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第一幕高翔仗义执言初二(8)班的学生每人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名曰“美文录”,除了每周抄写一篇美文外,我还希望学生能写点感想体会,尤其能向老师提出批评和建议。某周星期一,我在批阅“美文录”时,读到高翔同学的一篇短文,题目是《语文老师应当向尤晶道歉》。文章的内容大致如下:“语文老师在课上批评尤晶同学经常回头讲话,结果,被班主任老师知道后,就把尤晶叫到办公室谈话。尤晶从办公室回到教室以后,闷闷不乐,一言不发,很伤心。一问,才知道班主任要调她的座位。这件事,关键是由语文老师引起的。我坐在尤晶的后面,那节…  相似文献   

2.
让暗示随风     
班上有个女孩小F,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渐渐地对年轻的班主任产生了好感、依恋。每天放学,她总是挨到最后一个走;一有问题,她就打电话向老师询问;教师节那天,她还特意赠送老师一份礼物,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瓶.里面装满了她亲手制作的五颜六色的小星星……所有这一切年轻的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把心里的不安、烦恼告诉了搭班老师——省优秀班主任顾老师。  相似文献   

3.
莫作萧何     
一个学生告诉我这样一段经历:她的爸爸是一位经常发表文章的语文教师,堂兄是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父亲的言传身教,家族的耳濡目染,使她从小就爱上了写作.她的作文曾在初二的一次作文竞赛中得过年级第一,还经常在校报上发表.进入初三,正当她做着作家好梦的时候,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语文老师因一次作文的迟交而在全班点名批评了她.自此,她便认为语文老师对她的印象不好了,于是她对语文老师也没有了  相似文献   

4.
反常的小颖     
正在读二年级的小颖是一个性格开朗、心地善良、爱好广泛、富有个性的学生。可就在期末考试前几天,她的行为和情绪变得有些反常。小颖的语文成绩一向很好,但在复习测试中,本该做对的题目,她全部做错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她,可她不但不觉得难过,反  相似文献   

5.
这一点大家都明白,可是,大家还是希望姜老师能松一点。比如,做错了语文作业,只要订正过来就可以了。做错了数学作业,是没这么便宜的。姜老师规定要订正三遍,题目也是要抄三遍的。"这样才能让你们长记性,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姜老师这样说。侯天打开本子,心里暗暗叫苦。错了两道半题目的人正是他。更让侯天叫苦连天的,是姜老师用  相似文献   

6.
贾敬海 《天津教育》2001,(12):26-27
大课间,办公室,几位班主任正要去操场,忽听一声“报告”,只见女生张倩和男生李小刚一起走到班主任王老师面前。张倩两眼通红,像是刚刚哭过。她告诉王老师,刚才打扫卫生时,李小刚抢她的笤帚,她不给,李小刚踹了她一脚。而李小刚辩解说,张倩不但不给他笤帚,还骂他。看着张倩裤子上的泥脚印,王老师严厉地批评了李小刚。李小刚低着头,小声说:“她先骂我。”王老师一听,更来气,话语像连珠炮一样,什么旷课、打架、学习不好等一连串地向李小刚袭来。开始,李小刚被说得一言不发,随着王老师喋喋不休的批评,只见李小刚抬起头,拧紧…  相似文献   

7.
一,不愿当班主任的老师真不少 在开学前的一次班主任讨论会上,记者获得了一个信息:很多教师不愿当班主任。采荷中学的傅卯鸣老师,已经连续当了三年初三班主任,新学期开始,她还得继续再当一回初三班主任。“当这个班主任,太吃力了!”其实,当校长需要傅老师继续担任班主任时,她也推过,不过最后还是应承下来了。另外一所中学的吴老师,当老师已经19年了,年年当班主任,只有去年没有做。“清闲不了啊,去年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推掉了,这不,今年校长又把我拖下水。我是真不想做啊,那个累啊,只有自己知道。”一位校长告诉记者,每到期末,学校就给每个老师发一张意向表,要求老师选择下学期的工作岗位。“基本上很少有老师自己选择当班主任,没办法,我只能做他们的工作,有时候还得下死命令。”教师不愿当班主任,校长们会很无奈,这个时候,他们只能让一些刚进学校的年轻老师担任这个职务。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教师,校长会恩威并重,因为学校的发展少不了这些“敢死队员”。一位做了两年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评“小高”需要5年的班主任经历这条硬杠,她才不要做班主任呢。  相似文献   

8.
驾驭压力     
赵老师是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她常常感觉很疲劳。她带的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她的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居同年级的前列。但是她感觉压力很大,每天早早来到学校,晚上,又很晚才回家。工作是辛苦的,在家里,还要叮咛孩子学习,管理一家子的事情,洗洗涮涮的。她缺少...  相似文献   

9.
高莲峰 《甘肃教育》2014,(23):34-34
正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过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每位班主任在针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都会采用批评的方式。那么,怎样的批评方式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怎样的批评语言会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要就事论事有些班主任批评学生喜欢"揭底",喜欢老账新算。只要学生做错了事,某些老师就将学生一年甚至是几年前犯的错误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无地自容。实际工作中,这样的班主任最遭学生的反感。心  相似文献   

10.
小梅是一位"高四"生,她有一个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失眠。每天中午,她都在焦虑与煎熬中度过。她感觉心跳加速,脑子混乱,仿佛有一个声音不断在告诉自己:"你还有很多英语单词没背,还有数学题目没弄明白……"另一个声音又告诉自己:"你现在还不休息,下午就没有精力,晚自习就更  相似文献   

