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学生选择老师"文章,学习了少数学校先让自己的教师"演讲"、"才艺展示"和"答辩",再由"家长和孩子投票选择教师"的"先进经验",读后如刺在喉,不吐难受.笔者以为,该校让学生选择老师这一做法背离了中国的教育现实和学生实际,是不懂教育规律的做法,似有做秀之嫌.  相似文献   

2.
“找细节”     
到上海万航渡路小学采访,听张雪龙校长讲了一个做法:让老师们定期“找细节”。找什么细节呢?张校长说,找最不起眼的细节,找过去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细节,找特别容易忽略的细节……譬如,“教师的微笑”,你会对着学生真诚地微笑吗?你的哪一次微笑让学生感动?再譬如,“教师的服饰”,教师应该怎样穿着打扮?现在的孩子喜欢教师怎样打扮?教师的服饰打扮和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吗?  相似文献   

3.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惩罚”教育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丧失上进和改正缺点的动力。而且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事实上,确有少数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批评后,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这着实让许多老师感到苦恼,致使他们在教育中放弃了使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教学中,笔者采取了让学生自主选择荣誉称号、教师监督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苗壮 《山东教育》2003,(13):20-20
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北京市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依照笔者的观点,“尊重教育”其实是一种能创造奇迹的较“前卫”的教育。说起“尊重教育”,笔者不由就想起了“让学生举起右手”的河北省安国市的那位教师的故事。一次,那位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平日里学习很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手,但是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一个字也回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教育》2003,(11):8-11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站在人与人平等的立场上,教师和学生显然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但长期的师道尊严使得学生之于教师总是“仰视方可见”。新的教育理念将笑颜绽放在教师的脸上。站在尊严的台阶上,学生们可以和教师平等对话。于是就有了学生对教师的“斗胆”指责;有了老师对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教育的“空山”经历“新雨”,让人觉得清新、自然。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教育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主选择荣誉称号、教师监督的做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在班会上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以前学校评先进,选‘三好’,总是依据老师的标准,主要靠老师去发现大家的优点。这样不免会有遗漏。这个学期,老师决定改一改,让大家自己来制定标准,自己选择荣誉称号。”“自己选择荣誉称号?”学生们有点莫名其妙。我对这一做…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提倡课堂教育素质化的今天,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高效地获取“有活力的知识”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然而不少课堂教学仍是按照“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使学生学习态度逐渐由热忱变为冷漠、由自信变为害怕。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呢?下面从语文教学方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教育中的情感与理性 有老师反对“教历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理性地分析历史,不要掺杂个人的情感”。提出“学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通过学历史‘学会行动’,将历史的知识和认识融化为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以为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这正是当前历史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误区所在。所谓“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而来?为何正确?“真正的教师会注意,不要在讲台上,把某一种立场灌输给学生,无论其方式为明讲或暗示。因为以‘让事实自己说话’的方式……是最欺骗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把学生当朋友”,这种教育观念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选择,让教师的教育措施变成学生的心理渴求,在相互沟通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1.
胡波 《甘肃教育》2014,(24):7-7
据网友爆料。湖南娄底卫校某斑学生上课嗑瓜子.老师自掏腰包买100斤瓜子“惩罚”学生.让他们坐在走廊上嗑瓜子,还人手一个垃圾袋装瓜子皮。不过.目前该老师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欠妥。准备致歉。学生嗑瓜子当然不对,但教师动辄道歉也让人觉得不是个事儿。  相似文献   

12.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成为各级学校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之一。但是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影响主体发展的三个误区:表现在认识上,认为只有教师讲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在做法上,教师重结论,轻过程,不能很好地让学生自主发挥,存在老师讲得多、提得多、议得多而学生看书少、思维少,训练少的“三多三少”现象;表现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基本还是就范教育,老师灌输教,学生被动学。这样既遏制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一名高三学生以质问的口吻问教师:“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教师没有生气,而是结合教材中“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大量的时政资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知道和感受到的事实,进而得出结论,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提高教育的针对性,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分重要。将“八荣八耻”引人教材、引人课堂、引人学生头脑,必须在“活”与“实”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近来,一则“女教师向学生下跪道歉后疯了”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先不说事件本身的是是非非,就让教师下跪道歉的做法令许多人愤慨不已。教师的人格何在?教师的尊严何在?让教师以后还怎么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5.
据悉,某校初二学生王某其它学科成绩还可以,可数学和英语两门成绩很差,每次考试都拖全班平均成绩的后腿。班主任同这两科老师一商量,决定不再让王某上这两门课,干脆“发扬”这个学生爱劳动的优点,叫他去操场摆放自行车或到教师办公室打扫卫生,这使王某受到同学的耻笑,内心十分苦闷。这几个老师的做法,不仅侵害了孩子的受教育权,实际上还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  相似文献   

16.
教师关心学生为职责所系。但作为教师关心异性学生则必须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否则容易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引发不良的后果。虽然这个“度”不好一一明确具体地界定,但每位老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会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秦宗亮老师提出的几点具体做法应当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唐金龙 《教书育人》2006,(12):60-60
1999-2001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三年的学习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吸收了不少新的知识、见解、观点。在学习期间,同学们相互交流自己学校的先进做法,畅谈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有同学提出的“学生选教师”的做法让我眼睛一亮。心想,这样的做法肯定可以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而不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否则,如果教学水平差,分数提不高,学生自然就不喜欢,肯定会被学生一票否决。这样做可以使教师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急迫感,打破教师“铁饭碗”的思想;学校管理者也可以轻松驾驭,不再需要“按住牛头吃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参与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8.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送给学生一句寄语,让教师的关怀和激励如春风化雨般浸染学生心灵,这是一种格调优雅、轻松有效且便于操作的教育方法。在我校的有效作业中,我们设计了“教师寄语和评价”两部分内容,下面我就这两部分内容谈谈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在如何对待学生管理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或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渐渐放松了,甚至出现了“乱班”、以至“学习困难生”越来越多。个别学校、教师对于“愉快教育”、“赏识教育”、“学生生活一日轻松”片面理解之后。所采取的一些极端做法,更是违背了学生管理中固有的规律和模式.步入  相似文献   

20.
杨琳 《广西教育》2007,(12B):46-47
“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老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爱,既可以唤起他们积极上进的精神,又可使师生感情产生共鸣。有了这种共鸣,教育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是爱让孩子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是爱让孩子学会了爱与被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