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第三次就业高峰中的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蔚 《教育与职业》2006,(22):41-42
近一段时间,在不少新闻媒体上出现了“第三次就业高峰“的提法,所谓“第三次就业高峰”,目前并没有具体的起始时间表,但这个概念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的共识。国家信息中心相关人士对这个概念的描述是:“如果把知青返城算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就业高峰,把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工人下岗算作第二次就业高峰,那么,我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预计在今年9月达到最高点,而且要蔓延‘十一五’头两年。”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的直隶教案有着明显的特点:时间上出现了两次高峰,空间上北部少而中南部多,类别上以经济纠纷案件居多,涉案以法国、天主教为主。  相似文献   

3.
固原境内出土的彩陶,即以新石器时代为典型代表,形成了固原陶器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出土的釉陶,以两汉时期为典型代表,形成了固原陶器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相似文献   

4.
1959—1961年被称为“新中国第一次散文创作高峰”。从“高峰与散文年”、“何以成就高峰”、“高峰成就模式化”、“反思散文中的‘大跃进’年代”四个方面分析了这次散文创作高峰形成的原因和经典化过程,从而追问极左思想影响下,文学自身在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历史价值冲突的尴尬境地中丧失主体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绵阳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汉代是绵阳经济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唐宋是绵阳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高峰,清代中期是绵阳经济发展的第三次高峰,三次经济高峰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柿树叶内SOD与POD在不同时期酶活性的变化,通过定点定期采样结合实验室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受日本龟蜡蚧侵害后,SOD与POD作为植物体内的两种主要保护酶系,其酶活性均有所变化,受害区树叶出现了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为4月底5月初;第二次高峰为6月底7月初,造成酶活性的提高说明SOD、POD为树体自我防御体系中的快速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7.
露地、温室大樱桃落花落果规律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露地、温室条件下大樱桃的落花落果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露地还是地温室栽培条件下,3个大樱桃品种(红灯,红艳,佐藤锦)的落花落果均表现为3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盛花后8d左右,为落花高峰;第二个高峰在盛花后16d左右,为第一次落果高峰;第三个高峰在盛花后24d左右(硬核期),为第二次落果高峰,但在露地条件下,不同品种落花落量动态不同,红灯,红艳主要集中在落花高峰和第二次落果高峰上,而佐藤锦与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的落花落果规律一致,主要集中在落花高峰上。  相似文献   

8.
海运江南粮至大都(今北京),是元朝政府应对南北经济差异,保障京师用粮的重要举措.桑哥秉政时期,曾出现元代海运史上的第一次高峰.元武宗印位后,推行"至大新政",加强海运管理,提高运粮船户待遇,海运数又逐渐攀升,形成了元代海运史上的第二次高峰.  相似文献   

9.
散文以其独特的抒情方式、自由的表现风格、灵活的格式搭配、简洁的情感诱导受到了古往今来广大读者的喜爱,因而以其超凡的生命力走过了一个个文学鼎盛的时期,目睹一次次文化变革与一次次新的创作方式的兴盛和衰败,而保持长盛不衰,并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就曾有过诸如先秦诸子散文时期、两晋时期、唐宋、近现代等几个散文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在缪斯的圣殿中永远镌刻自己不朽之名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美术史上,出现过现过两次人体艺术的发展高峰,即古希腊和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而在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却没有出现人体艺术的大发展。因为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特点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性格心理等特点,使每一个民族在从事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各自特殊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出现了一个文化发展的高峰。孔子就是这场文化发展高峰的最突出的代表。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请同学们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两个方面来谈一下。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峰。西北地域周边的匈奴、羌、氏、西域诸族及秃发鲜卑等内迁诸族,因长期与汉族错居杂处,形成共同经济体制,民族间的差异逐渐减少,最后与汉族在互动中融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国电力缺口越来越大。2003年夏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供电紧张。很多地区采取了拉闸限电与高峰定价策略。分析第二价格密封拍卖的纳什均衡,并由此推导出厂商的需求曲线;分析高峰定价原理,并为电力公司在用电高峰时期如何定价提供了一种方法,得到一pareto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下午,班主任李老师突然兴致勃勃地在全班宣布: “同学们,为了检验你们的综合学习能力,我们决定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攀登科学高峰’活动,时间就是现在,地点就是这座灵山。”老师指了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培养基测定了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根际细菌的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生长发育周期中,根际细菌的数量变化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越冬期前,恰与小麦冬前分蘖盛期相对应;第二个高峰是在抽穗开花期,恰与小麦绿色面积最大的时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6.
薛涌 《教育》2014,(5):73-73
“开学第一天,交通早高峰提明显上升,达到‘轻度拥堵’程度。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马鞍型发展过程。90年代中期,职业教育达到发展高峰,当时中等职教占高中在校生比例达56%。90年代末期,有3年时期连续处于低谷。到2004、2005年,职业教育又迎来新的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18.
论欧阳修散文的语言美缪向勇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唐宋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唐宋时期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前代散文的基础上发展了散文的文学性,讲究谋篇布局,重视语言的锤炼,从而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艺术表达效果,使散文写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明人罗万藻说过...  相似文献   

19.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先哲们如孔子、墨子以及后期墨家等就已经对古典归纳逻辑思想有了初步认识。王充沿着前人开创的重观察、验证的归纳方法的道路,形成了较完全的归纳论证体系,使验证逻辑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是我国古典归纳逻辑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此后的朱熹对归纳法进行了概括性的初步总结,是我国古典归纳逻辑思想发展的第二次高峰。在近代,一些仁人志士如严复、梁启超等纷纷到国外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把西方古典归纳逻辑思想体系完整地引进国内,并为国人所接受,是我们古典归纳逻辑思想发展的第三次高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产生过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数学是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科。早在六千年前,在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中就有了一些数目字,逐渐形成了十进制系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过四次高峰时期,第一次在西汉后期;第二次在三国到南北朝中期;第三次在隋末到唐中期;第四次在北宋中期到元中期。第一时期,中国数学在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独立分科,其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数学著作,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