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官释明权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制度。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未对法官释明权制度作出明确规定,仅在一些司法解释中出现了个别类似规定,且这些粗线条的规定对释明权的主体、范围、行使时间等均未加以明确。建立我国完善的法官释明权制度,应当对释明权的适用范围、行使时间、行使方式、后果救济等方面进行规范,确保司法实践中法官的权力行使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
释明权制度在大陆法系的民事诉讼活动当中被称为"当事人主义的修正器",最先起源于德国。但是,在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法律释明权,也没有对于当事人释明利益程序救济的规定。此种情况下,当事人的释明利益在程序救济上遭遇困境。试图在分析当前我国释明权与当事人释明利益程序救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当事人释明利益的程序救济。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当事人主导的民事诉讼体制的前提下,通过法官释明权制度的构建来更好地为实现公民诉权而服务也就戍了大势所趋,应该从行使原则、适用范围以及行使方式等方面来逐一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4.
刘伟 《华章》2007,(7):39
释明权制度是大陆法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产生主要是为了弥补绝对当事人主义带来的诉讼迟延、费用增加等弊端.诞生于德国的释明权制度不仅在大陆法系得到广泛的推广,而且逐渐被英美法系所接受,进而成为被全世界所公认的重要民事诉讼制度.我国在推进民事诉讼向当事人模式转变的同时,也开始尝试了引进这一制度,但是迄今为止,我国目前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在这一方面都存在相当多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释明权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主张不明确、不充分、不恰当,或提供的证据有瑕疵而误认充分时,法官以提示、告知、说明等方式引导当事人补充或修正其主张、陈述和证据;其法治化运行应遵循权利法定、正当程序与合理限度。而法律不健全、范围不统一、法官素质差参不齐是我国释明不规范的原因。通过明确规定其行使原则、范围和方式,构建相应救济程序,进一步提升法官素质,稳步推进释明权运行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释明权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主张不明确、不充分、不恰当,或提供的证据有瑕疵而误认充分时,法官以提示、告知、说明等方式引导当事人补充或修正其主张、陈述和证据;其法治化运行应遵循权利法定、正当程序与合理限度。而法律不健全、范围不统一、法官素质差参不齐是我国释明不规范的原因。通过明确规定其行使原则、范围和方式,构建相应救济程序,进一步提升法官素质,稳步推进释明权运行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释明权的概念及性质的阐述,对释明权制度的基础及我国释明权制度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设立我国释明权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8.
释明权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新的法律制度,在国外已被广泛适用,它的行使是对辩论主义的修正与补充,该制度对于司法公正与效率价值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释明权的内涵、性质、诉讼价值以及行使中的相关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释明权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该制度对于司法公正与效率价值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对释明权制度的理论研究比较落后,对释明权如何行使又缺乏具体规定。因此,有必要对释明权的内涵、性质、诉讼价值以及行使中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以促进我国释明权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程序装置,释明权与诉讼模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并非任何诉讼模式均为释明权植根的土壤,释明权对诉讼模式具有选择性。采用当事人主导诉讼体制结构的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在其民事诉讼中大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释明权制度,这说明释明权制度与当事人主导的诉讼体制必然相关。而在具体的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存在着天然的差异,机械地使用辩论主义,其结果可能带来裁判结果公正性的缺失、诉讼效率的低下。法官释明权的行使,则可以有效地修正辩论主义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11.
在环境权的理论探讨方面,学术界多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权的基本理论方面,对于环境权的保护、补偿、救济等实务,特别是关于公民环境权的救济则鲜有论及,导致环境权的救济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实现。尤其是公民环境权的救济途径与救济的实现方式这两方面存在严重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村民选举权利的真正落实,体现在权利的有效救济机制上。通过分析我国村民选举权的现状与当前我国村民选举权法律救济机制之不足,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3.
老年教育是指老年学校的非学历性质的教育活动。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老人受教育权重要体现。规制老年教育法,使老年教育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发挥教学资源优势,是实现老人受教育权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知情权”作为民主与法治发展的产物,与民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其在法律制度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法理学立场的思考,本文尝试对传统“知情权”的概念进行重组,提出知情权和知政权两项宪法性权利。进而,从知情权和知政权分别与隐私权冲突的角度更进一步地讨论,试图相应地提出一些解决冲突的原则和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研究了权利质权制度中的占有问题 :一、分析了占有是权利质权的公示方式。二、论述权利占有的一般理论。三、区分不同种类的权利质权 ,具体讨论了以下实践性问题 :1、如何移转入质权利的占有问题。 2、同一权利上存在数个质权时如何处理质权人间的占有问题。 3、权利质权的善意取得问题。  相似文献   

16.
见义勇为及人身损害救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道德和法律结合上阐述见义勇为的基本理论(见义勇为的性质、价值、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针对现行法对见义勇为救济模式存在的严重局限和司法不统一现象,提出了建立“救危抢险”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及其主要内容,全方位地研究解决见义勇为的人身损害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医疗行为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情权和隐私权在公民接受医疗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行为中要保障患的知情权,同时也要兼顾医生的知情权。在医疗行为中,要充分保护患的隐私权,包括基因隐私权,要正确处理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最大限度地保护患。  相似文献   

18.
权利的相互性使得不同的权利之间产生冲突,而知晓权与隐私权在现代社会便是一对相互冲突的权利。如何认知与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便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我国少数民族受教育权法律保护制度也完成了基本的构架过程,然而也暴露出种种缺憾。要对其加以完善,首先必须促成相关法律意识的进化,尤其需对不同意识主体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其次,应分别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立法四个层面对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思考。最后,根据当前客观实际对这一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以此为未来的相关工作方向提供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20.
救济灾民是最古老的一种社会保障方式,有人因此得以生存,有人则因为信念各异而"舍生取义"。中外文化典籍当中,给当代人类留下了丰富的记录资料,使我们能够通过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看到古人对社会救济的态度和做法。借鉴古人的精神智慧也可以为当代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相当程度的参考价值,从而引发人们深思维护生存权利之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正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