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 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 一、文字识读 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己,"上己下口为己,郭店楚简习见".又:楚帛纪书之纪为"(糸己口)".《说文解字》无"(己口)",《集韵》有之,见于盟书.《印典》、《先秦印风》有"(己)(王)"印,厘定战国古玺,故此印为"己王".  相似文献   

2.
<正>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一、文字识读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己,"上己下口为已,郭店楚简习见"。  相似文献   

3.
《管子》混先秦诸子典籍中颇有份量的一部。郭沫若先生认为“《管子》书乃战国秦汉时代文字之总汇,其中多有关哲学史、经济学说史之资料。道家之言、儒家者言、法家者言、名家者言、阴阳家者言、农家者言、轻重家者言,杂盛于一篮……”张岱年先生则更为直接地指出:“《管子》基本上是一部综合性的系统性的著作,具有自己的中心观点。这中心观点就是法教统一,或者说兼重法教。”迄今为止,“管子学”已经遍及哲学、经济、政治、法学、教育、军事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近期由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乐爱国先生的《管子的科技思想》是从科技思想的角度对《管子》做出研究的—部力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日本的研究,汉魏两晋时代以《魏书·东夷传》为代表,记载限于正史,内容来自"闻知"(或"传闻之知").隋唐宋元时代,中日交往渐繁,记载不仅见于正史,而且略见于私家篇什,内容亦不仅限于"闻知".明代为了防备"倭寇",对日研究进展很大,有了几种专著.嘉靖初年,薛俊著《日本考略》,有人说它"内容极简陋,大抵取诸史旧文,分类排比,而多不能析其时代".但它毕竟是我国分类记述日本之始.特别是,它收集了三百五十八个"寄语"(日语词汇),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日汉小词典".嘉靖末年,郑若曾编《日本图纂》(一卷),所绘《日本国图》和《日本入寇图》,是我国记载日本有图之始.万历年间,郑舜功著《日本一鉴》(一函五册,民国二十八年据旧抄本影印),作者曾亲至日本半年,详志日本地理、政制、物产、风俗等,卷首以长诗《万里长歌》  相似文献   

5.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戎山,孔子喟然叹曰:"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这些文字均可题为《论志》.因此,《论语·先进》篇这段文字的标题还是以传统做法为好.  相似文献   

6.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一生之"实录"(萧统<陶渊明传>),然而又是文字极为简约的"实录".<五柳先生传>的内容要点可以归结为读书、饮酒、贫困三个方面.本文就此提供翔实资料,以作备课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印海拾珍     
<正>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一、文字识读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己,"上己下口为己,郭店楚简习见"。  相似文献   

8.
印海拾珍     
<正>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一、文字识读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己,"上己下口为己,郭店楚简习见"。又:楚帛  相似文献   

9.
"文字并非‘在语言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汤炳正先生《〈说文〉歧读考源》中此说,乃"语言文字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就文字与语言关系这一研究领域言,是文无论从哪一层面上看,都是20世纪初迄今最为优秀的成果之一。其对现代文字与语言关系这一研究领域所作出之重要贡献有二:就传统语言文字学言,是对"因声求义"说完善之补充;就现代语言文字学言,是正以"语言学眼光"观文字起源之失。而这两方面,乃文字与语言关系中之尤巨者。  相似文献   

10.
《梁》是一部20万字的惠赠,读完我心里非常纠结.据介绍,这一个"梁"字取自梁思成先生的作品章.还有一枚先生的手书签名章,竖排,却怎么看怎么像"梁累"二字.吊诡的就是我感到了阅读的心累,一印成谶,怎一个累字了得. 我喜欢那本《佛像的历史》,同样是梁著林编,同一位责任编辑,两年前,我赞叹它"一页一菩提".但是,《梁》不同了,图还是图,文还是文,图文并茂却未道出"梁"的真谛;未道出编者的心思,唯余读者长叹息空咨嗟. 责任编辑说,《梁》分4部分.梁思成先生的家庭相册、梁思成先生的文章、梁思成先生在宾大上学时的作业以及晚年和妻子林洙的部分通信.  相似文献   

