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所以必须围绕如何使报纸贴近读者做文章。我担任公安报社长和总编辑四年来,在工作实践中探寻,认为要办好报纸,首先必须找准“三子”。这“三子”是:言论稿,到读者中寻找靶子;消息稿,到读者中征求点子;副刊稿,到读者中索取调子。  相似文献   

2.
作为企业报的一名总编辑如何有效地为自己的读者服务,做到挂上不离下,靠下不离上,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本文从总编辑应增强“读者意识”这个角度做以论述。 所谓总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作为一名报纸工作的总设计师、总决策人,在安排采编业务时应该具有的、以读者为最终服务对象,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以使报纸这一媒介在读者心目中发挥最佳传播效果的一种观点。也就是说,要有在“编辑工作中时刻想着读者”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作用和竞争首先是靠正刊。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办活正刊应该说比办好副刊要难一些,但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办好正刊,先要办好办活头条。我们说的头条,是指在报纸一版的诸多新闻中,读者头一个想看的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新闻。有人说,头条是报纸的“龙头”;头条是报纸的“航标”;头条是报纸的“旗帜”;头条是报纸的“灵魂”。报纸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都是首先通过头条告诉读者。有了  相似文献   

4.
报纸要办得吸引读者,为读者所欢迎,首先办报者应精力集中,劲头十足,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报纸的质量上。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关键在总编。报纸的质量能不能提高,在总编;报纸办得吸不吸引读者,也在总编。 在报界工作十余年,我们曾有意无意地与天南海北的同仁们探讨过提高报纸质量问题,耳闻目睹了一些“病症”。 一是耳朵软。报纸的质量如何,首先看一版。而总编最挠头的也是一版。一版是要闻版,翻开一看,  相似文献   

5.
(一) 在十年改革过程中,地方报纸的理论宣传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必须首先加以肯定的。然而,当前地方报纸的理论宣传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一些同志对地方报纸办的理论专版或理论文章,产生了许多看法。其中之一便是:报纸就是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理论文章要尽量少发,或者干脆不发。有的同志把地方报纸的理论文章概括为九个字——读者少,作者稀,编者愁”。九个字中,关键是前三个字——“读者少。”地方报纸理论文章“读者少”的原因何在呢?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是“理论冷淡”,读者没有理论的需要和兴趣。这种看法不能说毫无根据。当前在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确实存在着忽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2日,内蒙古北方新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总编辑王开的道歉信,犹如一股新风扑面而来,让读者感到十分亲切。近些年,大报小报出现差错是屡见不鲜的事,能够刊登出“更正”或者“重要更正”的报纸算是够负责的了。内蒙古北方新报是全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办得生动活泼,读者非常喜欢,最近,报纸出现了单位名称等差错,总编辑对此事非常重视,没有简单地更正,而是自己写道歉信刊登在报纸上,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一声诚恳的道歉,增进了编者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融入了报人知错必改的真情,换来的是读者的谅解和信任。办…  相似文献   

7.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报纸的副刊办得更活更好,将精美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使读者能在茶余饭后得到一种审美的愉快,是对副刊编辑工作的巨大挑战。报纸要办好、办活、办出特色、要吸引更大范围的读者,副刊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生活? 1999年春,我接手《襄樊日报经济周刊》生活版的编辑工作后,一直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现今业界竞争异常激烈,各家媒体为赢得读者,相继都开辟了生活类栏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例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其它媒体的“百姓创业”、“帮你打听”等林林总总的栏目,仅本社就有晚报的生活服务专版、日报的“晓慧看生活”专栏等等,那么经济周刊的生活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在夹缝中寻找一方豁亮的天空? 选择百姓身边的话题。一张报纸办得如何,是否为读者喜闻乐见是报纸的生命和根本。以往,读者对报纸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抽样分析一版头条新闻中发现有“五多”:头条份量不足多;会议消息多;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多;长新闻多;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头条新闻“五多”的问题,在新闻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同采编人员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党报是为读者办,办给读者看的,就要研究读者对报纸有哪些心理需求?经常提醒自己:假如我是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10.
准确定位是办好栏目的前提为什么有的读者喜欢看这种报纸,而有的读者却喜欢看另一种报纸我想,受读者青睐的报纸,除了好的标题、好的文章、好的版式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纸的定位问题,即你这张报纸是办给什么人看的,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哪些人我们必须首先具有这种定好位置的意识,才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及其不同的阅读口味,设置出一些好的栏目去吸引读者、去占有市场。《语文报·初中版》是一份面向全国广大初中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专业性较强的学习辅导类报纸。多年来,它一直紧紧围绕着“读”“写”“说”“想”“练”“…  相似文献   

