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费德明 《新闻界》2003,(1):51-51,61
《南充日报》自1952年10月1日创刊以来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从1952年4月4版周3刊小报发展到1996年扩为对开4版大报。1987年《南充日报》成为日报,2001年创办了子报《南充晚报》,实现了报纸跨越式发展。发行量也由创刊时的1.5万份上升到1986年的16万份,这一数字一直保持了10年。1996年改为大报后仍发行8.6万份。加入WTO后《南充日报》与全国市州报同行一样,生存环境受到挑战,特别是广大农村推行费税改革后,,将使地市报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与压力。因此,唯有与时俱…  相似文献   

2.
冯小刚于1997年推出内地第一部贺岁片至今已10年有余,从《甲方乙方》的1100万元到《集结号》的2.6亿元票房的收入.冯小刚不仅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也在电影市场萎靡不振的今天,为中国电影如何崛起带来了希望,树立了典范.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贺岁片大师,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南京、成都、武汉、上海等中心城市相继刮起了报纸涨价风。3月份,南京地区的《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南京晨报》纷纷调价,把每份定价由原来的0.5元调为0.7元;江苏地区的其他报纸也应声而涨,《无锡日报》和《无锡商报》也分别上涨了0.1元和0.2元。  相似文献   

4.
浙江卫视新近推出的《中国好声音》一炮走红,收视率从开播时的1.5%,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上升到3.6%。15秒钟广告,由13.6万元上升到36万元,栏目的冠名费已达到9000万元,您看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一个电视奇迹?  相似文献   

5.
档案学新书总汇(第25辑)《六十国档案工作概况》陈兆裸主编,黄坤坊、徐玉清副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3月出版,32开,31.6万字,定价:乎装:14.50元,精装21;00元。本书是在10年前出版的《三十国档案工作概况》基础上,补充了世界各国档...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刘翔诉北京《精品购物指南》报侵犯其肖像权一案作出了终审判决,判决被告《精品购物指南》侵犯刘翔肖像权的侵权行为成立,《精品购物指南》在30日内登报向刘翔道歉,并赔偿其经济损失两万元人民币。此案从立案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原告刘翔败诉.再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7.
读《编辑出版家叶圣陶》感言黄玉顺徐登明,著.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85Omm×1168mm1/32ISBN7-5o68-0395-X定价:6.50元友人徐登明君的新著《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推出。展读之余,不...  相似文献   

8.
从富士康一案看新闻专业主义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锋 《新闻窗》2007,(3):19-20
从2006年8月28日到9月4日,台湾富士康集团诉《第一财经日报》的“名誉侵权案”经历了从索赔3000万元到1元,再到双方握手言和、富士康撤诉的令人瞠目的戏剧性过程。经媒体报道后,这起天价索赔案迅速引起舆论高度关注,以至成为全国性的焦点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新闻     
《成都日报》正式发行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成都报业市场增添了一份崭新的中共成都市委机关报──《成都日报》,原对开16版的《成都晚报》从市委机关报的职能中剥离出来,改为4开32版的都市综合类报。据了解,《成都日报》准备投资2000万元运作,其中层骨干与采编人员大多是原成都晚报的人马。现在,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构架已基本形成:即由成都日报为龙头和核心,成都商报、成都晚报为重要子报,此外还有成都时代出版社以及几家杂志社组成。 今日快报推出 首席记者制 武汉《今日快报》推出首席记者制.首席记者在试用期内…  相似文献   

10.
从8月28日到9月3日.台湾富士康集团诉《第一财经日报》的”名誉侵权案”.经历了从索赔3000万元到1元.到双方握手言和、富士康撤诉的令人瞠目的戏剧性过程。  相似文献   

