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科学与哲学当代科学高度发展,形成了一个突破性的跳跃。哲学是关于存在、知识和行为的原理和真理的理性考察。当代的科学哲学则是对当代新兴科学的存在、规律及其对人类认识世界的自然观作用的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在当前科学高度发展的这样一个大时代,科学哲学也必将迎来一个辉煌的突跃式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由于它面临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陷入了困境。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困难,是由于当前的科学哲学是在前一个科学(我们称之谓传统科学)发展时期形成的,因之人们对当前新兴科学的特征、形成的观点以及思维的方式的改变难以适应。…  相似文献   

2.
"数学本质究竟是什么"是当代数学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象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的本质在于研究一些独立的个体对象,结构主义主张数学本质的核心是抽象结构。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运用语境分析对"数学本质"给予了新的解释———在形而上学层面,数学本质是概念;在数学实践层面,数学本质是开放的。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数学本质"本身就是一个依赖语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柏拉图以来,著名的“非存在之谜”一直吸引着哲学家们为之绞尽脑汁。那么,非存在存在吗?到底有没有非存在对象呢?如果有非存在对象,那么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对象呢?它们能被描述吗?有可能提供有关非存在对象的统一理论吗?这样的理论的解释力又如何呢?在当代哲学研究、尤其在心灵哲学意向性等问题的研究中,非存在问题是不可回避的。对象属性策略体现了非存在问题的传统哲学解决方案的现代拓展,语言策略体现了非存在问题的语言学研究的当代趋向,可能世界策略则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更精细的逻辑论证思路。  相似文献   

4.
技术哲学是当代正在蓬勃兴起的新学科,它是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知识武装,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迫切需要开拓的新领域。本文围绕技术的性质和地位,谈几点看法。技术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因素研究技术的本质属性,首先就碰到了一个问题:技术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形态?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1.我们的物理学哲学研究的总纲领,是毕达哥拉斯主义与科学实在论的理念的整合。换句话说,我们相信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奥秘都深藏于数学和谐的规律之中。然而,这并非人为的而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2.在本体论上,我们相信"场的实在论",认为无形无象的场是物理世界的第一性实体。同时承认"关于结构的知识"是认识不可观察实体的必由之路(知识论版本的结构实在论)。3.在因果性观点上,我们主张,作为自组织系统的物理世界,在整体上是由因果律与机遇律共同决定的。4.我们持有多元主义方法论观点,认为从不同视角看,多种量子力学解释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笔者最近几年提出的一个自然主义数学哲学研究方案的介绍.在简要介绍这个研究的背景之后,本文将首先说明这个研究的哲学基础,即自然主义.然后介绍这个研究方案的基本思想及一些具体的成果,它们涉及意义、真理与逻辑的自然化,对数学知识的本性、数学的客观性与先天性、数学的可应用性的解释等等.  相似文献   

7.
康德三大批判哲学提出的科学王国和道德王国的分离与统一问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的生命伦理、网络伦理和环境伦理等冲突,而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学术魅力的课题。调查表明,在当代社会中两个王国的现实冲突、特别是克隆技术引发的生命伦理,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考察一些哲学家特别是德国哲学家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关系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探索面向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学,实现科学王国和道德王国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把数学对象看成是独立于人脑而存在的客观抽象物,同时要求为人们如何能够认识到这些对象提供直接的经验证据,这是贝纳塞拉夫数学真理困境对数学实在论提出的认识论难题。玛戴试图用折衷的柏拉图主义与一种双重认识论相结合的策略为这一难题提出了自然主义实在论的解答。然而,双重认识论必然导致两种本体论图景,其结果只能是玛戴一方面无法维护其所坚持的数学抽象本性,而另一方面又无法为人们认识数学对象的感知能力提供合理说明。  相似文献   

9.
正理论物理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与量子力学中无法计算的问题相关联。库尔特·哥德尔证明,总有一些数学命题是不可判定的;阿兰·图灵则将哥德尔的证明延伸到了计算机科学里无法解决的算法中。一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核心的逻辑悖论或许在现实世界也产生了影响:正是它让我们无法解答一些关于物质的基本问题。1931年,出生于奥地利的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Kurt G·del)宣布,他证明了总有一些数学命题是"不可判定"的,即我们永远无法证明或证伪它们,这一发现震惊了学界。如今,三位研究者又发现,正是同一原理让  相似文献   

