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近取譬     
什么叫"就近取譬"?就是在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时,喻体取自文中的特定情境,这种就"境"取材,因"境"设喻的方法就称为"就近取譬"。恰当运用"就近取譬"能使比喻鲜活生动、意趣盎  相似文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精讲课文,《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  相似文献   

3.
钱惠芬 《文教资料》2011,(30):61-62
情境教学,关键在“情”。作者结合语文情境教学的实践,认为激发情感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就近取材更能创设合适情境。  相似文献   

4.
“就境设喻”的本体和喻体在同一“境”内,互通性和互补性强,容易形成感知迁移和审美联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构成就境设喻的联想,可以有多种形式。一通感联想。例如:1.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海滨仲夏夜》)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相似文献   

5.
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作文可难写了,而作文中最难写的是议论文。议论文讲究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又多,像对照比较论证、设喻明理论证、列举事例论证、评述材料论证等等,诸多的要求往往把同学们弄得团团转,不知如何写好一篇议论文。因此,本期我们选编了几篇议论文佳作,你读了之后或许能找到一些写议论文的灵感吧。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作文题,或多或少,都涉及了情境的创设,要求考生在规定情境中完成写作。那么,什么是情境作文呢?简单来说,就是命题者为了达成考查的目的,在试题中创设了特定的情境,规定了特定的写作任务。如2022年杭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请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学会打比方     
要把一个事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少不了要用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它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明喻,其公式为甲(被比喻事物)像乙(用来设喻的事物),可用“如”、“若”、“好比”、“似的”、“仿佛”等词作比喻词。二是暗喻,其公式为甲是乙,不用比喻词,而用“是”(成为、成了)表比喻之意。三是借喻,这种比喻形式被比喻的事物不出现,也不需要比喻词“像”或判断词“是”,而直接用设喻的事物乙来指称被比喻事物甲。例如:春天像一个美丽的姑娘。(明喻)春天是美丽的姑娘。(暗喻)美丽的春姑娘来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8.
《邹忌讽齐王纳谏》和《齐桓晋文之事》两文设喻巧妙,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一、取譬精巧《邹》文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日常生活小事,用邹忌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使齐国强盛起来。取譬精巧,贴切自然。  相似文献   

9.
江苏徐州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说写训练课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他的“创设情境”说写训练课,尤为同行所称道。所谓情境,指的是说写时的言语环境和条件,包括说写的目的、说写的对象、说写的时间、说写的地点、说写时的上下文和语体要求等。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曾指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即是说修辞时必须时时处处不脱离情境,并千方百计适应其需要。这既是一条基本的修辞原理,也是对修辞提出的最高要求。当然这一原理、这一要求也同样适用于作为小学阶段的说写训练课。只是它所要适应的“情境”,  相似文献   

10.
善“说”者必善“写”。对小学生而言,“写”只是把“说”的内容文字化而已。因此,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必先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入手。“诉说”小学生是很天真可爱的。在他们的眼里,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学生与对象诉说。案例:在一节说话课中,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来到校园的花园里,没有过多讲解,只是提示他们先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然后和花朵说悄悄话。话刚说完,孩子们就如蝴蝶般翩翩飞舞于花丛中,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于是:生1:菊花,你是多么美丽芬芳,红的似火,粉的像霞…  相似文献   

11.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 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上,实习老师请五年级的同学用“自从”这个词造句,一位同学脱口而出:“自从有了‘六合彩’,就有了特码。”一节想象作文课上,实习老师问:“奥运五环像什么?”在“像运动员跑步”“像运动员游泳”的一片回答声中,有稚嫩的声音冒出:“像特码。”三年级的实习老师课堂上教小学生“怎样给远方的朋友回一封信”,讲到信结尾的祝福语怎样写时,一个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祝你中六合彩。”语文课上,教学生写信封,实习老师讲到要写上邮政编码时,一个小学生喊道:老师,我写“六合彩”的号码行不行?上述情况是南宁民族师范学校99级学生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基础训练六》的习作题是:写一件自己做过的或听到、看到的事。像《踢“鬼”的故事》那样,要写明人物、时间、地点,把事情发生的经过写清楚。题目的第一句规定了习作的内容,第二句提示了表达方法。这次习作训练是由写“一段话”向写“一件事”过渡。与前几次作文练习相比,要求高了,难度也大了。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次要求学生独立选材,确定作文内容;表达方面要具备记事文章四要素,事情  相似文献   

14.
范培培 《现代语文》2009,(10):110-112
汉语成语和英语中的idiom虽然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方面都有所不同,但都存在大量以“狗”设喻的情况。本文通过列举汉语成语和英语idiom中以“狗”设喻及其应用的例子,发现汉语成语中以“狗”设喻多含有贬义色彩,而英语中则更多含有褒义色彩。其原因在于两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价值取向具有深层的语言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情境是指为了特定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实践活动或问题场景。真实的学习情境并不意味着要把生活的原形搬进课堂,可以是现实中的真实,也可以是“可能的真实”“虚拟的真实”等。在写话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将写话任务转化为趣味任务,有效推动写话教学。  相似文献   

16.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书籍和生活中多发掘修辞因素,提高自身的修辞修养。以比喻为例,有人把“相似点”称为“比喻的灵魂”,认为比喻用得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喻体的选择和相似点的建立是否贴切、得体、新颖,这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修辞学只能揭示比喻格的语义组合规律,其本身却无法提供实现这些要求的途径,要实现这些要求,须有赖于设喻者个人的知识面、阅历、观察和想像能力。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学识和人生阅历越不俗,他根据题旨情境的设喻就越精彩。朱熹在《答巩仲至》一文中认为,修辞的本质不仅仅是“作文”,而是修身…  相似文献   

17.
小洛 《初中生》2008,(4):11-11
陈元喜欢在班里耍酷,同学们想“治”一下他。一次联欢会上,规定必须把写字板上的诗句用唱歌的形式“唱”出来。轮到陈元时,付成举着写字板站得老远,搞得像视力测验一样。眼睛近视的陈元仔细看去,只见上面写着“我忧郁地……”,后面的“站在江边”写得特小,就像四个黑点。  相似文献   

18.
小辅开心     
《辅导员》2006,(Z1)
无人合作老师问学生:“你的考试成绩怎么不像你打篮球那么棒呢?”学生:“老师,篮球场有人合作,可考场上没有。”相似性学生:“老师,您在我的练习本上写的是什么?”老师:“我在提醒你要把字写清楚。”  相似文献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以下简称《纳谏》)课后的“思考和练习”第一题里有这样的话:“在这篇课文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使齐国强盛起来。这种政治见解是有积极意义的。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和表明意见,往往生动明白,易于打动读者。写作时可注意学习这  相似文献   

20.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旧题,取名自建安诗人徐干一首著名的《室思》诗,此诗以女子的口吻,诉说对远方丈夫的深情思念。其第三章末四句曰:“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写情缠绵动人,设喻妥帖传神,深受后人赞赏。南朝以来,不断有人模拟这四句的形式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