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视野》2010,(2):42-42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字时常被认为是“优秀”的意思:于是就解释成: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去当官。但是,如果前一句也这么解释就不通了:当官优秀了就选拔去学习。  相似文献   

2.
说起“仕而优则学”鲜为人知;反之,提到“学而优则仕”家喻户晓。其实两句话皆出自《论语》。全句为“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句中的“仕”有“仕途”、“做官”之意;句中的“学”则有“学习”、“学者”、“学业”、“做学问”等多重意思;句中的“优”,或解释为“优秀”,或解释为“优裕”,都说得通。全句之意是:为官者,若政绩优秀或精力优裕,可为学做学问;而为学者,若学业优秀或者精力优裕,也可为官从政。“学而优则仕”在文革中,曾被上纲上线为“读书做官论”,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3.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他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他的笔记不仅是有史以来对好奇心难以超越的纪录,而且是激动人心的指南。本书以列奥纳多·达·芬奇令人震惊的7200页笔记,以及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的新发现为基础,用电影般的叙事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提醒我们:不应止于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要充满想象力,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时代的“异类”天才和创新者一样。  相似文献   

4.
胡剑 《四川档案》2005,(6):58-58
2003年,我的人生轨迹出现了一个使人颇感意外的“拐点”:在四川蓬溪县委办公室担任了7年副职之后,我于同年6月到蓬安县人大办公室任主任,在人大办仅仅工作了3个月,我就急流勇退,“归隐”兰台——在南充市档案局编研科开始了我新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这位伟大:科学家历经劫波回归祖国的人生传奇,以及他倾其所学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丰功伟绩,都成为人们缅怀和追忆的话题。除此之外,或许我们不应忘记,这位老人还是一位对国家爱之深、责之切的谏言者和批评者。  相似文献   

6.
全国卡拉OK唱“同一首歌”?这样的规划已经在两家政府部门的各自酝酿之中,官员们及其属下的公司,正试图把那些“合法”“健康”的歌曲纳入其定制的统一曲库中。但是,不应被忽略的是,歌友们在诘问:我们唱什么歌要别人决定吗?同样不应被忽略的是,“一统江湖”引发的纷争背后,是音乐版权市场的明争暗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隐为哪般     
仕与隐的抉择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士脚下的大路有两条:一条是仕,一条是隐。这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道路不同,一生的命运也完全不同。走仕的道路能享受荣华富贵,耀祖光宗,施展抱负,但辛苦劳禄,受人管束,充满风险。走隐的道路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平安吉祥,但无法发挥才智,清静寂寞,郁郁不得志。二者都有明显的好处,都有明显的缺陷。是选择仕,还是选择隐呢?这是很费思索的。士的心中都有一架天平,一头是仕,一头是隐,士反复称量着。要做出选择。关键是士看重仕的好处呢,还是看重隐的好处。看重仕的好处就选择仕,看重隐的好处就选择隐。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士的抉择,至于士能不能仕,决定权完全在官府和朝廷。然而,就士的选择来说,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而受着士  相似文献   

8.
涉及台、港、澳报道应注意的几个提法一、在宣传报道中不应使用“中台合资”、“中港合资”、“中澳合资”等提法,而应使用某地,某企业与台、港、澳合资的提法,如:“辽宁和香港合资”。二、在涉及港澳的宣传报道中,不应称香港、澳门为殖民地,可称港英当局、澳葡当局...  相似文献   

9.
王文杰 《军事记者》2005,(10):38-39
“学而优则仕”——大概稍有一点文化的人,对这句几乎家喻户晓的劝学名句皆了然于胸,耳熟能详。可《论语》中的另一句名言“仕而优则学”(《论语·子张第十九》),恐怕不光孤陋寡闻者觉得眼生,就连有几分学识的人也未必能像前一句名言那样烂熟于心,开口能吟。细读《论语》,就可以发现,“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这两句话,是《论语》——这棵根植于中国文化沃土的不朽巨树上两片常青的绿叶。树根睡了,可树叶醒着;历史睡了,可典籍醒着;孔子睡了,可《论语》醒着。所以,“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从阐述“学”与…  相似文献   

10.
刘墉  小琴 《出版参考》2005,(1):45-45
30年前,一个年轻人离开故乡,开始创造自己的前途。他动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本族的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他听说本族有位后辈开始踏上人生的路途,就写了3个字:不要怕。然后抬起头,望着年轻人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6个字,今天先告诉你3个,供你前半生享用。”  相似文献   

