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女大学生健身操班的跟踪调查与实验,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有氧健身操运动的健身、健心效果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对持续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的女大学生锻炼前后的各项身心方面的指标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基本体操     
G831.3 20033850有氧健身操对女青年身体形态和机能的影响=Influence of aerobic training upon younggirls'physical posture[刊,中,A]/王晓贞,李太行//体育学刊.-2003.-10(1).-61-62表3参2(SJ)健身操//有氧运动//女子//身体形态//机能 对持续参加6个月以上有氧健身操的部分女青年锻炼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和机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长期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可消除体内多余  相似文献   

3.
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女大学生健身操班的跟踪调查与实验,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对有氧健身操运动的健身、健心效果进行了全面研究,对持续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的女大学生锻炼前后的各项身心方面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长期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可使体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得到明显提高,精神状态及心理障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女大学生健身操班的跟踪调查与实验,从生理学等角度对有氧健身操运动的健身、健心效果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对持续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的女大学生锻炼前后的各项身心方面的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长期的有氧健身操运动可使体成份发生明显地改变,身体素质、心肺功能得到明显地提高,精神状态及心理障碍达到明显地改善.  相似文献   

5.
有氧健身操对城市中老年女性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林华  王洪  马玉荣 《体育科学》2001,21(1):51-54
通过自行设计的有氧健身操,观察运动中心电变化来确定中老年女性有氧健身操锻炼的最佳负荷,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心脏功能及WHR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老年女性在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时,宜采用本人最高心率的60%~70%,随着运动能力的增强,此强度可适当提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70%~85%,应不出现运动心电图改变;有氧健身操锻炼可改善中老年女性WHR,减少腰腹部的脂肪堆积,增强心功能,增强运动能力。中老年女性的WHR与运动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有氧健身操对女性头发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谦  林华  王洪 《体育科学》2000,20(2):55-57
利用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参加有氧健身操的青年女性和中年女性头发中锌(Zn)、铜(Cu)、锰(Mn)、铁(Fe)、钙(Ca)的含量,并与同年龄未参加有或健身操锻炼的女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年龄增长女性头发中铜(Cu)、钙(Ca)含量发生变化,中年女性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可防止钙(Ca)的损失;(2)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使Zn、Cu丢失,建议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要保证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摄入。  相似文献   

7.
周勇  赵霞 《福建体育科技》2007,26(2):19-20,26
通过对58名中年女性实施6个月的有氧健身操锻炼,探讨有氧健身操对中年女性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可以降低体脂、静态心率及血压,提高台阶指数和肺容量,对预防中年女性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我校自愿参加有氧健身操锻炼的1-4年级女大学生86名,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9.22岁,均无心血管疾病,身体状况良好。训练时限为1学期(2005年9月-2006年1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分析1.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2.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女大学生体成份指标的对比表1有氧健身操锻炼前后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锻炼前158.53±4.9755.7±6.5167.56±5.8783.43±4.4547.65±2.0331.31±3.8922.04±1.04锻炼后159.22±4.6953.4±5.6365.71±5.2984.52±4.5746.21±2.1130.29±3.2722.05±1.07p值>…  相似文献   

