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王元化先生遽归道山,忽忽已近两年.我结识王元化先生很迟,但也有好多年了.每每想起元化先生生前的音容笑貌,总不能自已.  相似文献   

2.
王元化先生驾鹤西归,离我们远去了.在怀念先生的日子里,以往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也从记忆深处渐渐浮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面孔     
王元化: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据《南方人物周刊》,5月9日,88岁的王元化先生走了。王元化生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终其一生,他的角色都是知识人,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线是自由,最  相似文献   

4.
王元化先生的《文心雕龙讲疏》是在其《文心雕龙创作论》基础上形成的修订本。《文心雕龙讲疏》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中西文论附录的方法。其实,附录法并非新鲜事物,中国古人早已熟练操用此法,如阎若璩撰《古文尚书疏证》时就以附录法阐明观点。然而,王元化将此法做了新的开拓。在《文心雕龙讲疏》一书中,附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8,(11):5
据《南方人物周刊》,5月9日,88岁的王元化先生走了。王元化生前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等职。终其一生.他的角色都是知识人.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线是“自由”,最看重的学术品质是“思辨”。临终前,他嘱托弟子对下面这段话做点删节,写在华东师范大学王元化学馆门口的石头上。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李泽厚先生在接受《东方早报·书评周刊》采访时,对当年王元化先生提出的"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作了批评,认为这样两边都涉及,看起来正确,其实已无异于"正确的废话"。这引起了我的一点回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元化先生是笔者素来尊敬的前辈学者之一。元化先生的书,笔者也多有拜读。近来于书肆中购得王先生的《思辨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一书。其中的“乙辑·第三七——读书抄”摘引了顾准先生1956年6月14日《日记》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启蒙老师张可王元化先生一生坎坷,做他的夫人可不容易。而我一生最敬重的张可老师,以自己的良好教养和高贵品性,成功地成为王元化先生一生至爱不渝的忠实伴侣。张可是我1951年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初级班A组时的表演课启蒙老师。她毕业于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专攻英国文学。18岁就翻译了奥尼尔的作品《早点前》,还亲自扮演该剧中的女主角,在上海法国夜总会演出时好评如潮。她还在《家》和《风雪夜归人》等剧里饰演过主角,很早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A组同学都以拥有张可老师而庆幸。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文化热以及人文精神的讨论,随着传统文化和国学热的升温,关于学术研究以及学术研究的意义,重新成为大陆学术界研究的中心。在这样的气氛之下,年过70的王元化先生接连推出了《清园夜读》(海  相似文献   

10.
小引2008年5月7日上午去瑞金医院看了王元化先生,遇到钱文忠、翁思再、蓝云、吴曼青等人。当时元化先生已是头大如斗、腿瘦如柴,说两句话就昏迷一会儿,也仿佛是在不断地积攒气力说出他想要说出来的话。但他依旧思路清晰,思考不停,只是记忆和说话的力气跟不上他运转的大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