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人何处     
大牌坊胡同在朝内南小街路东。这里其实没有牌坊,只有一条小胡同。说是小胡同,因为它旁边的东总布胡同、禄米仓、赵堂子都比它宽得多。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很喜欢级任老师吕向欣(在成绩通知本上她的图章是吕象新)。她永远穿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竹布衫。冬天当然不是这身衣服,但我记忆中的吕老师永远穿竹布衫。  相似文献   

2.
消逝的胡同     
我问她,你害怕胡同里的黑暗吗? 她回答说,不怕,又没做什么亏心事. 我说,我也不怕,闭着眼睛走路也不怕.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大约露出了笑容,我的笑容大约也被胡同看到了. 胡同说,你还是那么淘气啊. 我还是那个小孩子,快活、善良、狼狈、顽固.而胡同,已不是那个胡同了.  相似文献   

3.
家乡的胡同     
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你一定会发现这儿有一条条两旁有房子的小巷,我们这里叫做胡同。它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我家所在的那条胡同。我家里并没有爸爸、妈妈,只有姑姑、姑父。刚来姑姑家时,我还不到三岁,由于没离开过妈妈,便缠着姑姑带我去找,可她满口答应,就是不带我去。于是,好几次我偷偷跑出来,但都是还没跑出胡同就被姑姑抱回家了。那时的胡同多么可怕!那么长,好像没有尽头,我  相似文献   

4.
仲玲 《生活教育》2011,(17):48-51
"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灵魂,要有一种思想的支撑",面对着眼前这位优雅知性而又充满热情的女校长,听她侃侃而谈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你不得不为她对教育的那份爱与执著而感动。杜军,北京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校长。就是她在短短的5年之内使一所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胡同小学成为今天蜚声国际的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5.
回家要经过一条狭长的胡同,一到晚上胡同里漆黑一片。我偏偏每天要上自习到很晚才回家。母亲从家里牵了根长长的电线,又搬来梯子,将灯泡高高挂在胡同中间。每晚她都会先把灯打开,让我可以顺着灯光回家,不再那么害怕。  相似文献   

6.
【内容简介】《胡同文化》是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但文章并没有直接叙述“胡同之没”的主题,而是先谈胡同的起源、发展,再谈胡同文化的特征,最后谈胡同文化在时代大潮中的衰落。它既是一篇典型的序言,又是一篇很有艺术魅力的文化散文。  相似文献   

7.
北京胡同     
想象中的北京胡同,是静谧、整洁、和谐和安详的。当我进入胡同区,坐在人力三轮车上,伴随着清脆的铃声,穿梭在齐整的四合院中却少了这种感觉。我的北京胡同之旅是从北京最早的胡同烟袋斜街开始,却全然没有印象中的影子。除了古旧的凸凹不平且积满泥水的青石板证明着它的历  相似文献   

8.
又又的梦     
又又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瘦瘦的,个子高高的,梳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她在马尾胡同小学读五年级,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先后给她报了很多班:绘画、书法、舞蹈、古筝、英语、奥数、作文……她听电视里  相似文献   

9.
悠悠慈母心     
回家要经过一条狭长的胡同,一到晚上胡同里就漆黑一片。偏偏每天我要上自习到很晚才回家。母亲从家里牵了根长长的电线,又搬来梯子,将灯泡高高挂在胡同中段。每晚她都会先把灯打开,我可以顺着灯光回家,不再那么害怕。父亲去世得早,家里的轻活重活都是母亲一人操劳。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下午放学后,李红一个人背着书包回家。当她走到一个胡同时,迎面走来两个女生,拦住她向她“借钱”。她吓坏了,连声说没有钱。两个女生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2011,(11):19-23
杜军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校长女,汉族,53岁,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东城区委副主任,第八届全国青年委员,第十届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任校长以来,她致力于创办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学校,创建《黑芝麻胡同小学创造宣言》,在  相似文献   