11.
增强党报可读性湖北日报总编辑杨仁本报纸的对象是读者。报纸是办给读者“读的”。报纸的作用要在读者阅读后才能产生,如果一张报纸没有人读,那就比废纸还不如。因此,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是报界同仁努力追求的目标,不少报纸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当今中国报坛,可谓繁...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说报纸要有声音,就是指报纸要有议论,要有各种各样的评论。现在,报纸的言论文章相当活跃,为解放后所少有,这是一种好现象,是新闻自由的具体表现。解放日报《解放论坛》今年十月二十日发表的专论《企业办托儿所利弊谈》,就是在这样的好形势下出现的,它是一篇熔新闻与评论为一体的可读、可亲、可信的好文章。可读。即让读者“喜欢读”。要使读者“喜欢读”,就要有能让读者产生“喜欢”的魅力。所谓魅  相似文献   

13.
访问美国报纸,一个明显的感觉是,编辑部的工作很多是为读者切身需要设计的,反映到报纸上就是为读者服务落到了实处。这从报纸的“导读”、“更正”、气象服务、员工联系渠道、多版本发行等方面均可体验到。 引导读者,不厌其烦 “导读”在这里是指报纸上为方便读者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设计的目录、索引、提示等简要内容,通常置于报纸最显眼的版面。报纸版面越多,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越得以体现。中国报纸在对开4版阶段,一般没有导读,直到出现12版以上的报纸,才有少量导读出现,但也仅限于头版。  相似文献   

14.
有人可能会问,地方报纸多报道“天下事”,岂不是丢掉了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地市报的特色,不在“以刊登本地新闻为主”,不是唯有“独家新闻”才能体现,也不单纯是本地的“地方特色”。报纸办出自己的特色与办出地方特色不完全是一回事。地市报纸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所刊新闻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即对本地区读者的接近性、重要性、显著性,加上时新性、趣味性以及使新闻价值充分体现的编辑手段。之所以说努力向读者介绍“天下事”丝毫也不会影响地方报纸的特色,是因为选择反映“天下事”的新闻,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与本地读者有地理上、心理上的接近性,与读者的切身利益在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生是一张报纸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民生报道是一张报纸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几年“民生”版编辑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开“民生”版易,但办好“民生”版却难。要想将“民生”版办得贴近百姓,让读者击掌叫好,编辑记者必须全力投入,体恤民情,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百姓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从泛播走向窄播,从大众传播走向分众传播的时代。媒体传播的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重视传播的个性化,就是重视受众需求层次和接受方式的多样化。对纸质媒体而言,读者对一张报纸的价值取向,在获取信息以外更重视其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买一张既能够满足我需要又好看的报纸。近年来,一些纸质媒体为在报业市场竞争中独树—帜,由办、“一张无差别的报纸”转为“办一张有差别的报纸”,从报纸的形式到内容作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成为报业市场的新宠。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是一种反馈,直接反映着报纸是否办到了读者心里头,同时又反映着读者对报纸内容的关注程度。编辑可以通过这种渠道找到报道线索。 我们报人应该提倡“一封信精神”,要认真对待读者来信,培养新型的读者编者关系。我在处理读者来信中总结出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时”与“事”上巧做文章李俊昌,游秀琴要增强报纸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就要改进新闻宣传方法,讲究新闻宣传艺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为本报的读者着想,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张报纸是这样,一块版也是这样。作为从业多年的时事编辑和读者,我们...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占有重要位置,对于进一步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指导性,有着重大意义。从沈阳日报改为天天出彩报一年多的实践中,我们对新闻摄影在办好报纸中的重大作用,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因此也就愈加重视新闻摄影工作。 “文图并重”、“两翼齐飞”是我们报界常讲的一句话。要做到“并重”、“齐飞”,就必须打破办报的传统思维模式,把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人才培养,给摄影记者独立思维创作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求他们勤学习,多动脑,力求出精品力作。 我们所处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新闻摄影多出精品  相似文献   

20.
打开一张报纸,读者首先看的是要闻版,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报纸的“脸面”。要闻版办得如何,可以说基本上代表了这张报纸的水平和质量。那么,在新形势下怎样树立精品意识,把党报的要闻版办得更好呢?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