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人民文学》、《钟山》、《十月》、《中国作家》、《厦门文学》、《长城》等期刊纷纷亮出“非虚构”或“纪实”旗号加以倡导。这些文学期刊希望借助于“非虚构”写作,弥补当前文学与现实疏离的状态,探讨一种“新的文学可能性”。非虚构写作强调在场性与审美性,但理论与实践往往是背离的。综观所发表的“非虚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对非虚构存在着某种误读,就像有论者指出的,“非虚构”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非虚构”又是一个“框”。束缚着作者的文体创造性。现结合具体作品。就非虚构作品内容的真实性与非虚构文体建构的缺失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的情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料,读了《想起了“茴香豆”》一文(见《经济日报》1995年2月23日二版),竟发现《孔乙己》中的茴香豆却被人搬迁了。请看该文第一段:“鲁迅在《社戏》中写他少年时和小伙伴看社戏的情景,回来时经过种有茴香豆的田地,  相似文献   

3.
《北史·突厥传》:“宜传播天下,咸使知闻.”在我看来,从字面理解,“传播”是一个联合结构的动词,由传递到广播.其中“传”具有“递、送、交、给、运”等多种动态的含义;而“播”更多的包含着“广泛、深远”的意思.在报社工作了十多年,逐渐明白了再浅显不过的道理,那就是用最直接、最有力的形式表达出经过缜密思考、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观点,并且运用多元化的形式,让更多的受众知道,和大家建立共同的意识,与他人分享,进而产生所谓的共鸣效应.  相似文献   

4.
绍兴老照片     
汤涌 《浙江档案》2006,(10):32-33
作为酒乡的绍兴,素有“无处不酒家”之说。南宋大诗人陆游有“酒垆千百所”诗句,便是很好的说明。绍兴酒店有雅俗之分,“杏花村”、“沈永和”之类高雅酒店多设在闹市,像“咸亨酒店”、“一石居酒楼”、“茂源酒店”和一些小酒店大多设在冷僻的街头巷尾或桥堍埠头,并多为夫妻、兄弟经营。顾客除了极个别像孔乙己那样的长衫帮,绝大部分是干苦力的体力劳动者等短衫帮,买点茴香豆、盐煮花生之类的“下酒坯”喝酒、聊天、灵灵市面,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5.
《历史档案》1989年第2期刊出的邓铭培、张杰的《孙中山东莞说质疑》对我参与撰写的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些疑问。在此,主要就有关文物、档案的问题作些说明。翠亨《孙氏家谱》翠亨《孙氏家谱》记:“始祖、二世、三世、四世祖俱在东莞县长沙乡居住,五世祖礼赞公在东莞县迁来涌口(按,在香山县)居住。”《质疑》因该家谱所记各代有不少人传代关系不明,对其是否“真品”表示怀疑。翠亨《孙氏家谱》是孙中山的家谱,是可以肯定的。1.它并非近日在其他地方新发现的文物,以前一直由孙中山胞姐孙妙茜保存,她的后人和解放后历届故居的管理人员都可证实。2.国民党党史会工作人员钟公任在《总理幼年事迹报告书》上记录了孙妙茜在1931年4月26日的一段答问:“孙氏始祖在东莞县,至五世始迁中山县。”这与《孙氏家谱》的记载一致。3.翠亨重修、  相似文献   

6.
一碟茴香豆、一碟炸豆干、一瓶黄酒,8元钱。“同样的味道,咸亨酒店贵得很夸张。”38岁的陈小良个子不高,精瘦的脸看上去有些鲁迅的“遗迹”。  相似文献   

7.
1999年12月26日的《工人日报》三版《在动物园看人》一稿中:“被关押或被圈定的那些无精打彩的动物”中“彩”应为“采”字。“彩”主要是指颜色、花样;“采”则是精神、神色的意思,“无精打采”是句成语,形容不高兴、不振作。同期报纸《自己的音乐》一稿中:“一种发自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渲泄……”中“渲”应为“宣”字。“渲”就是渲染,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也用来比喻夸大的形容,“渲”字与句中的意思不吻合。“宣”则是传播、散布、疏导的意思。“宣泄”就是排除积水、舒散和吐露心中  相似文献   

8.
《宋书》 1、卷二十《乐志》:“宾出入奏《肃成乐》歌词二章。”按:“成”字,《南齐书·乐志》、《乐府诗集》并作“咸”。《隋书·音乐志》:“从官出入,宋元徽三年仪注,奏《肃咸乐》”。由此知“成”字误,当作“咸”。 2、卷二十《乐志》:“皇帝还东壁受福酒奏《嘉时》之乐舞词。”按:“时”字,《乐府诗集》作“胙”。《隋书·音乐志》:“皇帝钦福酒,宋  相似文献   