12.
她,有着一张平凡的脸,但却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她在班上并不出众,却深深地打动我的心,她不会用滑稽的动作来逗人开心,但对我的关切让我感动。她是谁呢?她就是与我同住在一条胡同里的好朋友——倩。  相似文献   

13.
她,有着一张平凡的脸,但却拥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她在班上并不出众,却深深地打动我的心,她不会用滑稽的动作来逗人开心,但对我的关切让我感动。她是谁呢?她就是与我同住在一条胡同里的好朋友——倩。  相似文献   

14.
胡同     
2006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北京的符号》。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可以作为它的符号的,各个方面都有,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说到文化方面,北京的胡同应该算一个吧。老作家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一文中写道:“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本期“课文配读”栏目选了三篇有关胡同的文章,内容各有侧重,朱湘的《胡同》是漫谈性质的,可以让我们多了解一些胡同方面的知识;史铁生的《故乡的胡同》把个人的命运、人生体验和胡同曲曲弯弯的外在特征联系了起来,别有一番新意;而李国文的《胡同之死》则是接着汪曾祺《胡同文化》一文中的话题“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很深入地分析了胡同为什么会死掉,并认为胡同的死掉并不十分可悲,因为“北京胡同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亲切、良善、和蔼、信任,却还能留存在这块土地上的话,也许比那些古旧的建筑物,对于中国要更有价值些”。(雨羽)  相似文献   

15.
一、内容简介 《城南旧事》所呈现的是一个传统、朴实的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社会。主人公小女孩英子跟随爸妈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惠安会馆附近的一条胡同里。英子就在这条胡同里开始了她无忧无虑的生活,也结识了一个个“朋友”。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师喜欢上的一个篇目。不过,纵观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参上的导读都将这篇文章理解为由这三部分组成:首先,写了胡同的特点:从第五节开始写胡同文化的内涵:最后一部分是作者表达对胡同的复杂情感。对于这样的理解,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如果说文章前四节写的是胡同的特点,那么它和胡同文化是什么关系?作者用那么多篇幅写胡同,难道仅仅是在交待胡同文化的环境?胡同起源的众多名称、胡同里的叫卖声等等难道不属于胡同文化的内容?在笔者对教参上的看法存疑的同时,查阅了有关资料,想从根源上去把握本文的题目“胡同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京派作家汪曾祺的散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 ,文章并不是一般套路上的序 ,而是一篇展示北京市民生活文化的小品文。《胡同文化》中涉及到北京市民生活的许多民俗事象。所谓民俗 ,就是民间生活中相沿成习的东西 ,它是处于中下层地位的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事象指从事民俗活动的具体事情 ,它是民俗的载体。如果我们对民俗事象进行民俗学解读 ,就可以了解它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基于这种观点 ,我们对《胡同文化》中涉及到的主要民俗事象进行解读 ,就可以加深对《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胡同…  相似文献   

18.
邓云乡 《中文自修》2023,(Z1):30-31
<正>初日和斜阳、晴空和白云,也照耀不起这些胡同的光彩,它的确是十分衰老了,如果使它再焕发青春呢?历史也在期待着有人给它以新的生命。北京的胡同,碾过数不清的车辙,印过数不清的脚印,对历史说来,它写不完,说不清,说不尽……北京的胡同,留下过数不清的身影,回荡过无数的声音。对天涯游子说来,永远有做不完的旧梦,倾诉不尽的深情……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非非在邻近的一个大院里 我家住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宿舍的附近。非非一年以前很喜欢跑到胡同里的那个幼儿园去,可是那儿虽然有同她年龄差不多的小孩,但她不是幼儿园的人,不能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耍。最近,我们发  相似文献   

20.
《胡同文化》原是作者为摄影艺术节《胡同之没》写的序,应该属于序一类,但是作者并未将它当做正经地道的序来写.而是将它写成一篇能够充分展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他从书中胡同的照片上得到创作的灵感.以散文的笔法向读者介绍了风格独特的北京市文化——胡同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