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国一盘棋和坚守共同理想信念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其中贯穿着集体主义的价值主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始终着眼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全体人民即中国治理视域下最大的真实集体.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始终坚持集体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变迁70年,大致经历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建立(1949~1977年)、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1978~2011年)以及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为旨归(2012至今)三个阶段。从70年的治理变迁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征,主要体现为: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政府政策始终发挥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始终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这些相关治理制度在高等教育实践中不断形成、确立、完善和定型,并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的根本制度。同时,在这70年中,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在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术权力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等三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未来,在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高等教育治理应着重考虑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就是要坚持党对大学治理的制度安排,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已成为中国特色的大学制度。探讨了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生成的多重逻辑、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治理制度实践的核心命题;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党对大学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重视贯通大学内部组织治理体系,细化大学党政议事决策机制等。在新的历史时代,大学的善治要着眼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动大学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改革创新推动大学治理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大学内部“一主多元”共同治理的协同作用,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大学基层治理,夯实大学基层治理的根基,依法依规推进大学的系统治理,努力构建大学和谐共治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4.
费云生  吴昊 《教育与职业》2022,1003(3):42-47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内部治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科学决策、章程统领下的依法办学、开放办学下的产教融合、共同治理下的质量自治、智慧服务下的精细管理,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特别是"双高"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保障,不仅有利于办学理念的现代化演进和"双高"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还有利于内涵建设的整体化推进和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由此,探索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治理架构为核心,以建设制度体系、架构开放办学体系、落实内部质量保证、建设智慧服务平台为主要路径的"一核四维"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加强跟踪考核、形成质量文化保障内部治理体系功能的发挥,为办学规范、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等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助力"双高"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无论是从制度与人的一般关系出发,还是从社会主义性质和治理的运行方式来看,人始终都是连接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键因素,“时代新人”培育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现代化围绕制度建设对“时代新人”提出了明确的角色要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者、执行者和建设者的高度统一.培育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的“时代新人”,应坚持“时代新人”外延界定的清晰性和完整性,坚持“时代新人”培育标准的统一性和层次性,坚持“时代新人”培育途径的多样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既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党领导依法治国的价值逻辑来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实现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从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地方执政到全国执政,法治的基因始终深嵌于党的组织体系中,党的法规体系建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保证其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还是确保其执政合法性的基础。这种应然逻辑和实然的实践凸显了党依法执政的必然性。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就是依循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逻辑,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并以法的形式固化下来。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实践中,为更有效地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彰显乡村治理体系的制度效用,促进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在进一步明确乡村治理体系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三治结合”的统一领导机制、学习教育宣传机制、主辅共治机制和协商协调机制等建设,积极增强乡村治理主体的主体性,从而实现“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历史性目标。  相似文献   

8.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构建文化制度中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明确文化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去意识形态化"错误观点进行反驳.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要坚持党在新闻舆论阵地的领导地位,坚持在文化教...  相似文献   

9.
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大学内部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等多元利益主体。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需从制度体系、管理机构、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着手,确保党委领导地位、行政执行地位、学术核心地位和民主基本地位,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的领导制度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坚持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本领;必须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党和国家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党委的领导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前提.高职院校党委应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对基层组织和专业组织的权威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的党建理论体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以及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实现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发展,从而实现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完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双一流"建设对我国现代大学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公共管理主义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治理的要求.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具有动态性、责权分明、因地制宜的特征.领导主义理念与现代大学治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基于领导主义理念,我国大学应共享领导力、营造创新环境、明确权力结构以实现现代大学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梳理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及其如何推进的新思想、新战略,其蕴含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思维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完善发展课程内容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同时运用治理思维,构建包括领导推动力量、目标引领力量和主体创造力量在内的动力系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提供力量支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推进治理能力建设是保证职业院校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在分析推进治理能力建设必要性基础上,指出职业院校治理能力建设存在章程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运行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据此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章程意识、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强化执行力和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提升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结合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实际展现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体系是全球贫困治理的重大制度创新.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维视角把握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体系,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明晰构建这一制度体系的理论渊源、建设过程和未来趋向.从理论视角看,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制度体系的构建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制度分析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历史视角看,经历新中国成立70多...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制度体系建设的关系,认为制度体系建设对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核心作用,并根据相关理论和近年来中央发布的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文件精神,构建了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同时,从有关中央文件中归纳出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的一系列要求作为问卷的试题,从教育和教学制度体系建设、自主办学和多元主体参与办学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和评价监督制度体系建设等三个方面测试了学生的满意度,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建设,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努力建设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党在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始终坚持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关涉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建设。历次《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有关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变化内容,大致展现了我们党的组织制度建设在百年历史中发展的理论轨迹,充分体现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健全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性,为新时代我们党增强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权威性、效能性提供了历史镜鉴和未来遵循。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目标指引、动力支撑和共识凝聚的作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制度体系、行动体系和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制度保障、行动践履和具体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