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一 儿童隐私意识的发展阶段 儿童的隐私,反映了儿童与其交往对象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稍大一些,如六七岁左右,就开始在人际交往中建构起自己的隐私,体验到秘密所带来的神奇的分隔力。他们开始知道什么是隐私,有了一些关于隐私的神秘体验,但是不能真正地理解隐私。如他们会说:“不告诉你我昨天晚上尿床了,因为这是我的秘密。”儿童的隐私意识主要来自于儿童和世界的互动,不仅包括和人的互动,也包括与物的互动。孩子的隐私意识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8岁的女儿看到电视里谈关于隐私的话题,就问我什么叫"隐私".我说:"就是不能对别人讲的个人秘密."她问我:"你有没有隐私?"我说应该有吧.她又问:"我爸爸有没有?"我说也应该有吧.女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家长眼中,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受到各种家规的制约,不能有隐私(秘密)、自由……然而我们最希望、最需要的就是父母能尊重我们的隐私。可惜,中国的传统就是这样:孩子,你是我的,你别和我谈隐私、自由。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难道你肚子里有几条虫不应该让我们知道吗?可是这对孩子的内心、自尊的打击不知有多大。《未成年人保护法》早就颁布实施了,其中也有保护孩子隐私权的规定。可这些法律形同虚设,家长还是明目张胆地查看孩子的日记、信件……谈道理,我想家长都懂,可为什么仍不尊重我们的隐私呢?因为他们“关心”孩…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隐私。因此,人活在这个世上总也离不开秘密。只是秘密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秘密会因为人的经历不同而各不相同,但无论怎样都是秘密。  相似文献   

5.
佚名 《小学生》2013,(Z1):47
每个人都想得到知心朋友,这样才会在成长的路上不孤单。测测你是否有知心的朋友,下面的题目会帮到你!下面有10种处境,选择最能反映你在该处境中的感受或反应,最后将总分与结果对照。1、当你得到一个关于你朋友的既是隐私,又是极富娱乐性的秘密时,你将会:  相似文献   

6.
我有许多的秘密,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可是不经意间我们的秘密就会暴露。例如我们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时,最近打开的文件都会被记录在开始菜单的文档中(如图1),这个功能确实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是也暴露了我们的隐私,如果让别人看到可就……如何才能毁灭这些证据呢?  相似文献   

7.
父母(尤其是妈妈)总想偷看我的日记,监听我和同学特别是异性同学的电话,还美其名曰“在行使监护权”。我已经是中学生了,应该有自己的隐私权了,难道隐私也要“监护”吗?———艾玲艾玲同学,你渴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独享一份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正常的、合理的要求。有人说,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独立意识的孩子是缺乏主见的孩子。看到你逐渐长大成熟,有了较强的自主意识,我为你感到高兴。艾玲同学,隐私是与生命有关的个人私事,保护隐私就是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这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相似文献   

8.
回回鱼 《成长》2006,(11):62-64
青少年的个人世界里,大多都会有不愿意告诉旁人的困惑和难以启齿的秘密。可正是这些长期压抑在心灵深处的隐私,很可能致使你患上一种神经官能症——性焦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毛道生 《四川教育》2020,(13):47-47
如果有一本教育著作,让你抽丝剥茧,直抵教育现象的本质,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你会有何感想?这样的书不多,《教育的情调》就是其中一本。作者马克斯·范梅南系当代教育现象学的开创者之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著有《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等著作,被誉为世界著名教育哲学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专家。  相似文献   

10.
<正>电影《2046》里有一个经典镜头,梁朝伟对着一个树洞诉说自己的秘密。现代人似乎有更多心里话无处倾吐,于是一款名叫"秘密"的软件悄然走红,因为是匿名,人们乐此不疲,在秘密圈晒隐私吐辛酸。奇葩篇微信朋友圈你屏蔽了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朋友圈就渐渐沦陷了。有孩子的晒孩子,没孩子的晒宠物,没宠物的干脆晒自己。装高端的奇葩朋友很讨厌是不是?很想"取消关注"是不是?微信朋  相似文献   

