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复习引入营造氛围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青海高原一株柳。 师:我们大家是安吉人,安吉是竹子的故乡,大家看得最多的是竹子,但是我想你们对柳树肯定也不陌生。因为垂柳依依是我们江南随处可见的风景,可是很奇怪,[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周末,我们全家兴高采烈地来到中国竹子博物馆所在地——安吉。妈妈说:“到中国竹乡,不可不看中国竹子博物馆,不能不游安吉竹种园。”因为安吉是世界最大的竹子主题公园,还是中国惟一的竹子专业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正一、解题引领,以疑导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请一位同学来读课题。师:我知道每一个同学都能正确地读出题目,这还不叫真正的会读。怎样才叫会读呢?你能从课题中读出这篇课文会写哪些内容?会具体写哪些内容吗?生:我读出这篇课文会写青海高原和一株柳两部分的内容,我认为会重点写一株柳,写青海高原是为了衬托一株柳。师:看来题目没有白读嘛!要想解决所有的问题,就要走进课文。【点评】"学贵有疑。"课前,把学生的疑问搜集并进行整理,以学生的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品读课题,  相似文献   

4.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内容——简笔画(极书)。在这一节课里,我只向大家介绍一下简笔画的基本知识,使大家对简笔画有一个初步了解。下面我们看黑板上的两个物体。  相似文献   

5.
听课拾零     
(上课) 师:今天给大家讲一讲用“插入法”来检验是词组还是合成词的知识。这是区别词组和合成词的一种比较简单而又较有效的方法。现在先看下面两组词,看是词组还是合成词。 (板书)1.透明、透露、落空、落后 2.赶走、腾出、说完、冲垮请大家先翻阅一下以前学过的语文知识短文,搞清楚两个问题:一、什么是合成词?什么是词组?二、怎样区别合成词和词组?  相似文献   

6.
时间:2008年10月地点:东南大学礼堂课堂再现:一、文路阅读师:今天孙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高年级的长文章。高年级长文章怎么阅读呢?孙老师尝试着和同学们学习几种阅读方法,我们先看题目,课题是——(读)生(齐读):老人与海鸥。师:相信你们还能读得更好一点,更整齐一点,题目  相似文献   

7.
师:同学们好!我们今天的文言文课和大家平时上的可能不太一样.请看大屏幕. (屏显.) 今天学习的《孙权劝学》 ●文言文的拓展型文本学习 ●文言文的群文学习 ●文言文的诵读式学习 ●文言文的"连滚带爬式"略读学习 ●用文言文训练说话能力的学习 第一部分 蓄势 师:今天的这节文言文群文阅读课,老师给它定了一个主题,叫"在孙权的朋友圈学习有效沟通".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需要和其他人进行沟通.沟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不小心就—— 生:谈崩了.  相似文献   

8.
第一课时:游于艺【"游"出感觉】师:看黑板!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鱼游到了纸上》,请大家一起读——(生齐读课题)师:读题目,不光要用嘴巴,更  相似文献   

9.
近日,听了一节六年级的阅读课,执教者所上的课文是《青海高原一株柳》。课堂上,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到描写这株柳外形的语句,让学生说一说外形神奇在什么地方。接着,让学生尝试角色扮演干旱与寒冷,想象说一说自己会怎样来对待这株柳树,这株柳树又是怎样挺过来的,相机学习文中重点段落,  相似文献   

10.
《青海高原一株柳》选自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第一节交代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第二节又交代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既给学生造成了阅读的心理冲突,又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作者对这株柳树“望而生畏”之情。而三四两节。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青海高原的苍凉。直到第五节才具体地描述了这株柳树的“巍然”“强大”。  相似文献   

11.
一、紧扣课题,激发阅读期待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看老师写课题。(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读)(生齐读课题)师:什么叫鞋匠?生:专门从事做鞋子、修鞋子的人。师:说说你们心目中的鞋匠是什么样的?生1:我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修鞋的人,他们的穿着都不好,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实录一、审读课题,铺垫背景1.结合回忆,初识人物师:(课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齐读)《十六年前的回忆》。师:(在“回忆”下面画上三角符号)注意看!你们知道该怎么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生齐读课题,将“回忆”读成重音。)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一、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师:今天写字课的主题是——发现汉字的结构之美。看,生字娃娃来了,大家齐读一遍。师:请同学们认真看这些字的结构,你能把它们分成两类吗?生:独体字和合体字。师:哪些是独体字?哪些是合体字?生:"玉""斗""勺"是独体字,剩下的都是合体字。师:很好。无论是独体字还  相似文献   

14.
一检测学情,激发识写兴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指课题)水洼就是水坑,浅水洼就是——生:里面只有很少水的水坑。师:对。看课题,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一起读——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课文都预习了,老师考考大家认识不认识这个字。(出示生字卡:扔)生:(读)rēng。师:没学过大家都认识了,看来预习得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字,是咱们以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了,一起读——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 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子《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七自然段,描写了柳树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的顽强抗争,表现了它坚强不屈的可贵精神。听过不少教师的执教,总感觉"柳树"的根基扎得不那么深厚。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课堂基本上分三步走:先对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进行渲染,再引导学生想象"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对柳树的种种摧毁,最后试图提炼出柳树的精神。诚然,学生最后似乎也能说出类似于"坚强不屈"之类的词语。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充其量是贴贴标签而已。学生过多地关注了环境之恶劣,摧残之残酷,淡化了对柳树本身形象的感悟,难以触及柳树的精神层面,又何谈对柳树精神的  相似文献   

17.
师:请大家看一段录相,注意观察录相上反映的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 (放录相,内容是自然界中狂风) 师:哪个同学告诉大家,录相上反映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刮风是怎么回事呢?风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篇课文——《"番茄太阳"》。(指三名学生读课文)师:课文能读得正确通顺,相信你们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咱们先看课题,文章的题目是一初读课文,感知"番茄太阳"  相似文献   

19.
1.案例: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乘法"。大家高不高兴?生(齐):高兴。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由小朋友自己来学习,看哪些小朋友不用老师教,自己就能掌握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一、板书课题,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落“字故意写得比“花生“大),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请大家看课题,老师写的课题有特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