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31年日本法西斯策划“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远东战略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的评述。 一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如何解除日本侵略的威胁,这是当时苏联党和国家领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也是整个30年代及40年代初期苏联远东战略的核心问题.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既是为了解块日本的所谓“生命线”问题,也是为了取得进而吞并全中国和北进苏联的前沿阵地。苏联当时认为“日本侵入中国东北,造成了对苏联远东疆界的直接威胁”“孕育着反苏战争”,于是开始把远东安全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
1931年发生于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有预谋,有计划的侵略中国的事件,这已是史学界的公论。同时,笔者还认为,“九·一八”事变与日本策制的“北进”战略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发动侵苏战争的序曲。敌视和进攻社会主义苏联,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称霸远东的侵略计划之一。在十月革命后不久,日本帝国主义者便企图‘北满州北部和西伯利亚纳入日本劳力范围”’“,1917年底,日本政府打着反希尔什维主义的旗子向协约国提议日本军队派往西伯利亚,并表示愿意单用日本的力量来对苏俄进武装干涉,以便趁机“占领满州北部及…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渐演变的过程,有时认识有反复,政策也就出现反复,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四年多的1935年底才基本完成,在西安事变前后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在“七·七”事变前后付诸了实现。“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着急剧上升的中日民族矛盾,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做出的判断是;a、“九·一八”事变是反苏战争的序幕。①b、“九·一八”事变意味着国际帝国主义者将和中国各派军阀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工农红军。②当时党内的领导人并没有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长期战略的起点,当然也并没有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矛头是指向除汉奸以外的中国一切阶级和阶层的,而是认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70周年。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勿忘‘九·一八’”,告诫我们: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把不忘“九·一八”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警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九·一八"事变研究中几个争论问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最主要原因进行了新的论述和分析,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统治阶级长期推行"满蒙"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于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国内和国际上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因素综合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关东军在军部的鼓励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中国东三省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的侵略事件。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沈阳、安东(现丹东市),本溪、营口、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地,到1932年2月6日占领哈尔滨止,仅仅4个月18天,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整个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皆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的缘起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明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绥靖政策四个字与英法美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此笔者拟对 1931~ 194 5年苏日关系作一粗浅的分析 ,来说明苏联在远东执行的绥靖政策本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苏联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忧虑 ,谴责日本侵略的同时 ,又宣称对“九·一八”事变持中立的态度 ,以换取日本在中东铁路上对苏联的支持。 1931年底到 1933年初 ,多次希望同日本签定苏日互不侵犯条约 ,遭拒绝。1932年 3月 ,日本一手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国 ,当时以英法为首的国联对伪满洲国没有给予事实上或者法律上的承认 ,而苏联政府视国际法之不存 ,竟然同“满洲国…  相似文献   

9.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发动了武装进攻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不到三个月,就顺利地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美帝国主义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它不仅不对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加以干涉、制裁,反而采取了积极纵恿和支持的绥靖主义政策。美国  相似文献   

10.
1931年爆发的“九·一”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其垄断资产阶级急剧向外扩张这一经济、政治的需要、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开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进行武装抗日的开始。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37年“七·七”事变六年之间,全国各族各界人民是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这个气势磅四、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在当时国民党政府“总裁”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一再阻挠下进行的。那么,这个运动是由谁在不断号召、组织和领导的呢?历史的结论给以肯定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目前,史学界对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作了充分的探讨,但对“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尚未深入考察,本文试图对此加以探讨。 (一) 一九三一年九月,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主持东北,领兵几十万,对日又有家仇国恨的张学良,却执行了不抵抗政策。笔者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张学良长期以来形成的“统一才能御侮”的思想,是他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之  相似文献   

12.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的、集体安全组织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调解活动中 ,曾采取一些措施 ,对日本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强权政治基础及体制结构缺陷所造成的国联的软弱无力、国联内外西方大国的相互掣肘最终又不免使其调解“九·一八”事变陷于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对这一事件日本天皇究竟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近年来史学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m日本天皇对此事一无所知;也有的认为,天皇实际上是一个“傀儡”,在这件事上身不由己.但笔者认为,九·一八事变是在日本天皇的怂恿下发生的.作为日本民族向征的日本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最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与我党“逼蒋抗日”张建芳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整个东北,继之又不断地向内地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但当时掌握国家权力的蒋介石集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步妥协退让,对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抗战的军事准备王志国,陈贵洲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全民族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后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党蒋介石面对日寇的入侵,推行“安内攘外”的政策.但“攘外”须做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答     
答: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略我国时,美帝采取支持纵容的态度,并和日寇签订了秘密协定,认为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部的问题美日之间是“什么事都好商量”。它大量供给日本帝国主义以军需物资,如1930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额仅4,182,384美元,到1931年就骤增至19,300万美元,其中主要是供应枪炮弹药和其他军需用品。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前,美国就曾有人主张要蒋介石把东三省卖给日本。事变发生后,美帝又“劝告”其走狗蒋介石不要对日抵抗。如当时的美国《密勒氏评论报》编辑约·鲍惠尔在后来审判日本战犯作证时曾揭露:国民党政府“曾得到英美两国的劝告,劝他们不用抵抗”。1931年11月27日,美国驻日大使福白斯向日本外务大臣面交  相似文献   

17.
尽管做教师的总是哀叹学生见识肤浅,思维僵化,没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却很难接受或承认学生对事物的见解,对问题的看法,甚至习惯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从课本上寻章摘句,按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前几天,去听一个老师的历史课,内容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正当老师讲兴正浓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什么是事变?”老师的回答倒也干脆明了:“事变是指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那日本帝国主义侵我河山,占我国土,杀我军民,这也叫事变?”“那应该叫什么?”“应该叫战争!‘九·一八’事变应该叫‘九·一八’战争。”学生的回…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的政策,说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全面抗战;故“九·一八”事变不是全面抗战的起点;再考察“七·七”事变前后的情况,说明“七·七”事变只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而中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并没有立即作出全面抵抗的反应,故“七·七”事变也不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最后,本文得出结论:1937年8月14日蒋介石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即“八·一四”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问题,人们通常以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变为标志。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这个问题的叙述也是模糊的。我认为,“九·一八”事变只能说是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初步形成,而正式形成,则应该是一九三六年广田内阁成立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前的一个时期。本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是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军部已法西斯化,并在内阁中具有影响国策的作用,但它还未能达到完全控制内阁的程度。所以,“九·一八”事变只能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深刻地影响着新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为了摆脱加剧了的政治、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日本国内一小撮右翼军国主义分子积极鼓吹向外扩张,并把我国东北当成他们的“生命线”。经过长期策划,于1931年悍然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成立所谓的满洲国;以此为基地进而发动芦沟桥事变和太平洋战争。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