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0年代左翼电影通过塑造不同的知识分子形象对知识分子进行革命询唤。知识分子是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为革命询唤提供了社会合法性。知识分子是革命带头人,为革命询唤提供了革命路径。工农被赋予革命主体地位后,为知识分子革命询唤提供了更进步的革命偶像。左翼电影对知识分子的革命询唤,既规训了知识分子的政治身份,同时有效传播了革命话语。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大脑.中国革命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现代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在中国社会传播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有独立思想人格的知识领袖对于中国社会的不同认识,致使他们在革命大潮中不可避免地分化,无意中充当了某一阶级的代言人.但他们作为当时社会的牛虻与医生体现出来的精神却有着恒久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用翔实、生动的文献资料,从传播马列主义、组织领导起义、联结省地组织、战斗中身先士卒、探索革命道路、出身特殊而誓死革命等六个方面,论述了革命知识分子在黄麻起义各发展阶段的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贫困只是革命的直接动力之一。主要由知识分子构成的革命领导群体的成功,表明中国乡村革命的源起有赖于一批受过先进教育、富有革命理想和对社会有所担当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凭着日臻成熟的与农民联合的技巧、捕捉战机的敏锐性和高效的组织能力,架通了中国革命的"桥梁"——知识分子与农民的联合,成功地实现了革命走向农村的战略转移。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革命的知识分子群体在乡村革命源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翔实、生动的文献资料,从传播马列主义、组织领导起义、联结省地组织、战斗中身先士卒、探索革命道路、出身特殊而誓死革命等六个方面,论述了革命知识分子在黄麻起义各发展阶段的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春之歌》是建国后出现的第一部正面描写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它之所以在广大青年读者中激起巨大的反响,是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本文从横纵两方面分析了林道静性格特征及成长历程,并论述这一人物形象在当今社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延安文学转型时期的知识分子抒写主要体现为对知识分子品性的革命反思,这种反思反映了延安作家寻找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差距并企图弥补的努力,是对知识分子思想与个性的整体审视,是在没有外力推动下的主体选择,具有知识分子的精神史意义。革命视域下的知识分子具有个人主义、主观主义、情绪化、迂腐和胆怯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中国左翼革命是深刻改变了知识分子精神发展向度的重要现象。在革命所昭示的社会正义感和普适的道德原则的影响下 ,初涉革命之途的知识分子形成了凭借青春激情反抗现有社会秩序、抵御庸常的世俗生活、追求精神圣洁化的文化性格 ,并以新质的文学叙事呈现了独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乡村小说中革命农民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及两者关系有一个明显的交织在一起的消长过程,造成这种消长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作家的革命者身分的强化。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塑造显示了其建构身分的紧张感。伴随着形象的消长,作家身分出现了谦卑化趋向。革命知识分子身分的特定性导致了作家身分的崩溃.作家的自我认同中存在无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10.
乡村小说中革命农民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及两者关系有一个明显的交织在一起的消长过程,造成这种消长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作家的革命者身分的强化。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塑造显示了其建构身分的紧张感。伴随着形象的消长,作家身分出现了谦卑化趋向。革命知识分子身分的特定性导致了作家身分的崩溃,作家的自我认同中存在无解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青春之驮》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爱周运动、反映革命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段历史时期为背景,以林道静的成妊为主线.描写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谱写了一曲壮美的青春颂歌。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新式学堂在鄂东地区大量出现,其本意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造就实学人才。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颠覆旧秩序的革命知识分子也在新式学堂中形成。鄂东地区青年学子秉承着科举仕进的意愿入学,但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规模庞大,使得青年学子毕业后缺乏出仕或者成为乡绅的可能,多在省城到县乡的文教系统任职。在这一过程中,新式学堂塑造了一张串联省城到县乡的学缘关系网络,并沉淀在地方社会,这是很有力量的社会组织资源。在这一社会组织中的新式学生群体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位置,难以与传统秩序协调融洽。国民革命开始后,新式学生通过学缘关系网络接受革命思想、形成革命组织,发动贫雇农开展革命活动,与传统社会秩序彻底决裂,地方革命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在中共琼崖党组织始建初期是革命的中坚和砥柱。八七会议后的左倾偏向对知识分子采取了排斥态度,使琼崖社会的知识分子未作为一种重要的革命力量得到正视。解放战争时期的“白皮红心”运动成功地开展了城市知识分子工作,却又在所谓的“反特”运动中以莫须有的“地下学联案”将这一成就毁于一旦。而今则应在深刻的反思中,以问题的普遍性鉴照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14.
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所带来的俄国社会转型,俄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现实、反抗权威的虚无心态;崇拜英雄、向往革命的心态。同时,由于激进知识分子想自我主导改革的理想在现实中的破灭。故而打击了他们自我肯定的心态。所有这一切又促使俄国激进知识分子倾向于用革命的方法来解决俄国社会的现实问题,且走在了革命的前列。他们不仅扮演了精神领袖的角色.而且是俄国革命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初的延安时期是丁玲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交织在丁玲身上的性另4意识、知识分子意识和革命意识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顶峰,丁玲陷入深刻的自我斗争之中,它汇成了丁玲强烈的创作冲动。《秋收的一天》和《夜》呈现出作者自我斗争的矛盾心态,以及通过自我说服自我放弃以获得澄明、坚定的革命信念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正昌 《天中学刊》2005,20(3):21-23
中国共产党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修正、补充,最后达到完善的过程。1921--1927年,共产党人开始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知识分子成长道路问题,这是最初的探索阶段;抗战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党对这一理论不断作出新的发展和补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不同时期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分析 ,阐明知识分子问题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毛泽东本人知识分子思想的贡献与失误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问题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至关重要。邓小平一贯重视知识分子问题。尤其在“文革”后,多次就知识分子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指示,作出许多科学的论断,为恢复、制定和落实知识识分子政策,为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对于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修正、补充和完善的过程.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释知识分子成长道路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则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理论;新中国成立5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依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对这一理论作了新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历来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抗战时期毛泽东对知识分子培养教育的突出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毛泽东对当时知识分子的状况作出了正确估价,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住和作用,并恳切地指出了他们的弱点与不足,制订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论证了对知识分子进行培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毛泽东为知识分子的成长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毛泽东亲自参与对知识分子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