以及二者之异同 ,力图对上述问题做一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