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累积过程,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学习。阅读教学在语文的教学当中一直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和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初中语文教学表现为教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学生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学"。教师上课往往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总是将文章分成几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师闲惑所在.这牵涉到语文教学的目标、特点、效率以及教学走向。本文重点谈一谈小学语文“不教什么”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清楚“不教什么”,语文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那么,什么内容不需要教呢?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而言,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的课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很难分清年段,都是粗略地教一教字词、读一读课文,跟着课文的思想内容跑,翻来覆去地问“你读懂了什么”“你悟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行为的定位不清、把握不准的背后,暴露了阅读教学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张文玫 《语文天地》2014,(31):75-76
语文一直都是主要学科,特别是现在,高考时文科的语文试卷是200分。按照道理学生应该重视语文,但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敏感,不知从何学起,学得很被动,结果教师教得也很被动。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在高中阶段,在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学能力。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渐提高这种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课前预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教学中,确有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困惑不解。面对新的课改理念,他们茫然无措,无所适从,教学方法非“左”即“右”,只有形式而少有实效的课堂现象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不甚理解,二是对语文课的基本特征尚不清楚,于是教学中机械照搬模式,邯郸学步,结果迷失了自我。语文课该怎么教?语文课堂教什么?这成了摆在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大问题。而相比之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故本文就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略谈浅见。语文课堂教什么?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70年代恢复全国高考制度以来.中学各学科教学就流行这种说法:“考纲”不等于“教纲”。说白了就是中学教学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被动地围着“考试(中、高考)”这根指挥棒转动。而要冲破“教学”完全受制于“考试”的怪飘。多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变化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又达到了什么样的成效,在这一过程中,改革后的教学也必定会有优势和一些弊端的出现,下面笔者就教学改革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谈一谈自己的浅显看法。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体的转变在应试教育下,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考的内容不教,教了不考,学了没用,这种定式思维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知识的构  相似文献   

8.
现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例如.教师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教育,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效率低等等。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新课改都多少年了。为什么有些教师仍然“换汤不换药”呢?说到底,还是教师从根本上仍然在按照老路子走.封闭了自己的思想。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必须要开放自己的思想.构建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应从考什么就教什么,转变为学生学什么就考什么。“稳中有变”导致语文教学的偏失,增大变数才能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是一种内潜性很强的观念性活动,学生接受文本绝不是一个被动的印入过程。提倡“心根语文”的特级教师刘云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特级教师薛法根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读懂什么,才能教什么”,因此,要追求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要紧扣文本,吃透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呢?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研究“教什么”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因为它涉及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不教“泛语文”的内容,不教“伪语文”的内容,不教不可教的内容,不教学生已懂和易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小学阅读教学耗时多收效微的弊端被人们所诟病,其原因众多,但不可否认,一线语文教师对“教什么”缺乏理性认识和实践抓手是主要症结所在。众所周知,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均为“文选型”教材,大量的名家名篇选入教材后,哪些内容需要教、值得教、应该教,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某一篇课文而言,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没有定性和定量的规定,以致我们的一些语文阅读课堂,要么漫无目标“无序教学”,要么纠缠内容“得意忘言”,要么重复已知“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师的“教”提}{J了更高更求。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知道了什么、该学点什么、该如何去学的问题,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教师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难学,考试越来越难考,成绩越来越滑波。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把握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根据语文学科不确定性、长周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建立“以写为主线”的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框架,建立从小学到高中各阶段训练体系,并在大纲、教材、教学安排、考试等方面也要相应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常言说得好:“行有辙,赶有标。”语文教学无论教什么,用什么方法教,都要目标明确。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主线,求实、求新、求发展,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度被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其实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没有根植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的观课评教变成了似乎人人能做、人人能说的事情,缺少起码的专业准入要求。一个教物理的校长。可以对语文教师“教什么”的专业工作评头论足,而且具有专业的“权威性”;而一个教语文的校长,只配评论物理教师的“板书”和“教态”,对他们的“教什么”却是丈二和尚一个。即使是语文教师乃至“专家”。观课评教往往也是即兴发挥、思路混杂,像个业余的门外汉。这种状况,严重地败坏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形象。也消磨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语文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17.
1.让心灵纯净、柔软、细腻而美好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尤其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流泪的阅读。当阅读进入生命中去时,写作作为阅读的副产品一定会水到渠成的。2.要引领孩子们进入诗歌的殿堂,让他们读诗、赏诗、写诗,即使他们不打算成为诗人。3.敢于向教材的某些选篇说“不”,敢于向教参的某些说法说“不”,敢于向上级领导或权威的某些做法说“不”,这对于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4.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师决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真正的好教师一定会教学生一些永远也不考但确实有用而且必定会受惠终生的东西。追逐分数的教学可…  相似文献   

18.
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是老师教,学生学,没见过还有别的什么教学方式。自然到自己教书时,也依葫芦画瓢,照做不误。这就是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模式,体现了强迫灌输被动接受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要面对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文章,要面对和处理文章这种信息综合体中包含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与其他课程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更应是一个“杂家”,天文地理、历史哲学、新闻科学,似乎什么都要知道一些。因此,渐渐地就形成了一般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旁征博引”的教学倾向。语文教师这种“杂”的特点,不只表现在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上,还表现在语文课的教学形式上。优秀的语文教师,其教学手段从来都是不拘一格、灵活机动的,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随机应变地调整其教学的方式与手段。毫无疑问,语文教…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未能走出高耗低效的处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二: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师生陷入被动,关系紧张。二是文选式教材滞后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学内容具有某种程度的封闭性和静止性,这就使语文教学陷入一种静态运行、效率低下的尴尬境地。面对如此现状,笔者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