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玉 《青年记者》2016,(33):38-39
如今,“互联网+”“云计算”等热门词语广泛出现在各个领域,在新闻媒体领域应运而生的就是数据新闻,人们追逐与向往新技术,却忽视了该技术对公民隐私安全的影响、该技术与传统新闻创作的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苏婧 《青年记者》2017,(19):46-48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业界的渗透与应用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其中“机器新闻写作”尤为瞩目,亦成为学界研究热议的话题. 综观相关论文,基本围绕下述两个论题展开: 一是技术驱动创新,机器新闻写作势不可挡.学术界几乎一致地认为,机器人参与写作,带来了写作效率的提升、可以7×24小时地不间断工作、优化了对数据和资料的使用、实现了对受众精准且个性化的传播,而且从行业整体来看,会导致优胜劣汰,实现对新闻传媒业“落后产能”即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者的淘汰.其带来的根本变革是,新闻业的模式已从PGC(专家或媒体生产内容)到了UGC(用户生产内容),正在向AGC(算法生成内容)转变(喻国明,2015).  相似文献   

3.
发轫于报纸、滥觞于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民生新闻”,如今正呈现“蓬勃”之势。什么《民生热线》、《今日一线》、《民生大参考》、《行风热线》、《民生关注》之类的栏目可谓是层出不穷!各媒体纷纷追求“民生新闻”,群众百姓谈论关  相似文献   

4.
刁苏彬 《新闻窗》2006,(6):84-85
时下,有关新闻故事化的话题在业界一片热议。从较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晚报浏览》开办新闻故事,到各地大大小小的媒体纷纷开办新闻故事专栏,再到四川卫视公开表示要打造中国电视台中第一个完善的故事频道,新闻故事化现象一时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环境新闻首先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出现而兴起和发展的,其天然地带有鲜明的风格,具有对现实强烈的干预性,即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揭露和鞭挞,对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讴歌和颂扬.由于环境保护兴起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和复杂的背景,以及环境新闻所具有的鲜明特色,要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就必须多份冷静,要有战略眼光、系统思维、国际视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闻故事化一方面使记者能突破传统模式化报道的窠臼努力发掘新闻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情景,使报道更具可读性;另一方面也使记者、编辑在选择报道题材、报道角度、报道方式时陷入“找故事、说故事”的新窠臼,不仅模糊了新闻与故事的界限使假新闻有机可乘,而且影响记者编辑对新闻事件新闻价值的判断,为追求故事性而忽略了媒体的社会角色,更直接影响了新闻叙事结构的简洁性,使传统的新闻观念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7.
对电视民生新闻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新闻是近来中国电视界颇为热门的一个名词,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都在竞相开办此类节目,并将其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和提高收视率的新的增长点。正如著名学者李幸在其《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中国电视正在经历第三次革命,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各地方台都出现了一种叫民生新闻的东西。这种民生  相似文献   

8.
陈敏 《新闻知识》2005,(2):63-64
精确新闻(Precision Journalism),也称精确新闻报道、精确报道,它是指记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定量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由此,精确新闻形成了与传统新闻的一个重要区别,即它是“把事件、人物、行为或态度用数字来表示,然后进行分析”,数据信息成为报道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当DV摄像机作为家庭的消费电器广为普及的时候,拍摄自己的生活、拍摄周围人的生活,并在电视上展示已成为可能,上电视、拍电视对许多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与专业电视设备相比,与雇用大批专业电视工作人员相比,DV作品大大降低了影像制作成本,只需要付给DV通讯员一定的稿酬,就可以得到一条新闻,而且还有可能是独家新闻、时效性最强的新闻。DV的普及,正在打破影像领域的贵族化传统,重新确立大众传媒的本质属性。它的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一些社会新闻之所以走入误区,是因为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单纯追求商业利益日益腐蚀着新闻传播者应有的道德观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热线新闻以突发、快速、忙碌的风格,在现代都市报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谈起热线新闻,大家都与风风火火、雷厉风行联系起来,笔者从事热线新闻已7年,如今要提出冷思考,热与冷看似一对矛盾,却存在着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2.
方胜 《新闻知识》2012,(6):12-13,5
随着媒体新闻线索的竞争加剧,涌现出"职业新闻报料人"这一特殊的人群。本文提出了职业新闻报料人的定义,归纳了其以获取媒体奖励为目的,经常向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线索,为媒体记者采访提供各种便利,以及和新闻媒体、基层群众都有密切联系的特点,分析了其对媒体新闻采编工作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媒体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吴超 《军事记者》2011,(11):37-38
近些年来.有不少新鲜事儿在新闻圈里冒了出来.不经意间就多了几分思考,有了些许感慨。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算作是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冷思考。 一、都是谁在发布新闻? 素以能“炒作”而闻名于世的新闻界,现在似乎逐渐哑火了。现象有三:一是不少“硬新闻”都是始于网络后才见诸报端:二是记者总是迟于新闻事件进入:三是记者写的稿子似乎远不如“草根们”写的稿子更能吸引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栏目独家广告代理费为1.0088亿元的,2005年则上升到1.388亿元。《南京零距离》的成功示范效应,引导了一股全国性的民生新闻栏目热,至今热度不减。  相似文献   

15.
姜玲 《视听界》2001,(4):55-55
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首开国内“说新闻”之先河,主持人陈鲁豫以其口语化、轻松自然、娓娓道来的风格博得观众的肯定和喜爱。随后,这一崭新的播报方式也得到了众多电视同行的认可。主持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的陈晨、播报上海卫视《上海早晨》的李培红也是以“说新闻”这一方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一时间,一些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纷纷改头换面,以“说新闻”的方式面对观众。  相似文献   

16.
时下电视地面频道似乎普遍患上了“时间焦虑症”,正陷入新一轮的改版狂潮中——他们只是感到惶惑和不安,出于“变”的本能而去一而再再而三地改版。要么对原有的新闻栏目修修补补,要么干脆改头换面,打造新栏目,哪怕变个名字,仿佛也让人安慰。在诸多的求变中“民生新闻”是叫得最响的一块招牌。南京有“南京零  相似文献   

17.
“新闻线人”热的出现给21世纪伊始的中国新闻业带来了一股不小的冲击波。本文从“新闻线人”热的社会成因入手,针对现状冷静地透视这一热潮背后的隐忧,并给出一些较为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骏 《新闻世界》2014,(10):206-208
数据新闻,也称为数据驱动新闻,它是将大数据运用于新闻实践的重要体现。本文将从基础支持、媒体专业和受众三个角度来分析数据新闻流行的原因。但作为新事物,数据新闻也隐含着三种潜在的问题:开放数据、数据隐私和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采访、编辑、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播发的新闻也越来越趋同。且不说新华社的统一发稿,就是在地方新闻中,由于新闻源雷同,同一新闻事件可能被不同媒体所报道,一家媒体想独享新闻或者垄断新闻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将新闻做得与人不同,吸引读者,只有在  相似文献   

20.
王依夏 《新闻实践》2001,(10):36-37
最近几年专题报道成为众多新闻报道形式中一个耀眼的亮点,媒体竞相运用。专题报道的走红绝非偶然,因为新闻报道的方式和表现手法,总要与信息传播的需要、受众的阅读要求和接受能力的变化相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有了新的变化,求深、求新、求活、求实用已经成为当代读者需求的走向。读者不再满足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