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正是这四句著名的陕北民谣,勾得我打了张车票,离开沈阳,肩背相机,在6月的“黄土高坡”上打转转。可是,如今让我忘不了的却是陕北的娃。那是在清涧枣林则沟小学。下午两点半上课,可不到上午11点,到校的孩子就有二三十个。一问,孩子们说:“我们就是愿意上课呢!”我想给一个女孩拍照,她羞得  相似文献   

2.
我轻柔地打开这把47平方公里的“折扇”,扇面上显出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画中是风韵柔媚的小桥流水人家。我走进这画中,闲庭信步想要寻找那“侧帽斜阳外,诗情天际落”的景色。我仿佛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幽弄,泱泱碧水,条条古街,那浓浓的水乡气息把我紧紧包围。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静静感受着这七百年古镇所散发的香气。沿着泱泱碧水,我踏上了那古  相似文献   

3.
词语变换题是语言训练的一种常见题型。可同学们往往由于答不得法而言不达意,这里介绍一点方法,供同学们答题时参考。词语变换题有两种形式,一是换词,二是去词。先介绍换词题的解答。例:“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以我的老师》)句中“敲”能否换为“砸”?为什么?解答这类题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回答“能”或“不能”。第二步:区别两个词,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区别的标准。一般地是从词义的轻重、词语的范围和程度大小、词的感情(或语作)色彩、语气的强弱等方面考…  相似文献   

4.
从前,在一个地方,有个不讲道理的部落主。有一天,部落主把裁缝叫到跟前说“:各种各样的衣服我都穿过,就是没穿过石板衣服,你下去给我做一件石板衣服。”裁缝说了一声“:遵命!”他就拼凑石板准备做石板衣服。裁缝的儿子问父亲“:爸爸,你在忙什么?”父亲说“:部落主想穿石板做的衣服,做不成会杀我的头。”儿子说“:我去对付部落主。”部落主派人召父子俩问“:石板衣服做好没有?”儿子说:“做石板衣服,需要沙子捻成的线,没有这个做不成。”部落主说“:我没听说过有沙子捻成的线。”儿子回答道:“我也没听说过用石板可以做衣服。”部落主无法回…  相似文献   

5.
我的生活啊,丰富而又多彩。不说我爱在花园里漫步,观赏百花争艳的美景,也不说我爱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嬉戏,单就说家门那块青石板上,就有我无限的乐趣。家门的地坝中间,有一块三尺见方的青石板,光滑滑,亮闪闪,象一面明镜,可以清楚的映出我和小伙伴们的脸面。这块育石板是我童年的密友,少年的伙伴。牙牙学语时,大人上地干活,就把你往青石板上一放,说声“乖些”,就走了。你用小小的巴掌抚摸着石板玩耍,手掌拍在上面,发出“啪啪”的声响。在石板的陪同下,我没有哭过一声。到了五六岁,我又和伙伴们三五个围在一起,在石板上下和尚棋或猪屎棋。为了输赢,你争我吵,很有点不相让的劲儿。最有趣的是,每次都是我赢,因为我最强,伙伴们甘  相似文献   

6.
2008年大学毕业之际,为响应国家关于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的政策,我于4月上旬报名参加山西省组织的大学生"村官"考试,经过笔试和面试等程序而获录取。9月5日到河津市清涧街道办事处报到上班,并担任清涧街道办事处清涧一村村委主任助理。将近一年的"村官"生活,让我锻炼许多,也让我收获很多。结合自己当时的工作经历,这里谈几点体会和心得,希望对打算报考"村官"的同学有所借鉴和帮助。确定切实可行的考试复习思路们方法是顺利考取"村官"的基础。选择报考某地区的  相似文献   

7.
小妙招     
晚上,我做完功课,妈妈又让我拿毛巾,我撅(juē)着嘴摆弄玩具,假装没听见。过了一会儿,妈妈清了清嗓子说:“我数一、二、三啦!”我连忙问:“数一、二、三干吗?”妈妈说:“第一步,拎(līn)起来;第二步,扒(bā)裤子;第三步,胖胖也有许多“小妙招”,想学的小朋友赶快举手!打屁股。”我眼珠一转,问:“我能选(xuǎn)择(zé)吗?”妈妈以为我投(tóu)降(xián)了,就点点头。我说:“那我就选第一步和第二步,第三步就不要了。”妈妈被逗得哈哈大笑,结果居(jū)然忘了罚(fá)我。怎么样,我的小招(zhāo)数称(chēn)得上是“妙招”吧?胖胖插话小妙招!(31…  相似文献   

8.
查济行     
陈频 《老年教育》2008,(8):44-44
孤陋寡闻的我,到了安徽泾县,才知道离县城不远处,有一个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人称“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的查济。沿着紧傍小溪的石板小路,我们拜谒了这沉睡一个多世纪的古老村落。  相似文献   

9.
我是江苏南通师范学校一位从事口语课教学的教师。我在对我校学生进行发音技巧的训练中,编排了一套配合说话训练的“口腔操”。 第一节 唇舌练习 操练步骤: 第一步 分读“劈——里——拍啦”、“密——密——麻——麻”(一遍) 第二步 连读“劈里拍啦”、“密密麻麻”(两遍) 第三步 快读数遍  相似文献   

