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新华社福建分社记者杨震河同志去闽北林区采访,拍摄了一组反映林区流放木材的照片——《险滩恶浪只等闲》。这组照片,真切、生动,扣人心弦,使人看了犹如亲历其境,久久不能忘怀。它不仅向读者展现了闽北林区的放筏工人在激流中流放木材的惊心动魄的情景,更可贵的是它有力地揭示了放筏工人藐视困难,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面貌,颂扬了他们在向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2.
3.
4.
从1980年9月15日开始,《国际先驱论坛报》在地球两侧的巴黎和香港同天发行了。这在世界报界中是第一家。国际先驱论坛报是一家国际性报纸,在巴黎编辑。它刊登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和社论摘要,还有合众国际社、美联社、路透社、《洛杉矶时报》以及它自己记者和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6日,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起森林火灾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有关这场火灾及扑救工作的报道就有100多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对一个事件连续报道这样多,在我国电视发展史上是极少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大火燃烧的这些天里,新闻界沟通了全国人民与灾区军民之间的感情。而电视以其特有的声画结合的表现手段,和覆盖面积广、传播速度很快等优势,在报道中显示了特殊的作用。这一次电视连续报道,在人员组织形式上,新闻编排形式上,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的结合上,以及扬长避短等方面,都作出了成功而有益的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作为这次连续报道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工作者之一,笔者愿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这一工作的同志介绍一点屏幕之外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7.
一个与死神拼搏的人! 一个与生命赛跑的人! 一个身患癌症十二年,开刀动手术五次,被医生下了死期判决书,又挣脱魔爪,向死神宣战,顽强工作的广播电视战士,他就是宜昌县鸦鹊岭镇广播电视站长、共产党员李发春。 1978年3月,年仅22岁的李发春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鸦鹊岭红土公社当上了广播员。正当他在广播事业发展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的时候,一个意想不 相似文献
8.
9.
当年同修齐竞赛,重聚已易十五载;欢声笑语师生悦,共叙心曲抒情怀;技业交流相益彰,兰台风景这边好;一片丹心敬业志,他日再会更精彩。7月28日下午,省档案局礼堂欢声笑语,广东省电大档案专业88级同学共60人毕业15周年首次聚会。省档案局张光灿副局长,原任教老师韩益杰副研究馆员(现任广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副主任,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和钟丽娟处长参加了这次聚会。张副局长和两位老师赠言各位同学,肯定了大家在档案工作岗位上的学以致用,默默耕耘和辛勤付出,鼓励大家为党和国家的档案事业继续努力,做出新的贡献。这次聚会,安排了歌舞表演,师生之… 相似文献
10.
11.
王高宗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8)
潍坊台于建国三十五周年前夕创建,到今年9月26日,整整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十五年前,潍坊电视台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到现在已发展成设备齐全、栏目多样、在当地观众中有较大影响的电视台。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连传捷报,精神文明建设结硕果,被省委、政府授予“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设备不断更新事业不断发展建台初期,潍坊台的设备相当简陋,只有两台摄像机,一台用于演播室工作,只有一台外出采访。后期设备是一台VO-5030和VO-5850,白天用于节目制作,晚上用来播出新闻。新闻节目的长度和播出时间极… 相似文献
12.
13.
15.
18.
20.
6月15日至7月5日,对于本报赴港报道团来说,是不寻常的、难忘的20天。这20个日日夜夜的感觉和体验,可以概括为三句话:这一仗打得很有意义,这一仗打得很苦,这一仗打得很有教益。 香港回归祖国,洗雪百年国耻,我们有幸得以躬逢其盛,为祖国记录下这扬眉吐气的辉煌一页,深深感到肩上责任的重量。因此采访团的全体同志,从接受任务,到离京赴港,都有一种迎接挑战、接受考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坦诚地说,社领导和编委会在出发前的多次指示和同志们的嘱托,对赴港同志的冲击力之大,是历次大型报道前的动员所少有的。在港20天的紧张工作中,邵华泽社长“牢记使命,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临别赠言,范敬宜总编辑提出的“要学会用眼睛采访,写出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