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由于过去的失败经验和社会的偏见,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不高,进而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教育工作者应从体验成功、提供榜样示范、引导合理归因、重建认知结构四方面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动机、归因、自我效能与运动学习效果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测验法,研究了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与运动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运动学习效果的几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内部动机与运动学习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内部稳定归因有利于运动学习效果的提高,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三者中以自我效能感的差异性最为显著,是预测运动学习效果的良好指标;最后针对三者与大学生运动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均衡决策和自我效能在锻炼经历和锻炼行为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肥胖青少年锻炼行为与锻炼经历、均衡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均衡决策、自我效能在锻炼经历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效能对锻炼经历与均衡决策的关系,以及均衡决策与锻炼行为的关系起调节作用;均衡决策的中介效应受到自我效能的调节,并且均衡决策也是自我效能和锻炼行为关系的中介变量.自我效能对锻炼行为起间接中介作用,调节了锻炼经历与均衡决策、均衡决策与锻炼行为之间关系的作用轨迹和特征,促进了锻炼经历对锻炼行为的预测作用,影响了肥胖青少年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武汉地区高校在职中、高级知识分子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的研究,发现“锻炼自我效能感”与锻炼的坚持性、锻炼的频率、锻炼的强度、每次锻炼时间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拖延行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验证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作者采用特质拖延量表、运动情境动机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 0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拖延倾向令人堪忧,但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性别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不具备调节效应;拖延行为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和内部整合动机皆负相关,与外化原则动机和缺乏动机皆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拖延行为对自我效能感和锻炼动机皆具负向预测效应,自我效能感在拖延行为基础上对锻炼动机具有正向预测效应,在拖延行为解释锻炼动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拖延行为对锻炼动机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决策提供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自我效能感理论中,学习动机是个体通过判断自己的能力而采取行动的倾向.阐明自我效能理论,对比了自我效能的相关结构,如知觉控制、期望价值、归因和自我概念等.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和动机的关系.探讨了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综合发现,自我效能对于动机结果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自行编制的《大学生外语学习情况调查表》对吉林省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并论述了非智力因素与外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成绩目标、避败归因外,其他4种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掌握目标、求成归因和自尊)得分与其外语学习成绩基本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认知视角下的动机理论主要有期望和价值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这些理论各有体系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自我决定理论是整体把握动机的独立系统,而期望和价值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归因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着眼于动机的某一方面。这些动机理论相互关联,如果试图提高动机则需要全面考虑不同动机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同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青少年行为方式。探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青少年运动友谊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锻炼承诺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等研究工具,先后对广东、湖南省内11所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在锻炼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发挥遮掩效应,同伴运动友谊在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的激发作用下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发挥正向作用。研究认为应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同伴培养,多开设集体项目,创设体育运动环境,提升青少年锻炼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和锻炼动机,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兴趣。  相似文献   

10.
以270名初中生为被试,研究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生学业成就和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者都与创造性思维和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别通过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创造性思维和学业成就;创新自我效能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成就,而学业自我效能感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创新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身体自我效能、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8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身体自我效能、任务定向、自我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身体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呈显著性,高、低年级无显著性差异;任务及自我定向的性别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高、低年级的差异呈显著性;身体自我效能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关系最为密切;身体自我效能对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预测效果最好,并且可以通过任务定向进行预测,自我定向不能预测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研究结果提示,若要通过提高身体自我效能来促进运动参与,应注意目标取向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以及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自尊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方法:对来自天津市市内六区的315名老年人样本的锻炼行为、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自尊进行了测量,主要采用分层回归分析及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分层回归显示体育锻炼对样本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回归系数在回归模型中加入自我效能、朋友支持和自尊后,由0.36大幅下降为0.09;自我效能、朋友支持和自尊对样本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32、0.11、-0.26;锻炼频次、锻炼时长和集体锻炼对自我效能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1、0.24、0.45,且均P0.01;集体锻炼对朋友支持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25;体育锻炼对自尊的标准回归系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不存在直接相关;朋友支持和自我效能是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3.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构架分析了体育学习倦怠与意图、行为控制认知和锻炼行为的关系.516名大学生完成了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行为意图、体育学习倦怠和锻炼行为量表的测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模式整体适配度良好.2)行为意图、行为控制认知均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锻炼行为,然知觉行为控制无须透过行为意图,具有直接影响锻炼行为的效果;3)从各变量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总效应量来看,行为控制感最大,态度最小;4)体育学习倦怠对锻炼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但对行为意图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身体锻炼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锻炼量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自尊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不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身体自尊和身体锻炼量对自我效能感起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以及力量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收集400个有效样本;数据分析主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中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结果:体育锻炼对个体力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育锻炼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量在体育锻炼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青年学生群体中,体育锻炼是提高力量素质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够通过提升力量素质进而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增强他们完成任务、适应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整合自我效能感理论和拖延理论等相关理论,考察自我效能感、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综合影响,并且检验特质拖延的中介作用.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大学生拖延行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495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具备了中低度的特质拖延和中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但余暇体育的参与现状却令人堪忧;自我效能感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正向影响显著,特质拖延对女大学生余暇体育的负向影响显著,而且,二者对锻炼频率的正向(或负向)影响皆最为密切;分层次回归分析证实了,特质拖延在自我效能感影响女大学生的余暇体育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而且,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21.05%.结论: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拖延倾向可能是促进女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可为培养女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体育消费与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关系,了解高知人员的体育消费特征,采用锻炼行为阶段量表等工具对587名高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高知人员处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差异。结果为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育消费金额的差异显著(P0.05),不同锻炼行为阶段拥有的体育产品数量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1)高知人员体育消费水平较高,有追求高质量高档次的特点,消费结构比较合理;2)体育消费水平伴随锻炼行为的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大幅度增长;3)处于锻炼行为高级阶段的消费者更愿意在体育活动中投入资金,倾向于消费高质量高档次的体育产品;4)体育器材和运动服装消费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在"行动→坚持"变化阶段,体育资料消费和近期其他体育消费增长幅度最大是在"意向→行动"变化阶段,在这些变化阶段加强对应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有利于体育锻炼行为向高级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最大吸氧量被看作是评定耐力运动成绩的最好指标。但Hill没有证明作为最大吸氧量特征的吸氧量稳态。吸氧量稳态也没有得到后来研究者的证明。耐力运动的成绩不仅受肺系统摄取O2和心血管系统运输O2的限制,而且还受活动肌本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最近一些研究还表明,最大吸氧量与耐力运动成绩无明显关系,而跑台跑的峰速度和无氧阈与耐力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并可作估测耐力运动成绩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