11.
棋语     
业余好下棋,多是网上对弈,证于这纷扰尘俗,聊学纸上谈兵。也就来乱弹一顿人生琵琶。以解枯坐之闷,以舒劳苦之心,印围棋又名“手谈”,“谈”得多了,也就来乱弹一顿人生琵琶。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新闻界宣扬客观原则,强调新闻报道是记者对事实的“客观”叙述.记者只是把已经发生的事实记录下来.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谁干的:记者不应在新闻中“掺进自己的意见”,不应作“个人评论”。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然而,随着新闻传播的“全球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西方主流媒体所高扬的所谓“客观公正”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3.
印刷业已经成为江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众多印刷企业形成“群星璀灿”的局面。江门印刷业的“龙头”是鹤山,鹤山印刷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印刷都是鹤山的品牌和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中期,在世界印刷中心之一的香港,鹤山人已在印刷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业内流传着“有印刷的地方就有鹤山人”的讲法。而鹤山印刷业的“龙头”是雅图仕。  相似文献   

14.
编辑职业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世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从宋朝三位大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阐发开去,道出了“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是说成事治学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目标专一,苦心孤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意谓确立目标后须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兀兀穷年,不辞艰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乃指不懈地付出终有所得,历经风雨而见彩虹。只是由于王老先生的“三境界”说把人生目标定位于“成大事业大学问”上,因而“第一境”就已“独上高楼”,于常人而言,起点和境界过高了,难免让人油然而生“高处不胜寒”的欷歔慨叹。  相似文献   

15.
反谈“文不厌改”阎玉才人们常说:文不厌改。意思是文章越改越精,越改越好。依我之见,对此也不应一概而论,也要作具体分析,太绝对化了,就有违于辩证法。我们知道,文章初稿写成后,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需要大改,往往牵扯到主题的变动,结构的调整或材料的改换...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他说:“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应该思想境界高一些,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柱,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对个人的名利待遇等等,就能够正确处理。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生活才充实。”这话,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党员和广大群众的期望。作为新闻媒体,宣传和落实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全社会形成“讲政治”的氛围,有着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17.
封面人物     
朱建纲出版营养催壮的人。22年前放弃不甚理想的大学,投进书店的怀抱,立志自学成材。孰料,转眼间以学取“仕”,无“凭”不行,这位也想“仕”一回的年轻人开始走上漫长的求学路,先大专,后本科,再考研,道路艰难,却每有收获。有趣的是,“仕”途亦如学途,从副股正股起,拾级而上,一路走来,倒也顺畅。而今稍有些“仕”样了,却终日诚惶诚恐,不敢稍有懈怠。“干好今天,把握明天,着眼后天”,人家说过的套话,他和同志们却做得很认真。  相似文献   

18.
也谈媒体的社会公益活动策划———兼议《华西都市报》的新闻策划□朱勇钢丁未先生在“新闻策划现象析”一文中,认为媒体不应就社会公益活动进行新闻策划,其理由有二:一、从新闻媒介的社会职责与功能这个角度来考虑,新闻媒体只应老老实实地扮演耳目喉舌的角色,否则一...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人生——在南京市民学堂的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今天的话题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城市的文化。无论哪一类人,都离不开“阅读”。为什么?因为“阅读”是使人生走向光明前途,使我们的人生插上理想翅膀的重要工具。如果离开了“阅读”,我就没有缘分与大家面对面;如果离开了“阅读”,我个人也不可能从江苏太仓的家乡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读书,又从北京大学到南京大学来教书,也不可能作为讲座“专家”来给大家讲“阅读”。接下来,我将与各位交流我多年来有关“阅读与人生”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20.
说起地市报记者应该“攻”大报(给大报写稿),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何必费那个事!”不少同行只写“本报汛”,而不问津上级报纸。我以为这种倾向不利于提高地市报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利于提高地市报纸的质量。我认为地市报记者经常“攻”大报,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地市报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层.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应圈于本报狭小的天地,有责任、有义务“攻’大报。其次,经常给上级报刊写稿,可以养成在写作上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的习惯。相比较而言,地市报稿件就好上一些,有的地市报采用率高达百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