10.
历史哲学——研究历史进程的横断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历史哲学呢?顾名思义,它是对历史的一种哲学反思,一般多指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关于历史演变的动力、规律和关于历史认识、历史理解性质的学说。在我国,一些学者根据传统的分类法,将历史哲学划归在哲学范畴,他们认为,历史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已超出了纯历史学的界限,单凭历史学已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将历史哲学划归在历史学门下,  相似文献   

11.
虚构哲学是在反思虚构现象的过程中,在与模态逻辑、可能世界语义学和非存在研究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哲学研究领域。它有两大走向,即传统的语义学走向和语用学走向。现在人们更倾向于后者,此即本领域所谓的"语用学转向"。西方哲学围绕虚构对象的本体论地位、因果作用等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最新研究与争论对我们重新思考存在、事实、真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解决认识对象的范围、种类及其本质规定性等问题无疑有借鉴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祝恩 《科教文汇》2011,(7):205-206
从古希腊哲学对世界本源追寻的方面解读巴门尼德变化在逻辑上的不可能.我们看到其理论的合理性所在。虽然巴门尼德的变化在逻辑上不可能的观点.被后人所不认同.但巴门尼德学说中却存在着绝大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以现象学的视角来对社会科学的基础提出发问,必然需要回应现象学在何种方式上可以与社会科学发生关联,从自然态度向现象学态度的转变意味着现象学作为哲学本身可以就社会科学提出批判性反思,进而这一反思中的意向对象和意向行为的说明实则就是对自我建构的把握和对社会科学发问方式以及来自于生活世界的奠基的说明.这构成了现象学反思社会科学的意向性结构,不仅使我们可以就现象学立场提出对社会科学的新理解,而且实际也意味着社会科学哲学的现象学路径的可能及必要.  相似文献   

14.
黎曼的几何思想来源于数学、物理和哲学三方面工作。黎曼对空间创新性的认识是相对论的理论基础,源于黎曼的张量分析为其奠定了技术基础,关于空间和物质相结合的思想也从哲学角度预示了相对论。爱因斯坦强调数学逻辑对物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数学和物理的经验性。  相似文献   

15.
量子力学对经典实在论哲学思想提出了最巨大的挑战:物理学理论是关于客观实在的规律的知识,还是人类心灵的一种发明?世界的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还是我们主观范式强加于客观世界的精神产物?这些问题像梦魇一样困扰着科学家与哲学家。几乎所有的顶级科学家和哲学家;  相似文献   

16.
没有眼睛,任何人都会痛苦不堪。尽管有导盲棍,有盲文,可是瞎子的世界仍是一片黑暗,我们果真无能为力了吗?  相似文献   

17.
陈徐扬 《百科知识》2021,(36):20-21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于何处?这些问题似乎总是充满哲理,难以回答.初中之前,我可能从未仔细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如同夸克是物质的最小单位一般,生命一词在之前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不可继续向下拆分的词语.关于生命这一名词,相关中文百科给出的解释是:生命泛指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并且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而关于生命的内涵,另一个中文百科给出的解释则是:在宇宙发展变化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存在一定的自我生长、繁衍、感觉、意识、意志、进化、互动等丰富可能的一类现象.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学哲学发展趋势的探讨,首要解决的就是立场、观点、方法问题。比如说,我们怎样理解科学、科学哲学,是从动态的历史发展角度还是从静态的现有理论、观念模式出发讨论问题?我们是站在传统科学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内部来探讨问题,还是从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发生、发展的外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考量问题,还是从科学哲学的内部和外部的对话、交流、协商来讨论问题?很难说哪一个研究方法就是正确的,对于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对话、交流可以开阔我们眼界,启发我们思考,使我们对于问题认识更全面。我们的问题研究必须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的发展史是科学哲学从阐释科学"发现"走向解说科学"创造"的历史,它既是关于"发现"的科学哲学的衰落史,也是有关"创造"的科学哲学的发迹史。在科学哲学从"发现"走向"创造"的历史演变中,人们见证一种古老而伟大的科学文化的没落,正是这种日趋没落的真理本位主义科学文化提供了人类形形色色所谓"创造"的精神和物质的思想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乃平 《科教文汇》2008,(28):204-204
开发与利用篮球竞技哲学,对当代篮球竞技具有重大意义与作用。篮球竞技哲学:是运用与拨掘人类经典智慧和显效知行方法,认识、研究与解决篮球竞技最高普遍问题的学问。其中,关于其最高普遍问题的哲学、关于其矛盾与规律的哲学,是篮球竞技哲学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