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感悟研究的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在情境中生成"圆"1.谈话。师:大家玩过套圈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师:淘气来公园玩耍,也被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0~51页。【教学重点】能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全面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规律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送给每位同学一个小礼物,你们想要吗?生:想!师:想要的同学赶紧上来领吧!(学生一拥而上)师:我这样发好吗?生:不好,太乱了。师:怎样发好呢?生:一组一组发或一排一排发。师:好主意!按顺序去发,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的4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这是老师周末的一次骑车出游记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家16千米动物园18千米中华梨村32千米松溉古镇)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教师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抽象概念1.激趣引入,揭示"体积"概念。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认识比》一课的知识点多而碎,教学起来容易给人散、繁的感觉。但"比"的知识的重要性又毋庸赘言。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以鲜活的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以知识架构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片断一】师:同学们,看过芭蕾舞吗?生:看过。师:芭蕾舞是一种高雅的舞台艺术,现在就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芭蕾舞。(课件出示芭蕾舞视频片断)师:感觉怎样?生:很好看……师:确实给人以美的享受,老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新思维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教学过程】一、观察天平,引发思考1.出示天平图。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两边之间的关系吗?生:×3+=×7。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天平左边放着三个小球和一个长方体,右边放着七个小球,现在天平两边是平衡的,所以用等号连起来。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93~95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大家见过大海吗?喜欢大海吗?下面我们一起去大海边感受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只船?生:游泳的有多少人?生:有多少个大人在游泳?生:沙滩上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1~32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案例(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带你们到儿童商店去逛一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3页及相应的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悟负数1.谈话揭题,激发兴趣。师:五年级一班上学期转出了2位同学、转入了2位同学,这里的"2位"表示的意义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如果都用"2位"来表示,你认为怎么样?生:不好,这样就不能表示两个2的区别了。师:那通过怎样的表示方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八册数学第3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数图形的个数,体会到按一定顺序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2.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一、创设车票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吗?其实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能用自己所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数学味导入师:(在黑板上板书"2")它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2个苹果,2本书。师:(接着板书"3")看到2、3这两个数除了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第2小组第3个人。师:对,还可以表示位置(板书"确定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确定位置"。二、引导式探究1.规范。师:我们班的第2小组第3个同学是谁?生1:李君生2:王铭。师:为什么是两个人?生:因为有的同学是从教室左边开始数的,而有些同学是从教室右边开始数的。师:那我们这样从左往右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师范大学涂荣豹教授在《数学教学认识论》中提出:"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其中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概念的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的最重要基本功之一."显然,在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问题串的设置环节又是最能体现一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重要环节.文【1】  相似文献   

13.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四基":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什么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怎样开展数学活动?学生要经历怎样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积累怎样的数学活动经验?最近,笔者上了一节公开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对上述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与反思,现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6~27页探索规律《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目标】1.经历从童话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2.借助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从简单情况出发,逐步探索出表面涂色正方体个数的规律,积累猜测、验证等不完全归纳的思维经验。【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师今天的这节课先从一个小童话开始。(出示图1)兔妈妈做了一块正方体形状的面包,把面包的表面涂满果酱,然后把这块面包像这样分成若干小块,每个兔子选一块。大兔子非常喜欢吃果酱,你认为它会选哪一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16~21页。【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出问题1.设置情境,出示概念。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一起到游乐园看一看,小朋友都在玩哪些游乐项目吧!师:看的过程中,你能用动作表示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吗?出示课件动画。(1)分类体验。师:看过之后,拥有数学眼光的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给他们分类吗?  相似文献   

16.
教学时间:2003年3月教学地点:海门市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对象:三年级【教学过程】一、观察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1.初步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师:同学们,生活中咱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视频播放陀螺、汽车、缆车、风车等物体的运动)师:这些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能帮它们分分类吗?师:大家把陀螺和风车分为一类,能用手势表示出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师:谁来用一个词概括这种运动方式?生:旋转。师:像陀螺、风车这样围绕一个点转动的现象,数学上称之为旋转。师:那缆车、笔直前行的小汽车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谁用手势表示一下?师:像缆车、笔直前行的汽车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做工""思考""创造"。3.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猜字谜,喜欢吗?一撇一捺,本领最大。(人,书空)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板书课题生读,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猜猜老师有多高?(学生作出不同的猜测。)师大家都没有猜对。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69~70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比总数。师:同学们,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你最喜欢玩什么有益的活动?生:跳绳,打篮球,踢毽子。师:真好!看,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学生投篮情境)生:打篮球。师:大课间活动中,为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