11.
祝政 《视听纵横》2002,(6):16-17
为了探索电视产业化之路,绍兴电视台把眼光投向了电视剧生产。到目前为止,绍兴电视台(包括原绍兴有线广播电视台、绍兴电视艺术中心,下同)单独投资,或与他人共同投资拍摄了24部204集电视剧,据统计,绍兴电视台共投人拍摄电视剧的资金1406.5万元(不包括合拍单位的投人),截止目前已回收1007.5万多元。在这24部电视剧中,盈利的有8部,收支相当的10部,亏损的有2部,尚可发行或正在发行的有4部。预计通过发行,还可收回投资320万元左右,盈亏相抵,实际亏损数约79万元。在这些电视剧中,盈利最好的是《绍兴师爷》,投入300万元,收回415万元,回收状况较差的是原绍兴有线电视台拍摄的《宋慈断狱》,投人280万元,收回仅浙江版权48万元,目前该片还在努力发行之中,可望再回收1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售价1.96万元的黄金版《孙子兵法》。售价1.8万元的纯金浇铸版《毛泽东诗词手迹》,售价2.6万元的白金珍藏版《邓小平南方谈话》,售价1.38万元的纯金珍藏册《人民总理周恩来》……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陈漱渝、瞿世镜等委员直斥这种“黄金书”现象是典型的奢靡浪费,容易导致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13.
在资源共享程度日益提高的媒体时代.众多媒体在新闻领域的竞争已经从素材抢拼转移到解读方式的精细加工,“独家题材”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品.而共享资源中的“独家视点”正上升为媒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04年伊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新闻综合频道推出大型电视新闻周刊《1/7》.亮出了地方新闻节目的一面品牌旗帜。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新闻     
凤凰卫视颁发20万元创业基金 给你20万,实现你的创业梦想。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举办的“TCL给你20万”第二轮颁发仪式于1月30日在北京举行,最后角逐的6名企划者中北京的“艺术造型音箱”的策划人刘战生,经评委及现场观众遴选当场获得TCL集团资助的20万元创业基金。 凤凰卫视1999年推出的全新栏目《商旅冲动》自5月15日开播以来,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更有广大观众对栏目内开辟的“TCL给你20万”板块倾注了极大热情并积极参与。 (据《中华新闻报》) 北京青年报上午评优下午领奖 北京青年报每日上午10…  相似文献   

15.
新闻阅评     
安徽日报报道税费改革试点成果鼓舞人心四川日报2001年11月8、12、13日推出大型专栏,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分别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安徽日报2001年10月20日发表《江淮农民俱欢颜》一文指出:农村税费改革在安徽进行试点后,安徽省领导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精心操作,全力推进。全省税费改革试点总体顺利,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去年,全省农民总的税费37.6亿元,比改革前49.3亿元减少了11.7亿元,减幅23.6%,加上取消屠宰税和农村教育集资,农民税费负担减少31%。农民人均现金负担由109.4…  相似文献   

16.
追求新闻报道的理性与境界——从一起新闻官司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雯 《新闻记者》2003,(3):54-55
去年岁末,北京青年报因质疑西安翻译学院一位大三女生被一合资企业以40万年薪预聘的新闻报道而引发的官司被判败诉,报社不服判决,官司还将打下去,质疑报道也在继续进行中。这一事件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也带给人们很多思考。事件经过是:2002年6月12日,《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发了一条消息:由中国贸促会组织的以世界500强为主体的41家大型企业组成的“中国西部人力资源考察团”6月10日到陕西省考察。41家跨国公司以年薪5万元到50万元不等,在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招聘了200余名学生。由于西译的应届生已在…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新闻频道现在需要思考五个方面的风险。第一.高位运行的风险。民生新闻这几年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全国的省级台和省会台都在大力发展民生新闻.收视率增长速度很快。《现场》栏目2001年8月之前,年平均收视率为2%.现在最高达到8%以上.3年翻了4倍.广告增幅也很大.2001年新闻频道广告收入只有1000万元出头.到2004年广告达到1亿.3年涨了10倍,速度惊人;自办节目规模扩张很快.  相似文献   

18.
期刊广告的经营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刊广告的经营方略钟天明近年来,作为四大广告媒体之一的期刊积极参与广告经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1993年的《中国第三产业年鉴》提供的数据表明:1992年度,我国已有2710家期刊承接广告业务,年营业额达1.73亿元,平均每家期刊为6.4万元。在目...  相似文献   

19.
自2009年8月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来,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发展。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微博用户正在改变着互联网的舆论格局。  相似文献   

20.
《千杯不醉》从主题和风格上或许不足一评一论。按导演尔冬升的话来说,“它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部商业电影,但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又值得一笑一说。作为一部港产喜剧.不夸张不造作.世故中自有天真在.已是难能可贵。尔冬升从来都是“文艺腔”十足.这个自认是“票房毒药”的少产导演.在香港影市萧条时却越拍越忙.从《忘不了》到《旺角黑夜》,再到《早熟》.成为除刘伟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