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引导着新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指挥棒”,所以说,新课程教学评价,对于课程改革的实施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黄白 《河池学院学报》2005,25(6):119-125
近五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从改革实验到全面推广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也存在着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主义化;有的对教学目标期望虚浮化;有的全盘否定传统课程及其教学方法等三个主要问题。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审视与反思,探析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我国传统课程教育中的精华即“启发式教学”缺失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在继承与创新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焕发生命力!其主要对策是实施新课程运用启发式教学要赋予“生命教育学”意义和树立“新课程理念”;在课堂“师生积极互动”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与课歼活动整合化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在客观上引发了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一次深刻变革。实施新课程的方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刚刚步入实验阶段的教师,面对新教材的呈现方式与要求茫然无措。“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彻底打破了新课程实施方法的瓶颈。为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全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顾泠沅教授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着两大“落差”,即: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落差”,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落差”。如何缩小“落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实现新课程目标?我们在构建贴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创造适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张环 《宁夏教育》2005,(7):99-99
新课程怎样教,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这些问题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感到困惑,有“困”才思“变”,想“变”就应反思。反思能使全新课堂更加完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了教师的反思,要求“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却忽视了学生的反思,我认为师生共同反思,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完善,使合作探究更实。下面我展示一个教学片段,对比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高中英语教学确定了新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依托笔者的教学实践,从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推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实施“案例”教学四个方面来探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例说新课程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专业需求的重点一般经历了两个阶段。新课程实施前,他们最需要的是接受三位一体的培训。即通过通识培训,逐步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课程标准培训,正确定位新的课程目标、准确把握新的内容标准;通过新教材培训,准确把握新的学科课程体系的特点。新课程实施初期。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通过集体备课,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当教师已度过课改初的“不适应期”,课程改革需要向纵深推进而教学中新问题不断出现的今天,也即一般所说的新课程实验的“高原期”,  相似文献   

8.
李蓉 《宁夏教育》2005,(7):76-79
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新课程中,对话教学已经超出了原初的语言学范围,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表现为多种教学策略。它不仅指师与生之间通过语言进行的平等交流,也包括人与文本、人与自我的对话。本文试就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和有关实施策略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同一方法的教学.存在种种弊端。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校生物教研组根据本校的生源特点和课改的精神进行了分层次目标教学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那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呢?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调查、反思和研究,认为“探究教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它是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式。为加深各位教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到底怎么“教”——关于教学方式变革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拟教师为中心)是内在联系着的,其中,教科书中心是传统教学形态的决定性因素。进步教育提出了新的“三个中心”,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师生关系进行了全新界定,其中,“在经验中学习”的教学方式被视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能否落实的关键。然而新课程改革并没有给予“在经验中学习”应有的重视,由此导致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要真正落实新课程,必须引入经验学习,开展更全面的教学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2.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为使学校、教师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从中得到发展与提升,我校立足“以校为本”,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教学研究为载体,大力加强课程改革研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第四章明确提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赏识教育,让学生在赏识中健康成长,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那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经验不足,或对新课程的理念理解偏颇等原因,导致了一些无效教学行为的出现,如“为活动而活动”、“过分推祟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满堂问”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快予以矫正,以保证课程改革持续、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5.
裴晓菲 《云南教育》2005,(20):11-17
总的目的。和要求面对新课程改革,“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是广大教师长期以来思考的几个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一书从“数学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学内容”、“新课程教学设计”、“新课程教学实施”和“新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回答。为此,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法》的总体要求是:理解数学课程理念,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掌握小学数学的基本教学法和评价方法,并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外现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建构起科学、民主、开放、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成功实施过程是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变革过程。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场所,同时课堂也是新课程与传统教材交融碰撞最激烈的地方,因为传统教学几乎在课堂中完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实践,本人有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福州市中考是“毕业和升学两考合一”。本届初中毕业生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教科书”。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实现从“大纲”到“课程标准”的平稳过渡,在命题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中考指挥棒的作用,努力使试题做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而不怪”。为即将开展的“新课标”教学起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钱家荣 《师道》2003,(5):27-27
正确把握新课程的“新”特点,是教师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发展新课程的起点,是新课程实施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新课程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2.改变了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课程标准取代了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5.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这一部分围绕教与学两个方面,探讨教学规范的转型,重建…  相似文献   

19.
以前的课程观念,认为教材(实际上过去的“教材”概念往往是指规定的文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讲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新课程认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特别是教科书以外的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行,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变得有生机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但是,矫枉不能过正,我们看一。在不少地方,人们已经不敢再提“传统教学”了。即便要提,也是批判、否定,是数落“传统教学”的问题与弊端。“传统教学”真的就这样不可理喻、毫无价值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