11.
优秀作品往往是穷愁困厄的产儿,明确全面阐述这一理论的是钱钟书。钱钟书的《管锥编》也正是他"人"——"生"困厄的产物,是钱先生"在内心里意识到了自己",意识到了自己"心中有什么在活动,有什么在动荡和起作用",借助"言古"而"节今"(钱先生评钱谦益语),用《管锥编》"刻下"钱先生"内心生活的烙印"。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管锥编》之评论《史记》中。  相似文献   

12.
图文印又叫图案文字印、图形文字印或图像文字印。它既不同于肖形印,也不同干文字印,而是在印面上既刻图案或图形、图像,同时又刻有文字的一种特殊印式。由于图文印兼有图和文的特点,所以它的艺术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实为印林中的一支奇葩,是一种很有鉴赏价值的艺术作品。图文印出现于先秦时期,盛行于西汉,  相似文献   

13.
蓝瑛的《华岳高秋》(见附图),为绢本设色,纵311.2厘米,横102.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图左上角分别用篆书、行书署款,下钤白文"蓝瑛之印"与朱文"田叔"印."壬辰嘉平"为1652年,时值蓝瑛68岁.若将他早期的作品《溪山秋色图》,和这幅浅绛山水力作一并赏析,可窥其笔法已从年轻时的清简秀润转为老年时的苍劲疏宕. 《华岳高秋》,描绘的是华山壁立千仞的雄姿和苍秀的神韵.华山,由莲花、落雁、朝阳、玉女、五云这五座山峰构成,堪称天下之险山.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先生的意思是,语文指语言和文章,即口头语和书面语,而书面语以口头语为本.吕叔湘先生对语文也有明确的解释:"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两位语文教育家见解完全一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学不可轻"语".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吾友张胜先生亡故,转瞬十二年,古人所谓一纪矣。《白虎通义》有云:"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必至;诸侯五月而葬,同会必至。所以慎终重丧也。"曾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古人言天,则其意不在天而在人;言古,则其意不在古而在今;言慎终追远,则其意不在以往,而在于当世之风俗。"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远者,人之所易忘也",终者远者尚能慎之追之,则民风势必归于淳厚,朱子称之为"厚之道"。余兹悼亡,亦以"厚道"期之。犹忆2003年冬,余时初至湘南,经衡阳往淮北,祭墓毕,海云女士引余至张胜书室,见其生前旧物一切安堵如故。及开书箧,忽见张胜先生墨迹一纸云:"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其诗乃是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然而何故便言南国、何故便言潇湘?所云"衡阳客",适当余之往返乎?所云"意渺茫",乃谓余与张胜先生之生死悠隔乎?旦暮之间,有知其解者乎?张胜先生生前,余作《游淮散记》,张胜先生物故,余作悼词、祭联,作《在厄八讲上网说明》、作《怀念张胜先生》,张胜先生安葬之次年,余作《祭谿野先生文并诗》。诸文均由任文利先生confucius2000网站刊布。兹因触起哀思,遂收拾旧文,以为一纪之伤怀。  相似文献   

16.
印海拾珍     
<正>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一、文字识读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己,"上己下口为己,郭店楚简  相似文献   

17.
一"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籍外论之。""籍",即"借",郭象说:"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借外耳。"(陈鼓应《庄子今注今释》)《庄子》洋洋"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其实早在《墨子》中就已见寓言这种文体,甚至可以追溯得更早。寓言体,虽不是庄子首创,但《庄子》却是这一时期,这一文体成就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所收7张残片上钤有一方八思巴字元代官印,照那斯图先生暂定为"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追没所印",我们仔细辨认印文并进一步考察《元史》等历史文献,最终确定该印文为"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照磨所印"。  相似文献   

19.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以美启真,洋溢着科学美和艺术美的优秀科普小品,但在欣赏这种科学之真和诗意之美的同时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作者在文中所体现出的心意.教学时,我沿着"特征解读"(科学性)一"语言解读"(文学性)一"语言的背后"(作者的心意)思路展开.在和学生研读本文科学之真与诗意之美之后,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告诉学生"还应该注意到作者贾祖璋先生的心意". 生(疑惑):心意?老师,说明文也能体现作者的心意呀?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主张法先王,他说:"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离娄上》)又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同上)荀子呢?也说:"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非相》)可见荀子也是主张法先王的.但正是在法先王的问题上,荀子却对孟子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非十二子》)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认定这是荀子"不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