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不仅是数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也是我们中学数学中的一种学习方法.如在学习指数对数函数性质时,都是先由特殊指数对数函数的性质推广到一般指数对数函数性质.在数列中特殊值法的应用例子俯拾即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特殊化思想的解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一节的教学设计强调了同底数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在性质与图像上的关系,进而引出反函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学中的特殊与一般、转化与化归思想。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不仅要会研究同底数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更要学会研究这一类互为反函数的函数。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函数的意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利用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渗透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  相似文献   

4.
学习数学定理是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定理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定理的内容,更要关注定理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华到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先猜想后论证是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探索活动的重要方法,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红丽 《小学生》2010,(3):44-45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他们学习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因此,不能单靠记忆现成的数学结论来完成,特别是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很难从现成的数学结论中获取。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重要的是学生具有主动参与,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兴趣,主动探索,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6.
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这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注意结合教学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本文以美国第十二届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二题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特殊与一般"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反复认识的过程,就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过程.下面,笔者以几道中考题为例,谈谈如何用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一、特殊问题一般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多个特殊的问题,也许都比较难,若一个一个地解决,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大多学生可能表面上听懂,但是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者稍有变化,仍然找不到解题的方向.这时我们需要仔细研究,把握这些问题的共性并给出一般性的解法,也就是先"一般"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因此,不能单靠记忆现成的数学结论来完成,特别是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很难从现成的数学结论中获取。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9.
函数是一条线,贯穿整个高中数学,是学习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而我们在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后,就要记住指数函数的性质并利用这些性质去解决与指数函数有关的问题,并为以后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基础,可是好多学生却学不好,那么我们就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由函数图像得出函数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对数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是职业高中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七节中的内容,也是职高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的基础。从思想层次上看,对数函数涉及到数形结合、分类转化、方程函数等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将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尤其要培养能力。问题在于应当培养哪些能力和怎样培养能力。一、应当培养哪些能力 1.从数学教学的特点来看数学教学是讲授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也要培养与数学关系密切的“特殊能力”,例如教学大纲中所说的三种能力,即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从整个学校教育来看,还有一些各科教学所共同需要的“一般能力”,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必须重视培养,并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器官、发展学生的大脑功能。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说到培养能力,往往只谈上述三种“特殊能力”,这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12.
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无处不涉及到数学,无处不运用到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兴趣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学习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学习数学之目的就是要应用数学知识指导实践,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要把抽象的数学与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做到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有用,有趣,不再枯燥乏味,从而由被动变主动地去学习,就必须花功夫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去积极、主动学习,才能达到教学之目的。因此以下谈谈我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如抽象概括方法、化归方法、演绎方法、类比方法等贯穿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指导着我们的学习,也为我们处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方法.归纳、猜想是通过对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情况加以观察、分析,从而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下面就谈谈怎样利用归纳、猜想的思想方法来学习数学.1 利用归纳、猜想思想方法,探求解题的一般方法  看下面的一组证明题.(1)已知:a,b,c为正数,abc=1,求证:a+b+c≤1a+1b+1c(2)已知a,b,c为…  相似文献   

14.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人们的许多思维过程都是一种推理活动过程.从特殊到一般,从部分到整体,进行归纳和抽象,这是科学家实现科学发现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普通人也如此,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活动,可以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新的数学结论,不断丰富已有知识.训练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意识和归纳能力,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从特殊推广到一般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和分析归纳、比较观察良好习惯的手段.下面本文从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的一个性质,运用一般与特殊化而得到的一个性质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新编义务制教育数学知识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方法隐含在数学知识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的教学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使思想方法明朗化并加以应用,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进行思想方法的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本人在幼师数学教学中,结合师范专业特点,适时地揭示、有意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下面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适时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数学本身的论证、运算所运用的手段,例如:归纳演绎、类比化归、数形结合、公理化等都是初等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 1、在一些命题的证明、范例的教学中,要向学生对归纳演绎思想方法进行揭示。例在讲授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时,指出每类函数的性质,都是用归纳思想方法而得出的,即是从几个代表性的函数图象归纳出这类函数的一般性质。但这仅是感性认识,必须向学生指出单靠这样归纳得出的结论还不够严谨,还必须通过严格的演绎思想方法进行推理论证,然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教材课时的局限,性质的证明不一定在课上进行,但必须让学生知道,这些性质是能够证明的,让学生了解到归纳演绎思想方法的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核心素养是个体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并借助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数学学习或者现实生活情境中相关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是个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并获得的,所以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在这节课后学到了什么?除知识外,还有什么收获?本节课以"对数"为例谈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一、教材、教法分析"对数"这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3章"对数函数"第1课时.学习对数的概念是对指数概念和指数函数的回顾与深化,是学习对数函数相关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启发者、质疑者和促进者.教师如何发挥好自己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由特殊到一般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不但要使得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思想方法.在课本中有一些定理是由一些特殊的结论推导出一般的结论.如,正弦定理的提出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有asin A=bsin B=csin C,那么在任意的三角形中是否有这样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数学领域里充满着辨证关系,特殊与一般便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关于特殊与一般,以下关于逻辑方面的常识是众所周知的.一般成立,其特殊必然成立;特殊成立,一般未必成立,这也意味着看问题可以从一般到特殊.反之,"一般"比"特殊"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往往可以从事物的个性探索出事物的共性,这也意味着研究问题可以从特殊到一般.笔者就想通过教学中实际的案例来阐述这两者间的辩证关系.一、一般到特殊现在的高考题中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其中特殊值法就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可以通过特殊化的途径或用特定的具体对象代替可变对象,或是引进新的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启发者、质疑者和促进者.教师如何发挥好自己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由特殊到一般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不但要使得学生掌握知识还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思想方法.在课本中有一些定理是由一些特殊的结论推导出一般的结论.如,正弦定理的提出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有asin A=bsin B=csin C,那么在任意的三角形中是否有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