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根 《云南教育》2007,(10S):13-14
新课程非常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课堂上也确实会出现难以意料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去艺术性地应对。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专业化的“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那么,充分的预设应怎样建构呢?  相似文献   

2.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对编写好的教案情有独钟,表现为不论课堂怎样"开放"和"民主",也不管课堂情景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总是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像一道牢牢的紧箍咒制约着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与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提法被人们普遍接受之后,在教育领域又掀起了一场关于建立和谐课堂的热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把作为教育前沿阵地的课堂作为首要的目标进行改进,这无疑是对教育至上的一种尊重与崇尚。课堂的作用正在逐渐的加强。而作为课堂一线的教师,我们又将如何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怎样利用好手中的课本与“思想”,在建构和谐课堂中正确把握自己,从被动到适应再到灵活运用的课堂,最终走向课堂的人性化,使课堂在教学中始终能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呢?因此,我想谈一下英语口语教学中“人性化课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如有效教学、生活教学、探究教学、智慧教学等新鲜的词汇举不胜举。数学课堂也呈现出一道道“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生活数学“花样百出”、教学评价“百般呵护”……这样一来,课堂虽变得热热闹闹了,但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疲惫,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新课程背景下,究竟需要打造怎样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6.
李金龙 《天津教育》2009,(11):18-19
“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热点话题。怎样的教学才算有效?怎样的课堂才算高效?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和一线教师都有自己的答案。本期“三人行”将围绕“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动态生成式教学”及其使用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课堂中尽管教师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但受教学活动计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作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学生的思和活动被束缚在教案框架内,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不再是教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一个…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活动教学”这种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关注了课堂活动的形式,却忽视了课堂活动的质量。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活动教学”,准确把握其内涵,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力 《农村教育》2006,(1):109-11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对教学方案进行随机应变。为此,笔者认为“软教学”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思想。所谓“软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生硬灌输而提出的.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生成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教学中应该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作机械的硬性规定,创设较大的弹性空间,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灵活施教。它与以“硬教学”为主的课堂有以下不同。  相似文献   

10.
时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有些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刻意追求所谓的“完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总是绞尽脑汁,教学目标中既要有“知识与能力”,又要有“过程与方法”,同时还不能缺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听、说、读、写的形式,而且讨论、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一应俱全,教学挂图、实物道具、多媒体课件更是一个都不能少……短短的40分钟,一个环节紧接着一个环节,交替不同的教学形式,上演不同的学习方式,展示不同的教具,紧锣密鼓,密不透风。但是,这种“多姿多彩”的教学设计的实际教学效果又是怎样的呢?许多教师反而感觉语文课越来越难上,课堂上往往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学生们则一会儿听音乐,一会儿看视频片段,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课堂就短短的40分钟,这些“精心烹制”的“满汉全席”恐怕只会令学生消化不良罢了。  相似文献   

11.
在与新课程实验教师交流过程中,许多数学教师反映“课堂上常常不能完成预定教学内容,照这样下去,可能完不成本学期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活动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为了处理偶发事件而不能完成预定教学任务,这是正常现象。但许多教师都反映“教不完”,这就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封建新 《考试周刊》2012,(23):108-109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深受教师的喜爱,因为“以任务为载体、教师采引导、学生是主体”恰巧符合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推敲,为学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掌握课堂上必需的内容、技能与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内在教学理念的展示与表露。经常深入地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反思、揣摩,能有效地发现、把握教学理念的差异,进而感悟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数学课堂。现结合“十几减9”的教学实践,撷取有代表性的两种教学语言加以对比、分析。案例一:引出“11-9”的算式后,教师让学生探索算法———师A:请大家拿出小棒摆一摆,想想“11-9”的结果是多少。师B: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1-9”得多少。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小棒看一看。面对“11-9”这一问…  相似文献   

14.
在以往政治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在课堂上教和学最理想的进程就是完成预定的教学设计,任凭课堂上闪现的智慧火花自生自灭,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计做出回答,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课堂于是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也十分关注动态生成了,但仍有不少教师简单机械地解读“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摈弃,在“放羊式”的课堂里偏离了教学目标,偏离了文本,  相似文献   

15.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为止……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音乐课堂提倡建立“一维”审美观,总是在怎样教的“教”字上作文章。人们通常把“一维”审美观称作“无人”审美观,因为它只注重教育者,却忽视了教育对象,新课程,新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提倡建立“三维”审美观,即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思维。在这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是带着教材进教室的传道者,而是学生们学习的战友,伙伴。  相似文献   

17.
卢廷权 《家教世界》2012,(18):44-45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师在经受种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与洗礼后,应该对课堂教学进行冷静而科学地思考。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勤于思考,勇于质疑,乐于合作;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因此,我们应该追寻、打造适合各自学校发展与学情的有效性的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与课堂提问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校经过几年的实践,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