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宪平 《课外阅读》2010,(12):231-232
进入了初中,日记将成为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好伙伴,她将伴随大家走过美丽的中学生活。日记,《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可见,日记本身就是一种写作。  相似文献   

2.
那天下午,我在批阅学生的日记时,忽然发现班长刘锐的日记后面附有一个问题:徐老师,你说日记是什么?请您告诉我。“日记”是什么?这个小滑头,想考考老师呢,我心里笑了。为了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查出了“日记”的答案: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我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了刘锐的日记本上。第二天,我首先打开刘锐的日记本,想看一下他的反应,谁料打开一看,却令我大吃一惊:“徐老师,每天您都让我们写日记,我知道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实际上,我们的写作水平比…  相似文献   

3.
何谓“品质生活”呢?《汉语词典》里对“品质”一词解释是“人的行为、作风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简单些说,品质生活就是道德与修养的集中体现,志存高远,立意领先,  相似文献   

4.
高中第二册课文《兰亭集序》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个句子中的“一”字如何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是名词“一点儿”的意思,因为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将“一觞一咏”翻译成“喝点酒,作点诗”;有人认为它是分指代词“有的人”,“一觞一咏”即“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还有的人依据教师用书中“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的翻译将“一……一……”理解为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边……一边……”。笔者认为以上几种解释都不够准确。“一觞一咏”虽然可以意译为“喝点酒,作点诗”“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但并不能据此将“一”解释成“一点儿”、“一边”,不论是古代汉语词典还是现代汉语词典,“一”都没有作名词或连词的解释;至于将“一”理解成“有的人”,将“一觞一咏”理解成“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则既找不到佐证,又不符合文中所反映的实情。在聚会中,明明是大家都喝酒都作诗,怎能说成是“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呢?《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认为“一”可以作副词,解释成“有时,或者”,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现代汉语中,它也有这种用法:用在相对的动词前面,表示两个方面的行动协调配合或两种动作交替进行,如“一唱一和“”一张一弛”。...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第一回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什么叫“荒唐”?词典上解释就是思想、言行不符合常理人隋,使人感到离奇。显然,用这样的意思解读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6.
微格情境《学会查“无字词典”》是江苏版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即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教师教学本课时有如下情境:师:课文中对“骄阳似火”这个词,聪聪是怎样解释的,爸爸又是怎样解释的?生:聪聪像背书似地说:“强烈的阳光像火那样热。”生:爸爸说,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骄阳似火”的意思。师:聪聪和爸爸的解释是从哪儿得来的?生:聪聪是背词典上的解释,爸爸是自己观察得来的。生:聪聪是从字典知道的,爸爸是从生活得来的。师:你们更喜欢哪一种解释,为什么?生:…  相似文献   

7.
<正>"人格"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人的道德品质;三是人能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格就是由诸多活跃的心理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体现个人品格的独特的反应系统。我们通常说的人格主要是指人的  相似文献   

8.
谈“释义”     
词典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解释词的意义。任何一本词典,不管其性质、对象和任务有怎样的不同,编写词典的人都要把主要精力化在词义的解释上。词义的解释在词典编纂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能否科学地揭示词的意义,准确地解释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词典的质量。因此,如何解释词的意义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翻阅词典往往会发现,有些词的释义不正确,欠妥当。原因在哪里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不少是  相似文献   

9.
周范恒 《教师》2008,(19):15-17
看到一朵花一片绿叶,有的人会被它的形状、颜色、气味所吸引,有的人会把自己想象成为一朵花一片绿叶;有的人会由此认识环境的重要;有的人还会联想到生命的短暂,或生命的灿烂;也有人会熟视无睹,毫无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感受力不同。有人说感受是生活的信号敲打在人们心灵上引起的颤动,即心灵的颤动,其核心是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10.
嘿!游戏开始     
什么样酌朋友才算得上真正的朋友呢?这是每个孩子在跟朋友闹别扭的时候,都会提出的问题。有的人说,当你遇到固难的时候能及时帮助你的人是好朋友;有的人说,了解你的喜好的人是好朋友;有的人说,能时刻想着你的人是好朋友。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本写名士的书。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名士呢?《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此的解释,一是旧时指以诗文等著称的人,二是旧时指名望很高而不做官的人。可见,名士并非惯常所理解的王侯将相,也非简单的功成名就之人。而我纳闷儿的是,如果仅此而已,那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中这样的人物又何止数万?为何作者只选取了这区区的24位?难道只有他们算得上名士吗?显然,作者选取名士的标准要严苛许多。  相似文献   

