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金洲 《中学教育》2010,(1):61-62,64
1.何谓“学校”的意蕴? 什么是学校?这个问题似乎用不着回答,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记得有一位企业家谈到企业管理时曾说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千万不能相信“众所周知”这样的话,因为它很有可能意味着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能够对问题作出圆满的回答。这样的情形似乎正发生在“学校”身上。  相似文献   

2.
孙忠民:春节过了,十五也过了,人们结束了21世纪头一个年头最后一个狂欢的理由,一切又都一如从前。就像一场大戏刚刚落幕,人们尚来不及品味剧中的余韵,实实在在的生活便扑面而来,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21 世纪和 20世纪有什么不同?21世纪到底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跨世纪对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许多人心里都在发问,但似乎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今天我特邀我的同事,也是本栏目的老朋友程岂平先生做嘉宾,就我们应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应对21世纪,开始我们本…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天地》2011,(12):4-7
喜欢本刊连载的《梅琳:我的中国》,在本期,它就要“大结局”了。小说的主人公梅琳向自己提出过一个问题:长大成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4.
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就是责任分担,每一位利益相关者都应承担各自的责任;课程改革就是问题解决,每一位参与者都应主动地解决问题;课程改革就是自我新生,每一位旅行者都要准备好迎接旅行后的新生。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后,大学研究人员应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大学与中小学如何形成有机的伙伴关系?学校如何规划课程以便新课程在学校顺利实施?教师怎样形成课程意识并开展有效教学?如何让每一位教师心中都有课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享受新课程?这里我们想与读者分享一个完整的案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都教授厦其团队与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合作研究“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的真实故事,希望能够对对此有兴趣的大学研究者、校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士有所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丰富而博大,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与重要基石。当下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塑造什么?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数学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是鲜活的生命,数学究竟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和明天留下什么?儿童是否应当享有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题——师与生重要的生命经历,数学课堂是每一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让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中显现精彩呢?  相似文献   

7.
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期待中出炉,为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树立了新的标杆。它提出的“生活语文”虽然在课程方案中有了概要的说明,但在教学实践中,它与以往的“语文”学科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的落脚点在哪?我们该如何上好课堂教学?的确是每一位任课老师都要面临的直接问题。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道:哈佛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它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以充分的选择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相似文献   

9.
“生成”在英文中写作“be-coming”,意思是“变成某物”(coming to be)。它究竟意味着什么?首先,它意味着“关系”,当教师或学生不与其他人或事物(如多媒体、实验装置)发生“关系”时,想法再多都是“准备”(比如教师备课、学生预习),只有当教师或学生与其他人或事物发生“关系”时才有真正的生成。这种关系,最常见的是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0.
校长和教师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这既是一个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是一个工作艺术的问题。大多数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和校长走得近一点,但人天生的自尊又让每一位老师不想让别人感觉到自己和校长过于接近,“跟屁虫”的美誉没有哪位教师希望“据为己有”!也没有哪一位老师天生就想和校长对着干,仔细琢磨,其实都是事出有因。在学校管理中,如何让校长和教师的“距离产生美”?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教师,以及每一个将来可能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应当扪心自问,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师,以及每一个将来可能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应当扪心自问,为什么选择当教师?当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教海拾锦     
简单问题复杂处理一位教师讲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啦,便争着回答:“圆形。”教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三角形、四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  相似文献   

14.
“向管理要质量”这是每一位校长都知晓并都在努力实践的一种办学思路。“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管一管”和“理一理”。那么,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在“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中“管”什么?如何“管”?“理”什么?如何“理”?恐怕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也都有自己的策略与实践。我是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学校的道德教育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内容和实施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道德教育不再是台湾中小学校中的一门有相对独立内容的课程,甚至“道德教育”一词在中小学教育的词汇中也很少出现。台湾学校的道德教育究竟怎么了?现有的道德教育具有怎样的特点,存在哪些富有争议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一、改革前的台湾道德教育概况与特点台湾早年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儒家的“修身”课程来实施的。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之前的历次课程改革中,尽管承载“道德教育”的课程名称发生过种种变化,如被称…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对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意味着什么?课程改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每一位小学教师,每一位小学青年教师都会问这样的问题。无论人们对新课程了解多少,无论对新课程持什么态度,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必须面对新课程,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甄珍 《班主任》2010,(1):8-11
一位年轻教师曾经问我:“二十多年的班主任,您做得有声有色,秘诀究竟是什么?”“秘诀很简单,”我回答道:“先爱这一行,再让教育教学给自己添上一双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终身教育作为21世纪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向社会、向个体都提出了特别要求。尤其是对个体,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了面向未来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作为当今的大学,也要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应教会大学生一种终生受用的能力,即设计自我、塑造自我、评价自我、营销自我的基本的“四种能力”,这正是本文阐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年轻的风     
上篇:热士的切望…特岗教师’?就是农村学校到城市学校跟岗学习的教师吧?”在成都某校门口,一位家长猜测似地回答。…特岗教师’就是特殊学校的教师。”在资阳市,一名校长这样肯定地回答。…特岗教师’是不是那些为教育做出了特殊贡献,享受什么特殊津贴的教师?”在巴中一所城市学校,一名教师以反问的语气回答。  相似文献   

20.
刘学新 《山东教育》2000,(14):57-57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就不得不退回到2500年前,去聆听孔子的教诲。一度鄙视东方儒家文化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开始在儒家文化中寻求“道德教育”的答案。与此相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中国,人们在享受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道德危机,2500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儒家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儒家文化的感召力大大减弱。如何认识这种奇怪的现象?如何看待国人道德观念的变化?当代的道德教育应如何定位?这是值得每一位关心中国未来发展的人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