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德贤 《辅导员》2014,(20):39-40
要使学生练成熟练的阅读技能,不仅教会学生坚持阅读,更要利用课上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并指点阅读技巧。叶圣陶先生主张,“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感知,进而寻找规律,逐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读写是构成语能力这个整体的最重要的要素,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人认为,做好导读、自读、质疑、讨论、释疑这几方面的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语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老师对作品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还给学生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要防止越俎代庖,甚至限制、束缚学生富有创意的思维。然而,放开手脚又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因而废弃,这里涉及鼓励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的“度”的问题。事实上,目前也出现了某些失“度”的倾向,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4.
不少的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花大量的课时,以大量的例文.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下了不少的功夫,结果是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不浓厚,阅读的能力也并不强。阅读过程中应有的心灵体验、思想碰撞、精神对话消失。致使学生人文素质低下。探究原因,我认为:教师自己对所教文章缺少深刻、独特的体验,偏信专家、教参。很多时候,为了赶进度,就把结论直接告知学生。对学生富有个性的体会不予理会。如此“责任心”滋生了学生的依赖思想、奴性意识。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实施体验、感悟式阅读教学,还学生以阅读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作品。  相似文献   

5.
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文本,是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其实现的条件是: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研究学生的阅读基础和经验;精选并恰当编排阅读文本;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改进阅读评价,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相似文献   

6.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要搜集信息、理解文意,以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新课标强化了学生阅读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在实施新课标、新教材情况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尤为重要。为此.我在现代文教学中,摸索出读、筛、启、品、思五步学习法,下面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涉及的教学板块有很多,其中阅读在考试卷面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语文教师一直以来的教学重难点。学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并实现高效的阅读,为自己更高学段的阅读夯实基础。本文立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合理划分小组、促进学生交流,利用批注手段、教授正确方法,落实以读促写、提高学生收获,采取群文阅读、增加阅读总量这五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课的高效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从分析学习者的心理活动,提出了联想、推理能力在阅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联想、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来认识一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在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阅读批判,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一、阅读期待———发展自我意识,提升学习水平阅读期待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  相似文献   

10.
詹雪玉 《福建教育》2005,(5A):32-33
阅读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构建对新内容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同一个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在不同时期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把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放到重要的地位上。  相似文献   

11.
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的阅读黄金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不仅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较强的接受能力,同时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在逐渐地成熟。《中国教育报》李建平先生曾说过: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不仅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应当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心理。而阅读,仅仅靠课内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自己语文能力的获得时说,课内学习、课外阅读应是“三七开”。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委员柳斌也说:“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培养审美情趣,塑造伟大人格。青少年必须从小加强课外阅读。”笔者最近几年也一直在关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通过一些深入的调查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谈心,我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一种“短、平、快”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李展 《家长》2023,(25):125-127
<正>群文阅读在语言类学科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提升英语、语文等学科的阅读教学效果,带给学生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在初中英语教学期间,教师应意识到群文阅读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价值,融合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创设主题语境,巧妙设置阅读问题、阅读任务,推动群文阅读与英语教学实践相融合,有效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基于此,英语教师需要把握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和内涵,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置议题,使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达成共识,并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英语思维、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和文化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世界,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探求新知,发现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伴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普遍趋势。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依然存在,由此而形成的思维惰性严重影响并阻碍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和成绩。因此,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就要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实现学生的主动阅读和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4.
忠县顺溪小学是三峡库区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较差,信息相对闭塞。学校领导认识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改变学生除了课本就是考试的模式,教师只教课本,学生只背教材,不可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多样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校以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为突破口;以教师指导学  相似文献   

15.
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的过程。“读”不是为应付课堂45分钟而漫无边际的“泛读”、“死读”,而应是有层次、有目的的“精读”、“活读”,读出情味、意境和神韵,再现人物和意蕴,体悟字里行间的情感起伏及深邃哲理,让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达到随作者的悲喜变化而变化的“文若己出”之境界,其实质在于让学生充分占有阅读材料,感知写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因为阅读能力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要获得更多或更新的知识,就必须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对于中学生而言,如果具备了较高的语文阅读能力,那么就掌握了获得丰富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阅读清单”(简称IRI)是美国20世纪4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种非正式的、诊断性的考评项目。它旨在确定学生在阅读上的独立、指导和受挫水平,分析并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阅读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这种非正式考评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弥补正式考评的不足。本文详细阐述了美国IRI考评的内容及其实施过程,以期为我国的阅读考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朗读、阅读、诵读的作用入手,汉语教学中的朗读、阅读、诵读教学的意义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其目的是通过正确的朗读、阅读、诵读,提高汉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代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对话理论体现了人与人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但教师在其中起的作用又是最大的,是隐性的。在阅读课中,教师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选中各种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推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20.
一、中考对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 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等能力的重要题型。中考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一般都是三篇短文,共15小题,记分25分,参考时间25分钟,生词量不超过3%。题材为记叙文、说明文、书信、通知等应用性文字材料。取材不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题目一般分为两种形式:浅层字面理解(含细节理解)和深层分析理解(含词义猜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