12.
原想不必把词典上关于“笨”的含义搬到这儿来。但是我还是费些笔墨把它摘抄下来,我发现词典的解释缺少广度深度和实践意义。词典上写着:笨,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差,不聪明。首先,我要质疑的是人的理解能力是有偏向的,有的对音乐的领悟强而对数学就差,有的对文字感悟能力强而对体育技术理解掌握差,假使——事实上也经  相似文献   

13.
李波 《山东教育》2013,(27):20-21
日记是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很多人喜欢并形成习惯的一种个性化写作形式,将其作为课程是否妥当这是需要进行论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课程的解释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依此条件显然日常的日记写作还达不到课程的要求,一是学校没有将其作为科目在课表上予以固定,二是对于其写作的进展和达到的程度没有相应的规范要求。在义务教育学段,日记要成为一项课程究竟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下面予以讨论。一、日记课程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原想不必把词典上关于“笨”的含义搬到这儿来。但是我还是费些笔墨把它摘抄下来,我发现词典的解释缺少广度深度和实践意义。词典上写着:笨,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差,不聪明。首先,我要质疑的是人的理解能力是有偏向的,有的对音乐的领悟强而对数学就差,有的对文字感悟能力强而对体育技术理解掌握差,假使——事实上也经  相似文献   

15.
《今日教育》2013,(12):31-43
2013年。《今19教育》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好教育。好教育是什么?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好教育可以理解为,优点多的教育;使人满意的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这样解读好教育,他说:“不妨借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那就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秦老师在课堂上说,日记就是记你一天所看的、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日记必须是很真实的,写作文还允许虚构,写日记是绝对不允许虚构的。所以,日记又是一个人的隐私,别人是不可以看的。  相似文献   

17.
金山词霸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对于金山词霸的常用功能大家也都很清楚,什么屏幕取词啊,词典查询啊,等等。不过它还有下面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技巧,你知道吗?技巧一、查询多本词典当用户在词霸的查词典窗口中输入单词后,在显示区可以显示单词的释意。不过这里显示的仅仅是一个简单词库的解释,要得到更多本词典的解释,你需要按一下回车键,之后才会将其它词典的解释一一列出。技巧二、管理好你的词典词霸所带的词典真是海量,它包括12本权威词典,50多本专业词典(共包括39个专业方向,72个专业词库)。那么用户怎么才能用好…  相似文献   

18.
一、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课本对“柚”字的注释是:“柚,常绿乔木,果实冬季成熟,产于我国南部地区”。对此。有人提出了疑问(见《语文教学》1981年第1期高翔《柚子何时熟》)说:“从前在我们家乡到了中秋节,柚子是和月饼一道上供桌的,……课本注释说‘冬季成熟’,真使人百思而不得其解。”这两种解释,各有所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柚you常绿乔木……果实大,冬季成熟……产于我国南部地区”。《辞海》解释说:“柚,又名‘文旦’。果实大,球形、扁球形或阔倒卵形;成熟时呈淡柠檬色或橙色。果味甜酸适口,秋末成熟,耐贮藏。”看来,柚  相似文献   

19.
"词典"与"辞典"的问答——谈"词"与"辞"问:为什么同是语言文字类工具书,有的叫"词典",有的称"辞典"?答:从本质上说,两类辞书没有什么不同,如"辞源""辞海"你叫它"词源""词海"也未尝不可,因为在文辞、语句义上,"词、辞"用法是相通的。如果一定要界定的话,"词典"指的是:收集词语,按一定顺序编排,并注音、释义,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辞典"指的是:收集专科或百科词语,按一定顺序编排,并给予解释,供人查阅参考的工具书。(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相似文献   

20.
日记有必要常写吗?有许多老师郁置学生写日记,学生上交的日记几乎都是记流水账。一个班真正写得出彩的没几个,我们新课改提倡的是大众教育,让大部分人都能够有所成长,得到锻炼。写日记如果只是让少部分的学生感到兴趣,得到锻炼,那么这样的训练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我有在班上跟许多学生交流过,大部分人的心声是不写日记,谈日记色变,闻日记叫苦连天,有的学生甚至问我能不能抄作文选上的。可见,学生宁愿抄也不愿写。至于学生上交来的日记,更是无话生话。有的学生为了让自己的日记字数看起来多些,他就从早上醒来刷牙写到晚上睡前刷牙,这样的日记老师看了难受,学生写了委屈,这种互相折磨的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常事。这样的日记到底有多大意义呢?我常常在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