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回放 8月31日是新学期开学报到的日子,杭州某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教室里,坐着的却是许多家长,他们忧心忡忡、议论纷纷———因为这个班的老师换了。家长们还联名给校长写信,想和学校商量:能不能让原来的老师留下来?接着,“圆桌会议”从学校开到了杂志上:为什么要换老师?家长对新老师不放心怎么办?学生如何适应新老师?……家长和学校的辩论没有正反方,有的是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一时间谁都说服不了谁。我们调查了4所学校的100名小学生(二至六年级),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老师被换的经历。就让我们的调查数据,作为辩方C,也加入大讨论吧!辩题一:关… 相似文献
2.
3.
4.
程依青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2):53
近段时间以来 ,“创新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用各自的教学实践来探索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关这方面的可行性经验也有很多 ,其中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研究和讨论的氛围。我认为这里的“氛围”不仅仅是指学生和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 ,平等的交流 ,还应包括学生思维间自由的碰撞 ,自由的交流 ,甚至自由的“战斗”。很久以来 ,我们一直强调课堂应保持安静 ,学生要全神贯注地听教师的讲解 ,那种为一点小问题而吵得不可开交的行为往往被“及时”阻止 ,但我在处理一道… 相似文献
5.
6.
衷尔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我国明代嘉靖前期,即公元十六世纪三十年代,正是程朱理学衰朽但仍占居统治地位,王守仁心学却风靡一时之际,在学术界曾发生过一场既不受程朱理学约束,又无王守仁心学影响的独立的辩论,这就是持气一元论的王廷相与主张形神二元论的何瑭之间的一场关于形神问题的辩论。辩论双方论点明确,针锋相对;其辩论问题的水平与理论成熟的程度,足以与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形神问题辩论并列,是继桓谭、王充和范缜之后又一次形 相似文献
7.
8.
9.
《七彩语文(小学低年级)》2023,(10):32-33
<正>当物质需要与自我表达挂钩,你能产生什么思考?一些人购买二手物品,不仅获得了独一无二的消费体验,更以此为自己的热爱找到了一份归属感;也有一些人购买二手物品,更希望收获来自物质的“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及时更新我们头脑中陈旧的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蒙台梭利 相似文献
11.
12.
主席:各位辩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一场关于中学生上网问题的论辩。正方的观点是:“中学生应该上网”:反方的观点是:“中学生不应该上网”。希望双方各抒己见.讲明道理。正方: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而网络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它将世界的距离缩短为几秒钟的电子路程。它已伸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14.
二元 《课堂内外(高中版)》2005,(6):38-39
“信耶稣不合科学。”一个哲学教授上课时说。他顿了一顿,叫了一个新生站起来,问:“某某同学,你是基督徒吗?”“老师,我是。”“那么你一定信上帝了?”“当然。”“那上帝是不是善的?”“当然。上帝是善的。”“是不是上帝是全能的?他无所不能,对吗?”“对。”“你呢?你是善是恶?”“圣经说我有罪。”教授撇撇嘴笑:“哈,圣经。”顿了一顿,说:“如果班上有同学病了,你有能力医治他,你会医治他吗?起码试一试?”“会。”“那么你便是善的了……”“我不敢这么说。”“怎么不敢?你见别人有难,便去帮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只有上帝不帮忙。… 相似文献
15.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20,(31)
自信是成功的保障,要让孩子有自信,老师应该怎么帮助他们呢?从问卷调查入手,尝试改变策略正向看待学生,积极关注,超越比较,看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得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病梅馆记》一课的教学已近尾声,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分析其托物言志的写法。这时,学生甲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龚自珍关于病梅的说法。他所说的病梅其实是一种盆景艺术,我爷爷就是一位老园艺师。”我一听很高兴,心想这正是一个讨论其手法、体味其感情、了解其思想的好机会,就赶紧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相似文献
17.
魏致远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7,(8)
“辩论”—一种教学方式探讨魏致远(浙江诸暨学勉中学,311811)高二两位学生对“I=q/t只适用于直流电”的正误发生争执,双方互不信服,要求老师仲裁,为分清是非,我们通过争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笔者因势利导组织了一次讨论:全班学生自愿组成... 相似文献
18.
一场精彩的课堂辩论赛,双方学生唇枪舌剑、妙语连珠,课堂出现了精彩的"生成".其原因是师生角色的转变和注重学生的感悟,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从多角度思考;设计的辩论问题,具有开放性,体现出弹性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