9.
本在笔参加实践活动、查阅大量献的基础上,从俱乐部经营、教学、参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开展有氧健身操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开展有氧健身操科学管理、科学锻炼的几点构想,以期为大众健身操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浩  李洁 《体育学刊》2007,14(2):60-62
研究健身操锻炼对大学生睡眠与心理的影响。通过对72名大学生在参加健身操锻炼前后的睡眠质量及情绪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健身操锻炼后的大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与锻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焦虑和抑郁分值显著小于锻炼前(P〈0.05)。表明:中等强度的有氧健身操锻炼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瑜伽与健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瑜伽是一种古老的有氧健身运动,与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瑜伽是通过体位法、呼吸训练及意识冥想等对人体的各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就瑜伽运动的发展及瑜伽练习对人体体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大众健身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论述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发展耐力素质,提高有氧代谢水平,增强心肺功能,预防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性,并介绍一套根据运动中摄氧量制定的耐力锻炼法,每个人均可根据自身的运动经历和健康状况实现体力锻炼的个体化、定量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体育文化中的身体政治现象进行了研究,身体的伦理化、国家化取向导致体育功能的嬗变与延伸.身体由“国家化”向“去国家化”发展,促使身体个性生命权力的张扬,运动休闲的兴起和发展与身体的个性化发展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运动休闲教育体现了体育的价值由“教化身体”向“解放身体、发展身体”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4.
绿茶活性提取物对有氧性运动疲劳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绿茶活性提取物对优秀赛艇和足球运动员有氧性运动疲劳后血清尿素(BU)含量、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变化,表明绿茶活性提取物对骨骼肌损伤有抑制和修复作用,同时有效减少运动所造成的机体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分解,以及通过直接清除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增强运动员机体抗氧化酶活力等机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过量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加速对剧烈有氧运动产生的自由基的清除,从而促进机体运动性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15.
用DEXA 技术测量体成分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XA技术测量人体成分,并对测量的瘦体重,脂肪含量与骨矿物质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全身骨矿物质含量与全身瘦体重,脂肪含量,体重均呈中度正相关关系,双臂骨矿物质含量与双臂瘦体重,脂肪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双腿骨矿物质含量与双腿瘦体重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与双腿脂肪含量呈中度相关关系,躯干骨矿物质含量与躯干瘦体重呈中度正相关关系,与躯干脂肪含量呈低度正相关关系,全身及各个部位的骨矿物质含量与相应部位的体成分的相关分析表明,用DEXA技术进行身体成分的研究是有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一次急性运动可造成红细胞的破坏增多,但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红细胞膜性能等途径,最终增加动物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使其有氧代谢能力及抵抗力竭运动造成的能力均提高。大负荷的训练结果不但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加,且单个红细胞的机能也明显下降,在训练结束后可能发生运动性贫血。(2)大负荷训练后RBCM流动性下降,与其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养生调息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生调息运动能增强人体生物电流,提高机体活性,改善机体体质;还能使大脑各区域脑电波趋向同步,脑细胞电磁活动高度有序化,能量消耗降低,效能提高;能使神经传导加快,电传导加快,电子流动加速与氧结合加快,三磷酸腺苷(ATP)产生增多,能量贮备增加,机体机能增强;能加快氧化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电子流动,线粒体)。在调息状态中,机体的细胞处于激发状态,因而能量较高的受激生物分子能以生物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起到激活其他生物分子的作用(给线粒体充电的作用),形成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结合的“生物场”,而“生物场’,的辐射正是藉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和机体自我修复功能,使机体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对于大众健身还是专业训练,目前一致认为,力量训练能够促使肌肉体积增加、力量增长,而耐力训练则可以改变机体的有氧代谢水平。此外,如果将力量训练跟耐力训练无间隔交叉进行则会产生相互干扰的效果。旨在通过对这两种训练各自的信号转导途径进行分析以及互相干扰现象进行系统地阐述,以期能够为大众健身以及专业训练的人群在训练计划的安排上提供一个合理的理论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动对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杀伤细胞(NK)以其独特的细胞毒活性在机体对抗各种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数量和活性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中小强度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NK细胞数量及NK细胞的毒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大强度力竭运动则降低NK细胞的数量和毒活性,减弱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认知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身体认知观念,具身认知的思想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关于身体认知的研究开始朝向具身化方向转变。从人体运动场域的视角,探讨身体运动与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认为,身体运动在身体认知与被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中介和调适作用,身体运动的方式可以映射出身体认知过程的具身性变化。身体运动可分为客观身体运动与现象身体运动两种类型,它们对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身体运动特有的行为模式反映了身体认知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身体运动的限制作用体现在身体认知表征的特性与范围方面,身体运动的分派特征对身体认知转向中的构成性角色具有证实作用,身体运动的调适功能是身体认知与具身行动之间协调性存在的重要保障。在身体运动对身体认知具身性转向的解释方面,要求身体运动应在身体认知的具身性转向中保持主动,重视身体经验的投射功能,关注身体运动的物理属性与运动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将身体运动的相关研究融入到具身认知的范畴,形成完整而有序的研究范式,将有助于解决身体认知研究领域中出现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