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30年代,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相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中国文学界、思想界是一个伟大而孤独的存在,其思想的复调影响了他进入新文化运动的姿态与心态,也注定了其思想的复杂性和独特性,而这种复调的产生又与他的童年经验、留日经历渊源颇深,成为他思想乃至性格的胎记。文章从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复调切入,回溯鲁迅复调思想产生的脉络和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 3 0年代 ,陈独秀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代人 ,在学术与思想的关系上 ,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分裂到相对统一的过程。从陈独秀发表的《孔子与中国》一文看 ,其晚年思想发展的大趋势是向“五四”新文化基本理念回归 ,并有所提升与发展变化。他在学术与思想的内在关系上 ,虽不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那样对立、分裂 ,却仍未达到事实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事件发生在20世纪初,但它不论在文化、思想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历史是画上了句号的过去,然而人们对历史的评价和研究却不会停息,并且众说纷坛、见仁见智。对新文化运动的研究也是这样,从运动产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断有人对它品头论足,想从不同角度探个究竟。本文主要对近二十年来新文化运动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关于新文化运运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篡夺了胜利果实,袁氏一心复辟,他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复古尊孔…  相似文献   

5.
近代语文教育实验的历史回顾一近代语文教育实验是本世纪初教育实验运动的一部分,它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裹挟下应运发生、发展的。成立于1914年的中国科学社是新文化运动科学思想的策源地之一,它以传播科学知识、谋中国科学与实业发展为宗旨,尤其重视青年学子的科学教...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既是思想文化上的启蒙运动,也是救亡爱国运动。梁启超与五四运动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戊戍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亡命日本,倡导“新民”学说和“文界革命”,反省传统,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先驱,对五四知识分子产生了极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游历欧洲的梁启超以私人身份旁听巴黎和会,维护中国权益,及时将巴黎和会损害中国主权的消息传到国内,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虽然梁启超晚年思想渐趋保守,但他仍然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新文化运动所追求的个性独立、民主自由、科学精神、道德革命表示赞许,他是新文化运动的辩护者而非敌对者。欧游归国后,梁启超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意义,希望五四运动变外交的国民运动为内政的国民运动,建议青年致力于文化运动以光大五四运动的价值。同时对五四运动中科学万能论、科学口号化等缺点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我国 8 0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从北大校园发生 ,与蔡元培“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自我意识、民主与科学意识觉醒的运动 ,它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又在“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其威力之猛,涉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都是空前的。五四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向着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猛烈冲击,使中国人民思想面貌为之一新。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是整个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推动。五四时期教育改革的中心是反对封建教育的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要求建立民主的、科学的新教育。今天,发扬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动荡、大重组时期 ,中国的知识精英们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 ,否定传统与权威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新运动 ,女性主义的崛起是这场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少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 ,从各个角度和层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本文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并作适当的评论。一、关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主义运动的研究1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主义运动兴起的条件。吕美颐、郑永福认为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对女性问题认识的深化 ,十月革命带来的希望 ,…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文化现代化定义为人类特质全面而自由地体现和表达的状态,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对封建传统的猛烈批判,以及文学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宣传,都对达到这种状态做出了贡献。当然,新文化运动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笔者试从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新文化运动在促进中国文化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一时间,提倡科学、弘扬科学精神成为一股波澜壮阔的社会思潮。在新文化倡导者努力下,科学启蒙和科普译介逐渐走入国人中间。科学小品是左联知识者在开展“大众需要科学知识,科学要求大众化”的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的文类,其特点是用散文的笔致,让科学与文学相结合,使文章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新体例的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以运用科学观念启蒙民众、改造社会、救国图强为底蕴的科学社会化思潮,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三次高峰:五四时期的科学启蒙运动,20 世纪30 年代抗日救亡风云中的中国科学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自然科学运动;其历史演进的轨迹,可概括为以科学观念更新国民文化心理结构的诉求、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探索和革命化、大众化的科学启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民国成立后至抗战前,在大学任教的留美归来的学者,秉承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想,积极创立新系科,编写新教材,组织科学学术团体,对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31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许霆案”进行了重新审理,最后判决被告人许霆犯盗窃罪。法院认定许霆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是不合理的,应当判决许霆无罪。“许霆案”的发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我国立法应当尽快加以完善,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干,是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系统,从整体上讲是一种重伦理、轻科技的文化。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科学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导致了其思想观念的更新,使处于主流地位的伦理文化逐渐被科学文化所取代,并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科学文化体系。大概分三个阶段,从明清之际到新文化运动前,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文化观的萌芽时期。从新文化运动到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这是科学文化开始与人文文化相区别,走向独立的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是科学文化形成完整体系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容闳是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 ,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人。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他投身于救国强国运动中 ,积极主张学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其设备 ,倡导普及教育、出国留学 ,一开中国新风 ,在科教兴国方面可谓远见卓识 ,有着跨时代的独到见解和实践活动 ,成为中国近代科教兴国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严复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不仅在社会政治思想方面,而且在科学思想方面有独特贡献。严复在向国内传播西方科学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引进西方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同时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的学术理念进行反思,从而达到对中国科学的思想启蒙。综观严复的科学发展观,以进化论为基础,以科学思想启蒙为特点,以促进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目标指向,构成了中国科学思想的宝贵内容。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对科学分界问题做出了与传统理论截然不同的回答,即以可证伪性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不落传统巢臼,富有启发意义:打破了科学无误论的神话;为我们如何解决从易错的科学理论趋近真理,如何解决假真、错对的过渡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这一分界标准也有很多偏颇之处:他把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推向了极端;证伪标准具有明显的经验主义倾向;他的证伪标准不仅无法对科学理论进行定论性的证伪,而且还有可能会扼杀许多真正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世说新语》中"挺动"一词的解释历来莫衷一是。张万起、刘尚慈主编的《世说新语译注》对"挺动"一词的解释还有待考证。结合古籍中使用"挺动"一词的资料及《汉语大词典》的相关条目释义,"挺动"一词释为"振作、灵活"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