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案例,分析美国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主要特征有:严格进阶的答辩申请基本要求,高标准完成课程学习,通过博士候选人综合考试,高质量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资格条件明确的博士委员会成员构成,申请人拥有对答辩委员会组成的话语权;清晰灵活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程序,自主决定是否举行答辩,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成长发展的答辩过程;彰显公正的答辩救济程序,保障学术自由和学生权益.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美国专业博士学位的产生发展过程,对专业博士学位的内涵、美国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专业博士学位与哲学博士学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学术性、职业指向性和效益性等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具有与哲学博士学位教育不同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院校研究的定义、内容、任务、方法等。要开展好院校研究,必须加深对其作用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院校领导和管理者更为重要;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组织机构档次;应协调各相关机构的任务,把握好院校研究的切入点、中心点、关键点和特色。在学习美国院校研究的经验时,要注意历史背景,要结合我国国情,要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华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学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学的互动关系,美华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学史,美华学在异质化语境下的化传递以及美华论对中国现代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4):F0002-F0002
正冯友兰(1895一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乃是回答"钱学森之间"的关键,亦属时代之重大课题。以笔者浅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学术研究型研究生,尤需在学术视野、学术方法、学术积累、学术目标等方面下工夫。概而言之,需在"大小多少"上着力。所谓"大",其义有三。一为远大的学术志向。致力于学术研究的研究生,一定要树立起大且坚定的志向。远大的志向不但给学术研究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亦在某种程度上构成影响学  相似文献   

7.
黄堃 《成才之路》2011,(17):I0015-I0015
(1)不要揠苗助长。有些家长觉得,让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提前掌握小学的部分知识内容。而美国的早教理念认为,要适应幼儿思维发展水平,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孩子多观察,用语言进行比较和分类。(2)不要因攀比而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一些家长喜欢对孩子说:“你看,那个谁家的孩子怎么学得那么好啊,你怎么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攀比会让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受挫感,从而开始消极地面对学习。这个时候,应该采取鼓励的策略,关注幼儿个人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党宁 《教育与职业》2007,(16):102-104
蒋梦麟(1886-1964)字兆贤,号梦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教育家.1903年参加院试考取秀才,1904年进入上海南洋公学就读,1908年赴美留学.1912年他毕业于加州大学教育系并获学士学位,此后即赴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1917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