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中的女神、女人、女妖构成了一组独特的女性形象系列。这一组女性形象系列。又恰好对应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中女性人格的超我、自我和本我。换言之,作者分别以女神、女人和女妖作为形式载体。立体化地营造了别具一格的女性世界。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明清小说中是罕见的。体现了作者一定的创作高度。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搜神记》,以其特殊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女性的多彩世界.本文就《搜神记》中的女神、女鬼和女妖三类女性形象加以探讨,不管是女神、女鬼还是女妖,她们本质上都是男性意识中各种思想认识和希望理想的载体,她们的存在为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留给人们无限思索和遐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封神演义》是一部以武王伐纣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她们属于不同的类型,有女神、女妖、女仙,也有宫妃、女将、慈母、臣妻等。作者在作品中赞扬了传统女性的美德,揭示出古代女性的附属地位。但总的来看,作者仍是站在男性的立场上看女性,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体现了明显的“女人祸水”思想。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神话孕育了了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与思维模式,留给世界文明丰厚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其起源时期的局限,古希腊神话是男性书写的产物,对于女性、女妖及女神的建构都充斥着男性思维。近现代很多作家哲学家试图通过神话重述来重构女性神话。本文从人神恋的角度,着重以主神宙斯和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忒为例,剖析神话中对男神与女神的不同建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经历了从先秦时期的“女神”到秦汉后“女妖”的整体变形,究其原因,首先当然是物质生产领域生产方式的变化一由采集到农耕和狩猎,男性取代女性成为重要劳动力;其次是意识形态的变化。儒家文化妇女观的确立和由男性性焦虑所导致的妖魔化女性的社会集体无意识的产生,以及中国特色的低层次、多神教的封建迷信观念的盛行。男性性焦虑是论文试图阐释此问题的崭新角度。  相似文献   

6.
干宝的小说《搜神记》,刻画了许多异类女子,其中女妖的形象一直被认为不够鲜明。其实,在这些女妖的身上,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男性视角之下对女性的复杂态度:女妖的美丽和主动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情感和欲望要求;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意识又使男性从理性角度否定和批判这些女妖,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搜神记》中的女妖大多结局尴尬而悲惨。  相似文献   

7.
女妖是希腊神话故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她们是一个介于"人"与"神"之间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群与"文明"相对立的边缘化的"他者"。试以社会学相关原理为依据,对希腊神话中的女妖进行解读,指出女妖的设置是古希腊时期女性的政治地位在文学上的反映,其目的正在于从文化方面教化女性对男性权威的绝对服从,并给当时社会里试图颠覆男性权威的强悍女性以警示。  相似文献   

8.
神话女性形象是李贺诗歌中的众多意象之一,按其所承载的诗歌主题可分为四种:一、以女娲、王母为代表,拥有无上法力、无限自由的女神形象,主要表现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的向往.二、以湘妃、织女为代表,承载着凄婉爱情的女神形象,用以表达作者对离别之情的黯然伤神.三、以素女为代表,拥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女神形象,用以表现作者对其高超琴艺的褒赞.四、以瑶姬、兰香神女代表,有相对固定的神话故事传世的女神形象,用来表现作者对其神话故事的感触.  相似文献   

9.
爱斯美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出的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多作为真善美的化身被视为欧洲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光彩夺目的美好女性形象之一。论文则试图阐述爱斯美拉达所具有的三重身份:美貌的女神,痴情的女人及充满诱惑的女妖。  相似文献   

10.
爱斯美拉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出的极为经典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多作为真善美的化身被视为欧洲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光彩夺目的美好女性形象之一。论文则试图阐述爱斯美拉达所具有的三重身份:美貌的女神,痴情的女人及充满诱惑的女妖。  相似文献   