11.
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儿子还在幼儿园。幼儿园阿姨告诉她:“您的孩子有时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清,一般小朋友能做好的事他都做不了……”她强抑着满腔的辛酸,告别了老师。回到家,面对儿子无邪的笑脸,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宝宝了,说宝宝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全班只有宝宝最特别了。”那天晚上,儿子兴奋得睡不着觉。母亲第二次参加家长会,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告诉她:“这次考试,你儿子语文全班倒数第五,数学倒数第一。也不爱和其他同学交朋友。”班主任的话击溃了她矜持的自尊。走出教室,她流泪了。儿子从母亲脸上预感到了山雨欲来,躲在书…  相似文献   

12.
丁香是班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生,相貌平平,衣着朴素,成绩中等,不善言谈,在班上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班主任教了她近一学期的语文课,有时连她的名字也叫不出来。昨天,丁香在班上的一次口头作文比赛中偶然得了第一。下午,语文课代表用诡谲的语气告诉她说:真看不出,你的作文水平还真高,老师说会选你去参加年级的作文初赛呢!”“真的?”丁香又用异样的声调问,“老师真说过?”课代表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那一刻,丁香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老师居然会选自己参加作文比赛?一种满意快活的感觉像暖流一样涌遍全身。她的嘴角浮起…  相似文献   

13.
心声     
她的内心很矛盾:一方面,她想拼命地使劲,真正学出点儿样子来,让她也能有资格被班主任找一找;另一方面她又颇有些泄气,因为自己的努力好像都白费了。所以,她多么希望有一天,老师会来找她谈谈心。她知道,六年级老师太忙了,没有太多的精力来管像她这样的学生。可她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一两句话就行,哪怕是批评也好,只要别让她感到自己被人遗忘了。如果老师能说:“你要多努努力,你还有希望,还有潜力可挖……”哪怕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句,她就会信心百倍,她就会高兴万分,她就会……指导老师史金霞心声@徐婷婷$江苏省溧阳市殷桥小学…  相似文献   

14.
这一天,两位年轻的老师走进心理咨询室。她们是为学生而来访的,一位是班主任,一位是语文老师。经过沟通得知,语文老师最近收阅学生日记,结果见到一位男生的日记怪怪的,就反映给了班主任老师。两位老师感觉这名学生似乎心理有问题。于是,就想到了来找我。  相似文献   

15.
在女生群体里,黄非可算是“劣迹斑斑”了:经常旷课、迟到,上课不专心;把班主任的话当作耳边风,多次家访也没什么效果;负责学校女生工作的老师一提起她就皱眉,说她曾以陪同学为名,上课时蹈到宿舍里睡大觉;更过分的是她有一次居然为了逃避上课而试图翻围墙出去!幸好被保安及时制止了。对于她,班主任也只能摇头,说拿她没办法。因为我还没直接跟她接触过,班主任想要我跟她聊聊,看看有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我还真没见过这样“乱”的办公室,这样另类的老师!现在领教了,简直是不可思议、匪夷所思。根据我多年的研究考察发现,老师能在学生面前“袒露隐私”的十分罕见。但是,在我们初三年级的教师办公室里,就有这种人类!别看咱语文老师平时挺平易近人的,一副淑女娇柔的模样,可是,她也有疯狂的一面!死党因没交作业被老师请进办公室,坐在里面补作业,说实话,那感觉并不好受。别的同学正上着自习课,惟独她在“乱室”中心惊肉跳。不知道是哪位男老师在离开办公室时对咱语文老师——小玲姐说Bye-bye,惹得六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愤然…  相似文献   

17.
谢细妹 《高中生》2013,(6):53-53
小梅是一位"高四"生,她有一个困扰自己已久的问题——失眠。每天中午,她都在焦虑与煎熬中度过。她感觉心跳加速,脑子混乱,仿佛有一个声音不断在告诉自己:"你还有很多英语单词没背,还有数学题目没弄明白……"另一个声音又告诉自己:"你现在还不休息,下午就没有精力,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学做了错事被老师批评后,就对老师不满,甚至怀恨在心。其实,老师批评我们是为我们好,如果我们做错了事,老师不批评或不管,才是不关心我们的老师,也可以说不是好老师。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参考》2006,(11):75-76
记得有位伟人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也就是说,感情是人行动的动力。一个学生,如果常得到老师的关注,多与他(她)沟通交流,善于采用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去评价他(她),那么他(她)将会把这份情感转化为永不枯竭的原动力,从而不断进取,努力向上。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感受颇深:善于捕捉学生心理,把握好表扬与批评,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去应对一个个鲜活的、有感情的、有个性的学生。以下是我当班主任期间的几个记忆犹新的教育案例,供老师们探讨、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可可是寄宿班年龄较小的孩子,她不爱说,不爱笑,见到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就把脸扭过去,低着头。平时不愿意和老师、小朋友交往,不愿意和大家一起玩。可可在家中是独生女,父母很重视对她的教育,但做法很偏激。在可可很小的时候,如果做错了事,父母就逼她承认错误,不然就不理睬她,让她站在一边,直到认错为止。对她背不下来的诗,做不出来的手工,父母不是干预式的帮助就是指责式的批评。当父母向老师询问情况时,也总是问:“还行吗?跟得上吗?”从父母那里,就对她没有信心,可可自然缺乏自信心。来到寄宿班后,因年龄小,在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