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平过河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相似文献   

2.
陈平过河     
【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译文】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该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还能隐藏什么呢?这个人还能隐藏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宋修美 《现代语文》2010,(10):118-119
亚圣孟子说过:"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确实如此,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眼神能折射出一个人灵魂的纯净与肮脏,  相似文献   

4.
陈平过河     
《今日中学生》2013,(12):26-28
论语【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5.
一、从古今中外,看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的重要性。早在两干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人施教这一原则。他非常重视观察、了解自己的学生,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意思是对一个人,看他的日常行动,观他所经历的事,细察他意志的所向,他还有什么隐匿的呢?孔子对他相从的十名弟子,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而且,孔子还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是不是有闻即应去实行呢?孔子答道,有父兄在,应当禀命而行,怎能有闻即行呢?  相似文献   

6.
阅读《论语》,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不解地发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相似文献   

7.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为政》)孔子所说的上面这一段话,古时候曾经被当做选择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一部《论语》当然大都是孔子的言教,然而其中却有一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似乎他感到自己已经说得太多,还是多以身教影响学生为好。这也是人们的常识: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上杆下放么。不过,越是要有力地影响学生越须率真。要说真话,做真事,千万不可弄虚作假。不然,那不仅会失去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而且是引导学生做刁钻欺蒙不诚实的人了。近日就有老师写信反映:有的学校为评“优秀”、争“先进”、提高“升学率”,老师们不惜身教重于言教的传授学生弄虚作假。如上级来检查…  相似文献   

9.
一、朋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认为,当学生的学习已达"愤"与"悱"的心理状态时,就需要去启发。孔子就常用诱导的办法回答学生的问题,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竟焉。"所谓"扣其两端而竟焉"是指盘问他所问问题的两个方面,然后逐步引导提  相似文献   

11.
人焉廋哉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出自《论语·为政》第二章第十句,是孔子教人考察识别人的极精妙的方法。孔子最重知人,《论语》中多次提到知人的问题。“学而”篇最后一句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即是说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就怕自己不知道别人。而识别人的方法则在“人焉廋哉”这一句。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沟通过程,沟通又有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大类,非言语沟通的形式又是多样的,本文探讨的是教师目光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眼睛变化与心理活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目光则是眼睛的语言,是心灵的外在形态,眼睛一送、一收、一顾、一盼、一颦、一笑,皆成妙谛,一个人通过眼睛袒露自己,又让他人认识自己。关于目光与心态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很多思想家和艺术家都有论述。孟子就说过:“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眈焉,”他又说:“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隐藏哉!”爱默生(美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哲…  相似文献   

13.
诗缘天赋 语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将至真至善至美至高至纯至精的永恒精神播种在它所创造的人的生命中,并赋形为人类的声律和文字,这大约就是诗吧。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对于教师来说,语言表达更是一种外在风格和内在涵养的综合体现,特别是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讲究教学语言的设计,以为讲授知识就是把所有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就可以了,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低效的.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于丹的大热之年。同时大热的一部书是《论语》。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  相似文献   

16.
刘列雅 《教师》2010,(17):43-44
古人云:“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严焉,肃焉。”劝学应顺之人情,“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能快乐地学习,不肖者也能参与,若是痛苦地学习,即使是贤者也不能持久。“项目教学法”正是从人情之“安”与“乐”的角度出发,顺应学生的猎奇心理,将知识条块整合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项目,然后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知识储备,辅之以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使之获得清晰、完整且历久弥新的知识和能力,并激发学生自我实践的成就感,在跃跃欲试的愉悦心境中持之以恒地追求。  相似文献   

17.
禄隐     
圣贤之青行,有所同,而有所不必同,不可以一端求也。同者道也,不同者迹也,知所同而不知所不同,非君子也。夫君子岂同欲为此不同哉?盖时不同,则寿行不得无不同,唯其不同,是所以同也。如时不同而固欲为之同,则是所同者迹也,所不同者道也。迹同于圣人而道不同,则其为小人也孰御哉?世之士不知道之不可一迹也久矣。圣贤之宗于道,犹水之宗于海也。水之流,一曲焉,一直焉,未尝同也;至其宗于海,则同矣。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可见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人认为提问很简单,其实不然,提问也是一门艺术,这里边有许多问题需要考虑到,譬如: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讲过这样两则故事:孔子有一天在讲课的时候,突然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着急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幼儿园创始人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会产生重要影响。孔子很重视从师。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张学无常师。以善者、能者为师,所以当有人问子贡:“仲尼焉学?”子贡回答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是主张尊师的,但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