9.
“行走”,是非虚构创作的坚实基础,也是作者应当坚守的精神信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所有优秀的非虚构作品,都是作者坚韧不拔地“走”出来的。非虚构开山之作《冷血》是这样,梅勒的《夜幕下的大军》是这样。中国作家张正隆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100万字的《雪冷血热》之后,其最大的感叹也正是:“《雪冷血热》是用脚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西安出版社的《今传媒》杂志,2006年1月号(下半月刊),第一页以“本刊评论员”名义发表的评论《共铸民族创新之魂》,主题选得好,所论也不错。但是,遗憾的是结尾3个排比句出了差错:“妆点2006(此处的“年”字不宜省略),妆点21世纪,妆点祖国世世代代的春天!”这里的3个“妆点”全都错了。查《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妆点”一词,只有“装点”,意思是“装扮、点缀”。毛主席诗词《菩萨蛮.大柏地》有“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句,用的就是这个“装点”。□不是“妆点”,是“装点”@秦殿杰  相似文献   

11.
突然感觉,周围的“太监”一抓一大把。别误会,偶说的与不男不女什么的不是一个意思。偶的意思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喜欢咸吃萝卜淡操心的那种人。  相似文献   

12.
一“散文”一词有广狭两义。就广义说,凡是无韵的,都可以叫做散文。这就是六朝人之所谓“笔”。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当时的人把有韵的文章叫做“文”;无韵的叫做“笔”。根据这个标准,诗词歌赋之类,是文:其他一切文章,都是笔。如果散文指的是这样的东西,那就太泛,讲起来很麻烦。我今天来讲一种狭义的散文,就是同诗歌、小说、剧本并称的散文,是文艺作品的一种。这种散文有两个条件:第一,讲真人真事;第二,有文艺性。讲真人真事,这意思很明白,就是文章里所说的人和事,是社会生活里的真人真事。文章里的“我”,就是文章的作者本人。总之,不容虚构。在这一点上,这种散文不同于小说。所谓有文艺性,不一定要求有人物形象,尤其是完整的人物形象。散文当然也可以  相似文献   

13.
纠错二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5,(10):39-39
应是“迭爆”8月22日上海《新民晚报》26版《丢了一块金牌冒出一双新人》一文中说本届羽毛球世锦赛的混双项目“冷门叠爆”。笔者以为“叠爆”错了,应是“迭爆”才对。“叠”有一层层往上加,重叠、折叠的意思;“迭”有屡次的意思。所谓“冷门迭爆”,就是多次出现冷门,当然应该是“迭爆”而不是“叠爆”。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杨正业先生“《类篇》有古本和今本之别”的观点,本文从同名异书、字数统计、《类篇》编修原因、收字情况以及著录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辨正.最终认为,《类篇》并无古本和今本之分, “音义未详字被删去”是不符合事实的虚构,《类篇》原计字数比今计字数多,主要是由于编者字数刊刻失误以及统计错误所致.  相似文献   

15.
“出镜记者”一词是个舶来品,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在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原文为:“Onl-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er”,直译过来就是:上镜的通讯员和现场记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要出镜头,二是要准确报道新司事实,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闻记者首先直接通过荧屏向观众报告新闻。  相似文献   

16.
巨片《红樱桃》上映了,遗憾的是,字幕上爆出了两个错别字。一个是“乘(盛)饭”的“乘”,一个是“挺(铤)而走险”的“挺”。这两个都是别字,而且“别”得令人喷饭。“乘”有好几个义项,如坐、驾、升、登、趁、计算……等等,就是生发不出“盛饭”的意思来。而“盛”在“chéng”的读音下有两个义项,第一个就是以器受物。“辞海”的举例就是“盛饭”。“挺”也有好几个义项,如拔、举起、挺直、凸出。但  相似文献   

17.
题解:“传通”,是人类最普遍的交往方式,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相对应的英文词是“COMMUNICATION”。《牛津英汉词典》对“COMMUNICATION”的解释是:“观念、知识的分享、传送和交换。”因此,在汉语中的对应词应该是“传通”而不是“传播”。因为汉语中的“传播”一词仅指单向的“传送”,不包含“交换”(即双向或多向沟通)的含义。将“COMMUNICATION”译成“传播”,实为误译。“权”字在《辞海》中的解释,第一条就是“秤锤”的意思。秤锤的功能是起平衡作用,因此,“权’守本身就是平衡、平等、公平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罗岗 《新闻记者》2005,(10):44-44
现在新闻调查类节目已经变得非常有“权力”,我说的“权力”意思是,当我们作为知识分子来谈论中国社会的变化时,许多依据都是从新闻调查类节目中获得的。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有人甚至批评说知识分子了解中国社会.主要依靠的是两个媒介,一个是以前的《南方周末》,还有一个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19.
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是指新闻工作者运用非虚构写作方法基于新闻事实而开展的写作报道活动.①2003年,以《南方周末》记者李海鹏采写的《举重冠军之死》为代表,非虚构写作以“新闻特稿”的名义正式进入新闻实践场域.②在随后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非虚构写作新闻实践虽不断遭受质疑,但借助新媒体发展的浪潮,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不仅丰富和繁荣了我国的新闻生产实践,也为我国新闻文体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作为我国四级广电媒体网络最底层的县级广电媒体,在发展中面临多重压力.民生新闻历来是县级媒体的“重头戏”,努力做好民生新闻报道方可能在被挤压的生存空间中求得一线生机. 栏目定位精确突出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