10.
在抓纲治国初见成效的头一个年头里,我们几个学员怀着深揭狠批“四人帮”的深仇大恨,怀着学习华主席在湖南的光辉革命实践,从湘阴县城出发,沿着宛延伸展的湘汨公路,北行十五华里,向左拐进一个小山村,便来到了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湘阴县石塘公社突丰大队,这是华主席当年曾经视察过的地方。放眼望去,在进大队的林荫道口,一座高耸的新牌楼上,书写着“华主席和我们心连心”的九个情意深厚的大字,感人心肺。走进牌楼,一条长达二华里的如带的林荫道上,成  相似文献   

11.
1986年,陈军24岁的时候,他像一颗小草从石板缝中探出绿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语文教学通讯》让他作“封面人物”,嘱我写了一篇评价文章;我当时用“第一次……”、“第一段……”等作小标题,意思是希望他再作努力,继续前进。我期待的,他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一棵小草露头,不多久就铺成一小块绿地了。同年,北京《中学语文教学》选他作“教改新秀”,发专文介绍;之后上海《语文学习》让他上“点将台”(后改为“名录”),至于省一级报刊介绍他,就更多……当此之时,我为他捏一把汗。小草难露头,终于露头了,可喜;露头之后,沛然添绿,尤可喜。但如果疯长起来,不加修剪,能成一块富有情韵、晶莹碧亮的草坪吗?我开始叮嘱他:不妨长慢些,但要实在些,更要美一些。陈军理解我的心情。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家的阳台上,种了一盆牵(qian)牛花。我经常给它浇(jiao)水,到了春天,它就沿着栏杆使劲地向上爬(pa),身后留下一片片绿叶,像一只只小手掌(zhang)。妈妈说那是它一步步向上攀登(pan deng)的阶梯(jie ti),爸爸说那是它攀登时留下的一串一串脚印,我说那是它留下的标记,它怕找不着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13.
曹津源 《学语文》2004,(6):13-13
一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一篇融情境、意趣和哲理于一体的优美散文。阅读时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三个问题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一、文章两次写到“啜泣”(“我听见有人啜泣……”和“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 ,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产生了一种  相似文献   

14.
王红梅 《今日教育》2007,(1S):37-38
“1节手指是1厘米”.“1根手指头是1厘米”.“老师.尺子歪了”.“铅笔的长在2厘米和3厘米之间,是多少呢?”“怎么画?”……这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节随堂课上.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它是学生个体真实体验的表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活的课程资源。遗憾的是我们这位年轻教师没有利用这些资源.继续沿着原来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这一情境不时在我脑海中闪现.引发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教师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春游槐花谷     
蒙山是山东省境内第二大高山,这里不仅有奇特秀美的山峰,自然天成的绮丽景色,还有香气四溢的槐花谷。“五一”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到蒙山游玩,观赏了槐花谷,果然是名不虚传。我们从蒙山南门进入,沿着石板砌成的小路慢慢攀登。路渐渐陡起来,才走了十几分钟我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满以为快到目的地了,可一问路人,才知道我们只不过走了七分之一的路程。我泄气了,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就不想爬了。忽然,阵阵花香向我袭来。我拨开草丛极目四望,“哇!好大的一片槐花林呀!”我不禁惊叫起来。难道这就是有名的槐花谷?只见漫山遍野挤挤挨挨全…  相似文献   

16.
圣旨牌楼     
<正>“小桥流水”是江南水乡的特色,我的家乡千金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它历史悠久,民风纯朴,那儿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据老一辈的人讲,我家西面曾经有一座“圣旨牌楼”,关于它的故事,虽是我小时候听来  相似文献   

17.
午休无休     
一午休刚开始不到5分钟,教室里便已鸦雀无声,究其原因——据说“老板(班)”要来查堂。可能是习惯了在闹哄哄的课堂上“做梦”的缘故吧,现在突地安静下来,我反倒睡不着了,于是在草稿纸上写下了这些无聊文字……我旁边的“梦人(”追梦人,又名睡侠、瞌睡虫)此时正趴在桌上,双手托着他那颗据说有7斤半重的脑袋(引用老板名言)已进入“虚幻空间”。那溢出嘴角的透明液体,正沿着手臂缓缓流到桌面汇成一摊,如同溶化的“阿尔卑斯”奶糖一般——粘乎乎的。但桌子似乎对这东西早没了感情,毫不吝惜地任它沿着桌沿“飞流直下”。可惜的是,这本来属于大地…  相似文献   

18.
新编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面授辅导课中,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口笔头练习,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直接接触并实际运用英语。”要使学生开口讲,关键在于引导。下面我谈谈这方面的一些尝试。一、扫清障碍,传授方法我们爬山,都是沿着山坡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历尽艰辛才爬上山顶的。要想不经过山坡而一下子到达顶峰,只是痴心妄想。我  相似文献   

19.
语言有感情色彩,词语有褒贬之分。“褒义词”用来表达“褒扬”之意,“贬义词”则用以表达“贬斥”之意。然而,语言是鲜活的,是千变万化,是在人们不断运用与创造中发展的。你看,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意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使语言幽默含蓄,生动有趣,令人耳目一新,产生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效果! 魏巍《我的老师》情文并茂,韵味隽永,师生百读不厌。文中写道:“……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  相似文献   

20.
“1节手指是1厘米”,“1根手指头是1厘米”,“老师,尺子歪了”,“铅笔的长在2厘米和3厘米之间,是多少呢?”“怎么画?”……这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节随堂课上,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它是学生个体真实体验的表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活的课程资源。遗憾的是我们这位年轻教师没有利用这些资源,继续沿着原来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这一情境不时在我脑海中闪现,引发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教师应该怎么办?一、倾听为什么要倾听?主动倾听的价值何在?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