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莉 《华章》2013,(20)
路遥小说共描写了280多个人物,这些人物绝大部分被放置在了农村这一广大地域上。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也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2.
“硬汉子”形象是海明威笔下人物的鲜明特色。同时,它也是海明威自己性格特征的体现。《老人与海》一书中精心刻画的“硬汉子”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正是海明威本人性格特征的真实再现。本文通过对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分析,探讨了海明威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从发展学生想象入手文学作品是具体形象地表现生活的。它一定是通过真实动人的人物与斗争来表现社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意识,以热烈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宝贵遗产,作为元代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结晶,它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剧中所塑造的无赖形象更是真实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文章主要从无赖形象的共性、无赖形象的类型以及无赖形象的社会根源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人物类型。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细致剖析无赖形象,并从中得出对元代社会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课教学以文本《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发展为脉络,着重分析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语言、动作、外貌等方面入手,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剖析,从而把握贾宝玉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以贬笔写贾宝玉的真实意图,以及由此寄寓在贾宝玉身上的情感.本课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经验,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了文本,与文本展开了对话.  相似文献   

6.
影子叙事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叙事手法,而贾宝玉与甄宝玉更是红楼梦中众多形影人物中最经典的一对。在前八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是模糊绰约的,甄宝玉表现出了贾宝玉内心对知音的渴求;在后四十回中,甄宝玉的形象逐渐具体真实,成为贾宝玉另一种人生道路的假象。这一组形影人物,体现了《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7.
人物的形象是通过语言、外貌、动作来表现的。要解读一个人,从这考虑事半功倍。教学中,教师可挖掘人物的语言,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解读,通过动作的理解,在头脑中建构人物的形象,而这也是练笔的训练点。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这些人物生动、真实,形成了下层人物群像.诸如刺客形象、游侠形象、商贾形象、医者形象、女性形象等.研究这些人物群像,探讨其意义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也将有益于当今的世风.  相似文献   

9.
《娇红记》中的飞红,是作者为演绎申、娇之间爱情悲剧而塑造的人物形象。正是这一原因,赋予了飞红形象更加真实的特点,通过飞红侍妾的独特身份,可看到隐藏在申、娇爱情悲剧背后的另一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威尼斯商人》作为文学艺术长廊中的经典作品,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不仅夏洛克这个形象丰满逼真,安东尼奥、鲍西娅等形象也同样立体可感.莎士比亚笔下的商人形象具有丰富性和歧义性,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一个小宇宙,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布克哈特有句名言:文艺复兴,是在发现世界、发现人.因此,任何脸谱化的解读都是有损于这部经典作品的教学价值的.我们只有从"人性"的视角去细读文本,咀嚼语言,引导学生从"圆形人物"的多样性特征分析剧中人物,从人性、人道、人情、人理的角度认识一个真实的"夏洛克",才能踏上戏剧的审美之旅.  相似文献   

11.
在《天下第一楼》这篇文本中,常贵是一个"小人物"的形象.同时,他在"福聚德"中的地位,也充分体现出了"福聚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真实生活状态.常贵这一人物的塑造虽小,但是在这个"小"人物身上却体现出了"大"的担当.正是在这种伟大的责任感下,作者才可以形象地塑造出常贵的细腻性格,进一步激发读者的好奇与阅读积极性,从而加...  相似文献   

12.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情境”是与生活相联系的真实的学习背景、境况、场景,情境教学法使小说教学代入感更强,能让学生在小说具体形象情境中,与小说人物共情,增强文本理解,提升课堂兴趣,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一、《蔡文姬》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属于艺术范畴的历史剧,则是历史生活的形象反映和历史人物的艺术再现。它要求以真实的史实为基础,把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然后在史实的基础上和历史剧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夸张、想象和虚构,构成完整的情节,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蔡文姬》也正是这样。郭老说:“我写《蔡文姬》,一部份是根据历史上的材料,一部份是我编造的。有些人物是虚构的,有些事情的过程也是想当然的。”①在《蔡文姬》的创作过程中,作者运  相似文献   

14.
浅议薛宝钗     
在我国学发展史上,伟大和杰出的作家作品都自觉不自觉的,或多或少地突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限制,而曹雪芹更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传统的审美观提出了挑战,他举起了美学理论的旗子,以“真”为核心的审美观。作喜欢的人物不避讳他们的缺点,厌恶的人物也绝不予以简单的丑化,“真”是他至高无上的审美原则。薛宝钗就是这些真实人物中的一员,了解这一人物的性格,发掘这一典型形象的丰富内涵,对理解这一人物形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件真实而又朴素的事情,几乎还原了生活的本真,保留了生活的原汁原味,但读来却让人震撼。仔细推敲整个故事,许多地:疗还是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整个故事最精彩的亮点是用衬托方法描写人物。几个人物虽着笔不多,但形象鲜明。校长秘书至多只能算是一个陪衬。他一看老夫妇俩的穿着,“在片刻间断定这两个乡下老  相似文献   

16.
《李自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就在于小说把对历史的宏观理解与对人物个人命运的把握结合起来,写出了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这一个"。小说在塑造李自成形象时,成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李自成的个人命运和起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深层原因。在刻画李自成形象时,小说既真实再现了历史生活,又能跳出历史,大胆地虚构。同时,小说中具有独特个性的其他人物也构成了李自成形象的重要对照或补充。  相似文献   

17.
《江西教育》2014,(3):22-22
【教材重难点分析】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在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见风使舵的人物——“凤辣子”的形象。由于本文语言是古白话,学生对于王熙凤的服饰、外貌部分理解有一定难度。另外,理解王熙凤的美丽、热情外表下真实的性格特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教学中,《指南录后序》的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发生了冲突。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指南录后序》的创作意图产生了质疑,并认为该文不应该被编入"烈士的抉择"这一单元,而仅仅是一篇懦夫的辩白文。如何让学生与文本建立情感共鸣,形成在场感。教师的解读与引导十分关键。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历史或文化的语境中去解读文本。只有这样,伟大人物的形象才能全面真实地呈现,才能真正地触动人心。  相似文献   

19.
马婉玉 《甘肃教育》2022,(14):103-105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目前,就小学生人物写作的情况来看,存在着刻画人物方法单一、人物特点不突出、形象不真实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习作单元教学为例,将群文阅读引入人物描写习作教学中,采取具体的教学策略,为读写联动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谢丹 《现代企业教育》2011,(22):123-123
咪咪这一角色是普契尼的真实主义歌剧《绣花女》中的灵魂人物,作曲家对于她的描写通过戏剧和音乐手段,将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本文通过对咪咪这一人物形象的剖析,从新的侧面展现出咪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