11.
当社会发展到今天,女人似乎早已在精神层面中觉醒,期待找寻自己失去的地位;而男人,也早已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背负“英雄”的“美名”气喘吁吁走到了今天。缺少另外一片天空的繁衍发展观终于在现代被撼动了那似乎牢不可破的基石。女人,掘开历史的坟墓,撕裂宗教神权那块可怜兮兮的遮羞布,在文学艺术的层层历史尘埃中定义女性文化。1女性文化的演化过程1.1母系氏族女性文化。谈女性文化不得不谈到母系氏族这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那是一个以女性为主导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因性活动被与生殖割裂开来,而使男性人为地失去了“生育能力”,在强烈的生殖崇拜映射下,男性精神无法超越女性的神秘创造力,基本上未能形成独立的男性美观念,我们在旧石器时代艺术,远古神话中均未找到有关男性人体美与男性意志特殊的表现记录。然而,这种两性地位的大体平衡随着生殖女神偶像所坍塌而崩溃了。新石器时代是母系文化遭到历史性失败的时代,从此,男神取代了女神;男性生殖崇拜取代了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的人体美上升为超验的精神力量之美,女性人体美成为男性性审美视野中可以支配占有的“色情物”。1.2古代女性文化。可以说,女性文化与社会地位的丧失是在这一时期处于最低点的,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女色祸...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神话向我们描绘了广阔的古希腊社会生活画面,其中众多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如何从主宰创造的女神转换为男性的配角的。其轨迹大致是从至上女神——男神家属的女神(妻子、女儿)——男性英雄的财产,社会历史从女性拥有话语权的母系社会发展到了男性掌控话语权的父系时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就从操控一切变为一切都被操控了。  相似文献   

13.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于那个英雄时代的女神与妇女等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女神还是女人,她们女性意识都还没有萌发,处于屈从和附庸的地位,女性用男性的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被缚在男性的尺度之上,成为了男性的“他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经了以女性为核心和主导逐渐演变为以男性独尊。立足于女性学的理论基础,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分析的角度入手,对汉字展开文化考察,可以深入剖析出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自女神开始,经由女主与女人,进而沦为女奴的四个阶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性爱神与美神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感性存在可以证明,在民族深层心理结构体系中。对于女性是的审美价值的评判是:爱与美同在,女神的爱与美代表着一种超功利的美学观念的发生。这种美学观念于不自觉中突破了弥漫四周的以男性为中心的语言符号的压迫,树立着爱与美之女神的不朽形象,左右着华夏民族“集体的梦”。女神所生发出来的女性精神及相应的女性崇拜的集体无意识倾向,可谓是人类命运史或文化史上的潜宗教。它化作“社会性的共同情感”潜伏在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倾心撰写的女权主义代表力作,小说的女权主义思想源于作者浓厚的女性观念和当时男性文化至上的时代大背景。它的女权主义思想和意识,一方面表现在作品采用以女性为中心的话语叙事方式视角;另一方面表现在小说塑造的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一个本身强烈的男女平等思想、婚恋情感的独立自主、对世俗礼教父权的反叛与挑战、富有个性的新女性形象。该小说表现出的女权主义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和不足,但是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希腊女性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与希腊的男性公民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判定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实际上,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一个由"女神"到"女人",再到"女奴"的演变过程。关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在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中看到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狐意象作为动物意象中的一种代表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狐意象从最开始代表祥瑞的神到最后变为淫邪象征并定格为女性妖怪,中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个现象产生变化可以归结为两大原因,一是父系文明中有驱逐女神现象;二是男性对女性的畏惧和爱恋的心理。本文从叙述狐意象发展的流变、狐意象产生的社会原因和人的心理原因来分析狐意象,探究中国历史上这一别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以林白、陈染为代表的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曾产生重要影响。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作家的生活经历、性别意识有关,也与时代赋予文学的表现空间相契合。从创作主题来看,林白和陈染都有明显的“逃避现实”的倾向;二者解构以父权为代表的男性权利话语时源于不同的心理机制;陈染在其作品中对“姐妹情谊”表现出怀疑与不确定,而在林白的笔下对此则表现得更加彻底与复杂;两人通过创作各自表达了对“个人化写作”的独特感悟。从当代女作家的写作演进来看,林白、陈染的写作较为彻底地完成了女性作家的语言叙事“革命”,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她们将女性作家创作的先锋性、实验性、革新性演绎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