11.
隐私,是每个人心中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应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在自己的抽屉上锁上把锁,似乎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锁”,宣告了他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2.
秘密是人们对内心的意识和体验.在拉丁文里,秘密一词有"分离、拆散"之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因为每个人活在世界上会有隐私.因此,人活在世界上总是离不开秘密,只是秘密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复杂有简单,有甜蜜有痛苦,而且也因人经历不同而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张昊 《家教指南》2009,(9):13-14
小孩子有什么秘密可言?他们身上的每一个特征、他们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眼中,难道还有“隐私”吗?是的,孩子虽小,却也有不少不能说的“秘密”。家长不但不能随意揭穿孩子的“隐私”,而且应当保护好孩子的小秘密。  相似文献   

14.
做父母的常想:连你都是我生的,你还对我有什么秘密。自然,我们借空就翻翻孩子的床头、抽屉、书包,了解一下学习;查查日记、信件,聆听电话,掌握一下最近的心里动态及其交往。岂不料,我们的“直白”令他们窒息、厌烦、紧张、对抗,他们更加藏着掖着:他们写两本日记,给抽屉加把锁,变个法与同学来往,依然坚守自己的秘密阵地。难道这些所谓的“隐私”真的是不可动的“奶酪”吗?  相似文献   

15.
你在交友方面的能力到底如何?有没有真正的好朋友呢?做做下面的题目,测测你的友情指数吧! 1.当一位经常向别人借东西不还的朋友,提出向你借摄影器材的时候,你会: A.告诉对方你的摄影器材坏了。B.很痛快地借给他(她)。C.在讲清原因以后,拒绝借给他(她)。2.你认为一个真正的朋友应该是: A.将一切事情告诉你,不应对你有所隐瞒。B.常会保留他(她)自己的秘密。C.只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事情。3.你得知了你朋友的一个隐私,这个隐私会使你的删友很尴尬,但它确实很有趣,你会: A.凡是你认识的人,你都会原原本本地讲给他们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示人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秘密”和“纯个人私事”在法律上被称为“隐私”。隐私作为人类心灵的“后花园”,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因为它是每一个人类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隐私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注意,隐私范围不断扩大,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民事基本法对个人隐私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范围并没有作出十分明确的规定。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对隐私和隐私权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尽管存在着一些立法上的欠缺和空白,但在这里,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独生子女的父亲,当我写下这个标题,心中不由得一阵惶恐。试想,哪个独生子女的父母不担心孩子出事?而且凡是出事往往与某个秘密有关。所以,绝大多数父母和教师都不希望孩子有秘密。据我们在全国城市做的调查发现,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父母偷看过。有些父母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还是监护人,看看你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可以说,父母们包括教师们大都希望孩子是“水晶人”,能让人看得明明白白,不存在丝毫秘密。早已具有权利意识的当代青少年,自然无法容忍父母对自己隐私的侵犯。他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强烈的抗议。…  相似文献   

18.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迅速成熟,他们在不断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有的时候,学生是愿意把心底的隐私向信任的老师倾诉的。作为师长,我们除了正确引导学生外,还要做好学生秘密的  相似文献   

19.
女儿的秘密     
女儿的秘密是一个隐私的问题。女儿现在已经上初中了,接电话,常常是找她的。总记得她小时候的情景,老气横秋地拿起电话,稚声地问对方是准。有一次她的情绪不太好,台湾有长途过来,问你爸爸在不在,她说不在,对方又问,什么时候回来,她气鼓鼓地说,不知道,你过一会再打。过了一会,人家电话又来了,她还是老一套应付。那时候,台  相似文献   

20.
《好同学》2004,(3)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小秘密,所以校园里到处都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而秘密在某些时刻其实就是隐私的同义语。大家肯定都不喜欢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