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当前中学德育过程中,“知行不一”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带来的消极后果极其严重。造成中学生“知行不一”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社会方面的、学校方面的、家庭方面的等。解决这个问题,须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德育的内容、形式、手段上进行大胆创新与实践,方有成效。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高耗低效历来为业内外人士广为诟病。反思传统德育偏重于外摄教育、权威教育、服从教育,轻视乃至无视教育主体自身的理解、体悟、自省、自律等作用,使得不少学生在学校德育情境下的表现与非学校德育情境下的表现迥异,实实在在地表现出知行不一、知情不一等矛盾的双重人格,正像有些学者说的“口头上君子,行动上小人”。  相似文献   

3.
画面寓情境德育在其中沈晓岚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课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行.运用投影手段创设情境,是渗透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上海版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高耗低效历来为业内外人士广为诟病。反思传统德育,偏重于外摄教育、权威教育、服从教育,轻视乃至无视教育主体自身的理解、体悟、自省、自律等作用,使得不少学生在学校德育情境下的表现与非学校德育情境下的表现迥异,实实在在地表现出知行不一、知情不一等矛盾的双重人格,正如有些学者说的“口头上君子,行动上小人”。  相似文献   

5.
论校企合作办学中的德育背景和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校企合作中的德育研究,是在传统德育理念、模式、方式和途径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需要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其德育特点表现为:德育理念和工作体系的开放性,学生作为德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德育在特定的实践情境中进行;渗透法成为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内容更倾向于职业、企业文化、法制、纪律方面;德育评价主体拓展到有关部门和企业人员,评价手段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都很重视德育工作,强调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然而,重视德育并不等于就能抓好德育。静心考察一下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尽管花费了不少精力和物力,但德育“低效”的现状却是不争的事实。就小学生而言,仍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缺陷,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双重人格。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或在教师面前,表现很好:学习认真、劳动积极、遵守纪律、是非分明。但是回到家里,或是老师不在时,却呈现出另一副模样:懒惰、任性、自私、追求享乐、害怕困难,甚至不可理喻。二是言行分离。言行不一是更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嘴里说的头头是道,实际表现却很差。批评别人,振振有词;  相似文献   

7.
<正>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引下,需要培养学生融入生活,巧学数学,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积累数学知识,懂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同时在立德树人思想下,需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相互合作、相互鼓励、相互探究的各种品质,最终培养学生爱生活、爱数学、爱运用的德育素养。本文从现实中的教学情境出发,依托现代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如视频情境、数学情境、图画情境以及语言情境,激活学生的数学德育素养,在多元化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品德,如学会爱国、感恩、友善、惜时等。教师需要结合德育核心价值观,不断挖掘新情境,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相似文献   

8.
一所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严格校风、校纪,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应该有计划地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增强德育行为的情境性,使学校的德育工作能从情境中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富有情趣感染力的德育氛围中,淡化对单纯理论知识灌输的厌倦心理,  相似文献   

9.
德育情境创设的多维指向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德育中注重情境创设正逐渐成为现代中外德育改革的主旋律。创设怎样的情境、如何创设情境等已成为学校教师实施德育的现实问题。本文作者尝试在哲学的基础上多维度地思考德育情境创设的指向问题,对广大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由于家长教育观念传统、隔代教育现象普遍和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趋势等因素,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许多方面的缺失或不健全。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本研究从五个方面加以总结:加强家校联系,共筑学生美好未来;从“小毛病”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以爱育爱”,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关注学生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德育教育;构建德育特色,形成本校课程资源。全方位诠释职业学校如何紧跟时代潮流,立足学校实际,更好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甚至核心,是教育不言而喻的神圣职责。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所导致的社会巨大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以及教育自身被社会腐败风气的影响,德育的实际效果和德育的目的之间有极大的差距,学校德育中的知行脱节等现象,已成为影响德育发展的主要障碍。使学校德育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更新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德育改造的意义不容忽视。近二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内容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集中地表现在:第一,人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有效德育情境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杰 《教育探索》2004,(3):92-93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德育的方法相当丰富,但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能尽如人意。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努力创设德育情境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通过创设德育情境,在营造的情绪氛围中开展思想品教育,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移情共感,互相交流,最终实现德育目标。有效德育情境应具有科学性、多元性、情感性、主体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徐娜 《文教资料》2009,(28):141-142
目前在我国学校中的德育主要是知识性德育,出现了许多知行不一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本文试从情感在德育中的效能出发,探索可行的情感性德育方法,以此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王俊杰 《天津教育》2014,(17):43-44
在日常德育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面对淘气的学生,教师苦心规劝,忧心如焚,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怒目相对。为何好心换不来好报?笔者以为,最大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德育情境设置的不科学:每个人都本能地不喜欢接受他人的训斥式教育,这几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所以,那种居高临下的有痕德育情境,很容易让学生反感、排斥,于是教师的“好心”自然就被学生当成了“驴肝肺”。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对德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德育的观念陈旧。长期以来,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严重存在,处处可见"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而社会责任感、尊老爱幼、与他人和谐相处等道德问题却被轻视或忽视。二是德育的方法与手段滞后。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德育已经日益显现出对"课程化"的崇拜。突出的表现是脱离现代社会的客观现实,搞理想化、教条化的教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烟台市“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的引领下,在已有“孝诚爱”课程改革及其成果基础上,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将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把道德理念多角度、跨学科、系统性地呈现给学生。学校以“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信念,从“多维师资队伍建设、活动课程体系育人、5G育人平台搭建”三方面推进真实情境下的实践活动育人,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智育的教育,而轻视了思想品德教育。主要表现在: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主导地位的弱化;德育的评价机制存在着一定缺陷;某种特殊条件下,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德育的冲击和蚕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学科式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空泛,教学形式单调,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实效差,学生普遍表现出道德上的言行不一,知行脱节,面对现实问题缺乏道德选择、判断和创造能力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重建师生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改造德育内容,变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科式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空泛,教学形式单调,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实效差,学生普遍表现出道德上的言行不一,知行脱节,面对现实问题缺乏道德选择、判断和创造能力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重建师生角色地位和相互关系,改造德育内容,变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德育中注重情境创设正逐渐成为现代中外德育改革的主旋律。创设怎样的情境、如何创设情境等已成为学校教师实施德育的现实问题。本文作者尝试在哲学的基础上多维度地思考德育情境创设的指向问题,对广大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