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田印 《中学文科》2007,(5):106-106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无论在过去和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仍有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甚至还酿成一些事故。笔者试就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与对策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2.
惩戒既是学校教育学生的手段,也是学校用于维持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管理措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曾说:"凡是必须使用惩罚能够有益处的地方,老师就应当使用惩罚。无论哪一个教师,都不应该矫揉造作地说:‘我是圣人,不使用惩罚’。"那么在我国学校是否依法享有惩戒权呢?如果是,又该如何区分合理的惩戒与违法侵权呢?【案例】马某系某小学六年级某班学生,温某系该班班主任、语文教师。某日上午,温某在给该班学生上语文课讲评试卷后让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桩桩教育极端事件的曝光,教育惩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使教育惩戒走上正当路径?这既需要明晰惩戒的本意,又需要讲究惩戒之道。鉴于此,本刊第9期刊发了一组文章:教育中的惩罚专题从理论上分析了教育惩戒的合理性与重要性,并结合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阐明了惩戒在教育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偏差;一家之言中《教师惩戒之恶源于何处?》一文则对教育惩戒规制进行了探讨。8月24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发布,批评权赫然列在第十六条。原以为,该说的都说了,这一话题可以告一段落了,可是在走访中,我越来越觉得,这一问题远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所以,这一期,接着上期的惩戒话题,就着第十六条,再说一说。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教育方法日前在西安电子一中诞生了,新在哪里?喏,就是学生犯了错误家长陪读。一位陪读家长闫女士称,一星期前因为儿子在学校打架,班主任老师为了防止孩子再惹出事端,要求家长到学校全程陪读。这样,闫女士放下工作。每天跟孩子7点以前到学校,晚上近7点回到家里,陪满了整整一个星期(2005年11月16日《钱江晚报》报道)。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13,(12):25-25
近期,老师体罚学生的恶性事件频发,恶劣的体罚手段令人震惊,为此不少教育同仁呼吁:要"赏识",不要"惩罚",要多鼓励,少批评。但也有不少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大吐苦水,表示现在很多孩子娇惯,难管理,连批评两句都不行,教师"动不动就丢饭碗",以至于老师不敢管。《珠海特区报》联合珠海新闻网调查发现,完全支持"教师不准体罚学生"的网友比例仅为18%,其余82%的网友认为是否该体罚,要"根据情况,视情况和处罚程度而定"。支持对学生体罚的网友们还给出理由:"适当的体罚是应该的,有的孩子太溺爱了!"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惩罚教育"呢?请关注本期微博看台。  相似文献   

6.
韦士政 《新疆教育》2013,(13):129-129
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对犯错的学生,“赏识”教育和“惩罚”应当并行,尤其要大胆、科学地使用“惩罚”的手段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惩罚教育,师生应明确其必要性,采用合理惩罚方式,把握尺度,按照一定的合理程序进行惩罚。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教育惩罚"或赞同或反对,存在着较大争议。我们基于分析教育哲学的视角,重点对相关概念进行解读,以期达到"清思"的目的,避免因对概念的理解混乱而产生无谓的争论,并希望能够对奋斗在教育线的教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朱永华 《教育》2011,(33):5
近20名十四五岁的男孩双膝跪在操场上,或低头沮丧,或四处张望。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大洋中学。学校要求学生遵章守纪无可非议,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和  相似文献   

9.
徐留军 《师道》2010,(3):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条高压线,教育业内人士都知道。  相似文献   

10.
别人哭,我信。但赵谦虚内心这么强大的人也会哭,我不信。"贼崽子"赵谦虚堆放笤帚、簸箕、垃圾桶的角落里还摆放着一张空课桌,我们叫它"思过桌"。谁若惹恼了罗班,肯定是会被"发配"到那里思过一周的。千万不要以为罗班是在变相体罚,其实,这个惩罚方法是班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的。罗班原则性很强,从不偏袒谁,所以男生基本上都在那儿呆过,但"光临"次数最多的人要数那个赵谦虚了。  相似文献   

11.
我是我们班的迟到大王,这个称号让我非常苦恼。我多少次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帽子摘了,可是坚持不了几天,我的老毛病就又犯了。上学期,老师就曾很严厉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北京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去清华、北大秋游,但只有高一、高二年级文科前20名、理科前60名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的今天,这种"唯分数论"、倡导"学霸特权"的做法,为何仍层出不穷?到底是谁在伤害普通学生的人格尊严?(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2014年11月4日)  相似文献   

13.
白红艳 《教师》2013,(32):11-11
本文从学生被罚跪说起,抓住目前中小学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目前屡禁不止的体罚性教育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和严肃的批评,说理透彻,一气呵成,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目前,立法上关于教育惩戒权的内容较为笼统,导致这一权力难以获得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内含鲜明的教育价值,对其进行详细的立法规定成为此次《教师法》修订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法》应在明确教育惩戒权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界定这一权力的概念及种类等规范意涵,确保立法的可操作性。《教师法》亦应构建教育惩戒权的监督机制,其具体含纳校内申诉机制与政府申诉机制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是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门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在生活中,各种媒体关于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各级教育部门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上不知如何入手。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给体罚套上了紧箍咒。然而,在不少学校,体罚依然时有发生,只不过手段方法更新,隐蔽性更强,对学生的伤害也更深。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第16条中的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力)一句曾一度引发热议。教育部的无奈不过是全国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无奈的反映。本来,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基本手段,但近些年来一股股奇怪的思潮却让很多人把最基本的东西忽略甚至忘掉了。教育不仅需要激励,同时还需要抑制。表扬和奖励是具有正面激励学生正确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批评和惩罚则是具有正面抑制学生问题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如果认为批评和惩罚运用不当可能带来副作用,那么表扬和奖励运用不当同样可能带来副作用。严格讲,批评和惩罚,谈不上是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教育惩罚的种种争论中,能不能、该不该和需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这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经常被混为一谈,这无疑影响了我们对教育惩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重“徵”求“验”是刘勰《心雕龙》的批评之一,刘勰重“徵”求“验”的做法有二:一是以具体验证,例证具体,在“之枢纽”诸篇中是这样做的,如以自然现象验证人现象,以经书验证其他作品等;二是以具体验证理论,在体论中,以圣人辞验证诸体源出五经,在创作论与批评论中,以作家、论家、圣人辞、前辈作家、自然现象、事物本身等验证他提出的理论,如此再方面的结合,完成了其重“徵”求“ 验”批评方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波 《考试周刊》2015,(33):175-176
随着教育部明文规定教师具有批评权,教育的批评惩罚已经成了社会争议的话题。本文从现实教育实际情况出发,阐释教育惩罚观念,提出应树立正确对待惩罚的态度,采取合适的方式惩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