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此"妙手"     
任湛轩 《初中生》2005,(16):36-37
[文题:看图作文:以上面的漫画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棵死树,或许没人想看,但要是到了画家的画里,应该会有一些观众,也值得几两"银子".如果在名画家的画里,死树变成一棵生机勃勃的树,那这画一定价值连城.然而,死树还是死树,真实的情况是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山水诗具有"一律"性,这种"一律"性表现在创作实践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自画自题、自画他题、诗意画词意画形态是"诗画一律"的创作实践,自我同质化、认同式同质化、诠释性同质化则是"诗画一律"的三种同质化方式。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试题说明本卷的试题来源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八个单元的知识点,既有基础题、变式题,还有提高题,覆盖面广,难易结合,形式多样。试题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1.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广泛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例如,填空第(2)题计算银行的营业时间,第(7)题比一比谁打字的速度快,第(10)题搭配衣服的学问等。2.注重实践操作安排一些探索性、操作性的能力题,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画一画、拼一拼,可以有效地促使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以动手操作带动思维的发展。比如,第一(8)题让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并算出它的边长和周长;第一(9)题找规律,填一填;第二(3)题摸球游戏。  相似文献   

5.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与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是中国墨竹画历史上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作经验表述。前者体现了墨竹画技法程式尚不完备时期的绘画特征,后者则反映了技法程式高度完备条件下的画竹特点。中国人临摹学画的过程既是熟悉作画套路的过程,也是建立记忆表象的过程。记忆表象的笔墨化导致了创作意象的瞬间生成,而作画活动的程序化则削弱了画家对艺术构思依赖性。如此,画竹而"胸无成竹"才成为可能。本文试结合中国墨竹画的发展来分析文与可画竹与郑板桥画竹创作活动的异同,并由此论证表现技法程式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活动尤其是创作构思心理活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在艺术造型上,对客观自然观察认识的一种特殊方法,它在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训练中作用不可忽视,要通过速写、默写等有意识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对中国画的传统有深入的认识和领会,使中国画在兼容西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各地的物理中考中,实验探究题约占20%~30%的分数,是各种题型中失分最多的,压强部分的实验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我们把各地中考中经常出现、以课本内容为题材的题目称之为"星题",以课本外内容为题材考查课本知识的题目谓之"山寨"题.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用"画"来评点《水浒》,既与中国文论与画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史有关,又与明中后期时代氛围有关。从金圣叹现实与理想的关系以及"水浒"意与象的关系中,可以看出金圣叹将"画"、"水浒"、"自身"三者同构在一起,这也是其用"画"评点《水浒》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旧书"虚实     
"旧书",以裸题作为作文命题,给人以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无论是"旧"、"书"还是"旧书",都可视并可以触摸,有质感.这道命题,引发许多人的议论.有人以文化味、书卷气为其量身,又以不可"猜(题)"、"押(题)"为其喝彩.其中数王旭明的"评论"为最"尖刻".  相似文献   

10.
<正>"逸笔"的提出见于元代倪云林的题画。题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者也。"这段话语成了文人画自我标榜的法典。"逸"很早就是中国艺术评论中的一种标准,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就将评画标准定为"能、妙、神、逸"四种。何为"逸"?他举了王墨的例子,说王墨醉醒之后"即以墨泼,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史,由"画工画"向"文人画"演变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文人画主导地位的形成,源于元代画坛中心人物赵孟頫的审美理论"古意"说,"古意"是赵孟頫绘画理论的中心思想,也是元明清文人画的主要指导思想,它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以无形写有形,中国画家强调"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所谓"无笔墨处"就是一幅画的整个构图中的虚空处,而虚空并不是没有,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构成了中国画艺术的一种独特风格,它是创造"空纳万境"的中国绘画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儒道两家思想虽然主张各有不同,但都认为"艺"与"道"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画独特的笔墨表现形式,标志着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精神."绘事后素"是"艺",即指绘画.因此,可以理解为:中国画的笔墨艺术同样体现了"道"的精神.中国画这种带有艺术家主、客观意识形态的独特笔墨观,构建了以"笔墨"为核心的艺术审美理念,成为了中国画审美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找"点",是圆形阅读教学法的起始.好的"点",有高度,有宽度,有新意,小切口,大容量,能固守.找"点"有五大艺术,可以从题目中找,从关键词中找,从重点句中找,从课后题中找,从篇章页中找.只有找准这个"点",才能画好教学的"圆".  相似文献   

15.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的哲学。充分认识其现代价值,有益于我们认识事物、处理矛盾、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更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话题的探讨,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以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为载体,重点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体现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画中,"留白"是常见的一种构图方法,能营造画的意境,使画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其实,"留白"手法不仅仅在中国画中有独特地位,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这种手法也有妙用之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美术学科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而小学美术课程学科本身的特点,就给学...  相似文献   

18.
"白"本身是纯洁而明确的,同时它还是最好的调和色,能更好地衬托、突出其它色彩的特性."留白":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也就是常说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留白中所表达的形体是一种"空灵"美,不管是东方或是西方,不管是造型艺术还是音乐、人生等都会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索.留白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语言、一种艺术修养的展示,古老的中国画就可以完美地为之诠释,将这一艺术手法称为"计白当黑";另外,还有书法中的"飞白",雕塑中的"残缺",生活中的"距离产生美"等也恰当地留下"空白",可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9.
"白"本身是纯洁而明确的,同时它还是最好的调和色,能更好地衬托、突出其它色彩的特性."留白":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也就是常说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留白中所表达的形体是一种"空灵"美,不管是东方或是西方,不管是造型艺术还是音乐、人生等都会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思索.留白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语言、一种艺术修养的展示,古老的中国画就可以完美地为之诠释,将这一艺术手法称为"计白当黑";另外,还有书法中的"飞白",雕塑中的"残缺",生活中的"距离产生美"等也恰当地留下"空白",可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20.
一般地说“形”是指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神”是指对象的精神、气质。世界绘画几乎毫无例外都是从追求形似开始的,这是绘画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中国传统绘画就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相传三国时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画画,一不小心将一滴墨汁滴到画绢上,画家急中生智,把误滴的墨汁画成一只跃跃欲飞的小苍蝇。孙权看了此画以为是真苍蝇,用袖子去赶拂它,不料画上苍蝇一动不动。孙权细看才知是一只画出来的苍蝇,因而感叹曹不兴乃画中圣人。这个传说,虽说有些夸张成分,但也说明了中国绘画古时是以酷似原形为高超。这也是绘画初始阶段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