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何语言都存在于具体的语境中,因为土木工程英语属于科技英语范畴,其语体特征客观、准确、简洁,译者通常对其语境的关注极少。该文从目标读者需要的视角从语言、情景和文化三个方面探讨土木工程英语语境特点。 相似文献
2.
3.
郑和平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5,23(2):54-55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英语被动语态用得多,翻译成汉语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用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文章提出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宁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广告英语用词平易、简洁、新奇、有趣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幽默、生动。汉译广告英语时 ,要采用意译与音译相结合的方法 ,突出广告英语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6.
典故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髓。各民族文化又各具特色,因此在典故翻译中势必会遇到文化移植障碍。在翻译时,应该注意典故的来源及其在目的语中的对应情况,然后再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恰如其分的翻译。本文着重从英语典故汉译的角度,通过具体实例来探讨这种文化差异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闻标题是英语新闻的浓缩和精华部分。文中首先阐述英语新闻标题在词汇和语法上的特点,然后运用实例简析英语新闻标题的一些常用的汉译对策。 相似文献
8.
9.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英语被动语态用得多,翻译成汉语时要根据汉语的习惯,用恰当的汉语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文章提出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英语习语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习语大量地存在于英语语言中,对习语特征及其起源的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翻译,最终实现英汉习语翻译上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2.
原传道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1):72-73
英语语言中有大量的典故,而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英语典故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典故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3.
英文被动语态的汉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先刚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107-109
汉语不像英语那样有表达被动的特殊句式,这种语法缺项使英语被动句的汉译成为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依据对比语言学理论,通过对比研究英语被动句的语义价值,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被动的方式,归结出英文被动句汉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4.
15.
刘世荣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3):81-83
写作到底是不是翻译,要不要翻译,近年来颇受争议。本文旨在强调正视写作与翻译的关系,指出在特定阶段中翻译对写作的影响。借用翻译目的论,积极利用翻译与写作的关联性,帮助学生有效地运用翻译技巧,尽量规避典型的中式英语,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黄隽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1):75-78
习语是某种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短句,包括俗语、谚语、成语、俚语和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均拥有丰富多彩的习语,但由于地域、宗教、习俗、历史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两种不同的民族特色及文化信息。文章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英汉习语,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朱祥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90-93
英译汉是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本文通过介绍英译汉的五大技巧,试图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和思维上的差异,并举例详细示范上述技巧的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译汉的翻译水平,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95-97,104
中国的诗歌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如何抓住我国诗歌的特点,进行准确传神的翻译,是广大外语工作者的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任务。本文拟从汉诗英译的三个特点:忠于原文,突显诗意,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对汉诗英译过程中的一些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翻译能力是高职高专学生重要的英语技能之一,却容易在实际教学中被忽视。文章针对目前翻译教学现状,指出学生翻译水平低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词义的错误理解、不清楚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差异和中西文化差异,等等。同时指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翻译学习态度,重视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运用,教师引导进行正确的英译汉的翻译实践,以及注重传播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逐步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对外贸易日益昌盛。为了更好地宣传产品、促进出口销售、开拓海外市场,各企业加强了对英文广告的重视,并相应地加大了广告创作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英语广告也已深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恰当地译出广告英语所承载的信息,实现语码的对等转换,已是摆在进出口商、广告人员及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