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何青 《中国考试》2006,(1):14-18
科举考试对社会发展的根本贡献,在于社会人力资源开发配置模式的创新。这突出表现为:以公开考试督导问学求知、兴教育人;以考试方法的革新和科名数额调配,协调人才流量与社会职位的互容;以考试标准和考试内容的掌控,强化对社会人力资源开发配置的制导,以严明的考试运作规范,增强人才质量判别的准确性,促进人职合理匹配。科举考试在社会人力资源开发配置模式方面的创新及其成功实践,对后世正确认识和能动把握考试在社会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中的功用,提供了规律性的启示:考试是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社会人力资源不可或缺的机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现行领导干部考试是对科举考试符合规律的发展和创新,但存在性质、目的之本质差异,两者各有特定的产生原因和时代价值。科举考试根源于推行文官政治、建立国家共同政治信仰的社会发展需求,文教科技发展需求,历代官吏考选实践经验教训使然。科举考试的重要时代价值表现为:创立了以考试为人才甄选的模式;促进了封建王国共同政治信仰的建立、集权官僚政治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推动了文教事业繁荣发展;有效防止了"上下无才"之国患。领导干部公选考试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新领导干部甄选机制和提高治国行政效能的客观需求;促进民主统一,维护政局稳定,革新领导干部配置、竞争、鉴别、监督机制;拓宽领导干部甄选渠道;促进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教育水平低,质量不高,人才的结构与人才的分布不合理,"人才缺乏"与"人才浪费"等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建立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的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创新,人才配置与流动机制的创新,营造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西部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科举考试对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束缚主要表现在:科举考试目的以选拔政治人才为主,忽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始终处于十分不利的社会地位。科举考试导致“官本位”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促使人们纷纷涌向仕途。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和考试功能的局限排斥了职业技术方面的内容,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推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事考试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人事考试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改革和完善。特别是要坚持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更新人才观念,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利用的机制、技术,使人事考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开掘潜在人力资源和现实人力资源;调节和控制人力资源的流速、流向、流量、人才的结构比例;合理配置社会和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直接测评法、间接测评法和综合测评法等考试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可满足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主试在采用各种考试时也应掌握各种测评方式的特点,以达到考试活动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姜洁 《文教资料》2012,(18):131-132
本文从简述高校教师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出发,指出了应从创新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再造人力资源组织模式,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与配置,进一步完善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具体的高校教师队伍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事考试工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诸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而决定了这一工作的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要改革和完善人事考试工作,就必须在科学发展的统领下,从人事考试工作的观念、制度、机制诸方面进行实践和理论上的创新,从而建构起人事考试工作的创新模式,真正在人事考试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事考试工作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诸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而决定了这一工作的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要改革和完善人事考试工作,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从人事考试工作的观念、制度、机制诸方面进行实践和理论上的创新,从而努力建构起人事考试工作的创新模式,真正在人事考试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正>《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书的作者陈芳从管理学的视角切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带来的影响,以及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和改革首先需要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互联网时代的组织框架,这个框架既要体现出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又要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需求,要将企业的业务方向、人员配置考虑进去,实现企业内员工的整体评价和全面评估,各部门根据评估的结果再结合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目标,进行人才调配,以达到人才  相似文献   

11.
宋代强化君权、重视文教、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对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与前代相比,表现为考试性质由资格考试变为任用考试、科举取士取消门第限制、录取名额巨增、选拔人才质量更高、考试防弊严密、中央集权制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强化等诸多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考试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以其行政行为组织实施 的或国家各级政府委托相应社会组织机构组织实施的各级各类 各种形式的考试,是国家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甄别、选拔、培养、配 置、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社会考试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具有 引导激励、衡量竞争、调节配置、强化管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代强化君权、重视文教、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对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与前代相比,表现为考试性质由资格考试变为任用考试、科举取士取消门第限制、录取名额巨增、选拔人才质量更高、考试防弊严密、中央集权制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强化等诸多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人力资源开发必须不断地创新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不同于传统的人才培养,应该是一种多元开发的创新机制。包括配置开发、使用开发、培训开发和激励开发的“大开发”概念。1.配置开发(1)资源配置要市场化。由于市场经济逐渐深入人心,人才流动性加大,企业在吸引人才时,要加大市场引进的力度,变组织“调配”为“市场配置”。(2)智力配置要纵深化。分工协作是集体劳动组织中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途径。一个项目的开发、一个成果的转化并不一定是学历越高越好,“红花要有绿叶扶”,像各种其他资源一样,人力资源也必须合理配置,要构…  相似文献   

15.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考试的功能及应用张祖明人力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中一项关键性的工作.通过考试,可以对人力资源进行最大效益的配置。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考试体系,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发展离不开两类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一切资源中是最宝贵的,它是提高现代生产率的核心,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已把新知识、新经济的社会、经济形态推到人们的面前,这就是知识经济。以拥有大批掌握了现代科技化的人才为基础特征,进行知识生产、传播、应用和创新的知识经济,促使教育自然成为这个时代的先导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和进步性的科学技术人才及其它方面人才。开发的关键是教育。因此,教育是知识生产,人才是知识的载体;二结合释放出知识产品的效应不可估量。变革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模式,是21世纪知识经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从人力资源规划、配置与招聘、培训开发、绩效考核、激励五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做好编辑人才规划,建立良好的编辑人才结构;强化岗位配置的科学性,实行规范灵活相统一的招聘方式;强调培训开发的实用性,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制定合理全面的考核考评制度;凸显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创新激励方式方法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考试是人类社会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拔人才、甄别人才的活动。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鉴定,对教育效用进行评价,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行。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考试的职能已逾越教育部门,成为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工具,考试正广泛地影响着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企业要发展壮大,核心是人才的引进、管理,关键是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真正实现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体,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杭钢为代表对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在管理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论证,说明国有企业只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以人为本,具有正确的决策、创新的经营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配套的改革措施,就一定能在市场经济大浪潮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唐踔 《中国考试》2007,(12):42-47
自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以来,它一直备受国人的责难和诟病,在大多数的国民眼中科举简直是一无是处。事实上,科举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就像今天的为数众多的考试一样,其合理性和可取之处是显而易见的:科举扩大了人才选拔的对象和范围;科举提供了相对客观、公平的人才竞争制度和程序;通过科举考试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从人才选拔的视角看,科举考试无疑具有历史进步意义。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