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5.
一个秀才到集市去买木柴、他对卖木柴的樵夫说:“荷薪者过来!”樵夫听不懂:“什么‘荷薪’……还,还‘者’?”,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扛着水柴来到秀才前面。秀才卫问:“其价如何?”樵夫仍听不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了秀才木柴的价钱。秀才摸了摸木柴很满意,但是仍想再沾点便宜,便说:“外实而内虚,必烟多而焰少,请损之。”这回,樵夫再也找不到一句听得懂的话,于是扛着木柴跑了。  相似文献   

6.
秀才买柴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4,(7):F0002-F0002
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的去了。  相似文献   

7.
秀才买柴     
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的去了。明·赵南星《笑赞》【解说】有个  相似文献   

8.
明代赵南星的《笑笑录》中有则笑话:"一秀才买柴,日:‘荷薪者过来.’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问日:‘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日:‘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担去了."  相似文献   

9.
任志强 《江西教育》2004,(21):43-43
从前,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想问樵夫的那担柴多少钱,就说:“其价几何?”樵夫听不懂,因为自己是卖柴的,就说了柴的价钱。秀才听了以后,想让他便宜点儿,就用“挺学问”的话给那担柴找了一堆毛病,末了说“请损之”。樵夫早就听得不耐烦了,一气之下,挑起柴走了。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想问樵夫的那担柴多少钱,就说:“其价几何?”樵夫听不懂,因为自己是卖柴的,就说了柴的价钱。秀才听了以后,想让他便宜点儿,就用“挺学问”的话给那担柴找了一堆毛病,末了说:“请损之”。樵夫早就听得不耐烦了,一气之下,挑起柴走了。这则笑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说话要看对象。现在,有些年轻的老师,跟学生谈话、授课、写作文评语等,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选用他们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的语言,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文化修养的积淀去衡量学生,说些高深的话,以为他们接受得了,理解得了,岂不知,这就如同那个…  相似文献   

11.
笑话     
从前,有一位秀才自以为很有学问,经常,咬文嚼字,挑别人的错。一次,他在大集上见到一个老汉挑着一担柴,吆(yao)喝:“卖柴喽,卖柴喽”。秀才听到吆喝声,就计上心来。自言自语地说:“不  相似文献   

12.
《成才之路》2011,(29):I0002-I0002
“关键的一句话,可能影响你的一生。”林肯的这句话是很对的。有个英国人到瑞士出差,办完事后,便打算尽快回家。当他到邮局给妻子发电报时,身上的钱已经不多了。他把拟好的电报交给营业员小姐,请她算算价钱。小姐算了价钱并报了价,他发现身上的钱不够了,于是就说:  相似文献   

13.
【命题形式】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之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则十倍。请以“伯乐与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此篇作文,可以发表感想,可以编撰故事,也可以抒发情感,只要围绕“伯乐与马”这个话题即可。但是,以下几个角度应该注意:其一,一匹骏马,在市上卖了三天无人过问,世人不识马,致使许多骏马都这样被埋…  相似文献   

14.
有一田父①,植瓜数亩,遇丰年,担而售之。于板书曰:“此西瓜出售”。一秀才过,曰:“‘此’字重复,宜去,但留‘西瓜出售’即可。”田父然之②。既而又一秀才见之曰众皆见尔瓜何用西瓜二字田父亦去之。俄顷③,又一秀才来,曰:“西瓜置于市,非售而何?‘出售’二字应去!”田父愕然④。遂依而去之。适旁一老父,曰:“五字均可去,是也,然价非书不可。”田父颔之,于板书曰:“每斤二文”。故曰:宜省则省,宜繁则繁,视事而为也。[注释]  相似文献   

15.
一《康熙字典》作为字书,率先在“薪”字下列出了一个义项:“草亦曰薪”;晚清之《经籍纂诂》未录。后来,《中华大字典》“薪”下引了《说文》“荛也”及《通训定声》“草柴”之说,而未加按断,模棱两可。近出《中文大辞典》、《中文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与新《辞海》等,均于“薪”下列有“草”义;而新《辞源》又付之阙如。集汉语字书之大成的巨著《汉语大字典》(1986~1990)亦将“薪”之“草”义排除在外(见第五册3306页),《汉语大词典》因之。“薪”字有无“草”义,语言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至今,权威辞书不收这个义项,我们不敢…  相似文献   

16.
1、鸡蛋小贩有一个人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上贩售,他在一张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有一个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想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在那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二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吗?”他又把“销售”擦掉了。这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你真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结果所有的字都涂掉了。点…  相似文献   

17.
可笑星     
学语言就是要多听英语课时,老师完全以英文讲解,学生不大听得懂,要求他加一点中文补充。老师站在训练学生听力的立场上说:“不要害怕听不懂,学语言就是要多听。你们每天听我说英文,时间长了自然就明白了。”这时有个学生忽然说:“可是我每天听小狗叫,也不知道它在说些什么?”可笑级别:借口小华不爱上课,总是找各种借口请假,有一天他又想请假了,假条上写着“出殡”两个字。老师说:“都上初中了,假条都填不清楚,回去写清楚。”第二天小华又把假条送回来,得意的说:“老师,这下子你该准假了吧!”只见假条上大大地写着两个字…  相似文献   

18.
秀才拆字     
古时候,江南某县城有个穷秀才摆了个拆字摊,他在所有的纸卷上都写了个"林"字。头一个来的是位农民。秀才想:农民定是为温饱而来,于是说:"‘林’字拆开两个‘木’,东边木长柴,西边木长米。"说完,就在一个"木"字上加了个"此",便成了"柴"字;又在另一个"木"字上加两点,便成了"米"字。"回去吧,三天后你  相似文献   

19.
一个秀才考试前,请一测字先生算命,随手写个“串”字,测字先生说:“恭喜恭喜,你能中举人,还能中进士。‘串’不是双中吗?”秀才赴考,果真如此。此事在当地传开了。次年,另一位秀才考试前,也写了“串”字请先生测,结果先生测得此秀才有患。此秀才不解:“为何上次秀才连中,我却有患?”测字先生解释:“因为你是有心写了个‘串’,串字下面加个‘心’,不是‘患’吗?”此秀才家中不久果真失窃。拆字趣闻一则  相似文献   

20.
古时候有个秀才,虽才华横溢却又有点目空一切。他的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就决定找个机会教训教训他。 有一年,秀才参加了科考,自感考得不错。就故意在考试之后问了老师一句:“听说您会测字算命。能否给学生算算前程?”老师问:“但不知所问何事?”秀才回答:“我想请问录取名次。”老师听了。看了看他,说:“如此请先写一字。”秀才并不谦让。而是立即挥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老师看了看这一点,立即开口算道:“由此看来,你有望考上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